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3篇 |
化学工业 | 18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选取了两种纤维非织造网布,分别在进口单向碳纤维预浸料和国产单向碳纤维预浸料层与层之间进行铺放,采用预浸料成型工艺制备不同性能的层合板,并通过测试层合板试样的力学性能和孔隙率,表明纤维非织造网布在碳纤维预浸料成型技术中的适用性。对比测试数据结果发现:纤维非织造网布经向纤维纤度、纬向纤维纤度、面密度选材合适时,在碳纤维预浸料层合板中表现出了优异的适用性;纤维非织造网布经向纤维纤度及纬向纤维纤度较小、面密度选择较大时,在碳纤维预浸料层合板中虽然也表现出良好的工艺适用性,但是碳纤维预浸料层合板的力学性能会降低,孔隙率会偏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电炉变压器的心式和壳式结构在工艺性能上的对比,说明壳式电炉变压器在工艺性能上有一定的优越性。并详细分析了壳式电炉变压器的特点,得出结论,电炉变压器应向壳式铁心结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对锦州煤系高岭岩的矿物工艺性质、煅烧高岭岩的热转变相态与物理化学性能优化的内在原因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高岭岩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面向过程的企业性能评价体系采用过程的观点看待企业,从企业金融性、企业顾客、企业内部过程、企业组织、过程资源和过程信息6个方面评价企业性能,同时强调企业性能评价与企业战略相连接,具有从过程的内部、外部评价企业性能的特征。评价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支持金融性和非金融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7.
采用模拟含氨废水和气升循环式好氧反应器研究了短程硝化(partial nitrification,PN)工艺的高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气升式短程硝化工艺具有很高的容积效率,在30℃、进水氨氮浓度358.5~942.3mg·L-1时,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可缩至0.86~2.00h,反应器每天周转次数高达12~28次,平均容积去除速率高达5.5kgN·m-3·d-1,处于文献报道的最高水平范围。该工艺具有超常的运行稳定性,在进水基质浓度、进水流量和pH波动的情况下,氨氮去除率、出水氨氮浓度和亚硝氮积累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1%~16.8%,4.3%~26.5%和0.4%~5.3%。该工艺的高效稳定性可归因于气升循环式反应器的强污泥持留能力和短程硝化污泥的高反应活力。系统内持留的污泥浓度高达4.0~5.2g VSS·L-1,动力学试验测得的最高比污泥活性达到2.71gN·(g VSS)-1·d-1。 相似文献
8.
黄勇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1994,(4)
间歌投料均混反应器(CIFR)在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本文围绕CIFR的基本理论问题,定义了反应器的过程参数,建立了反应器的基本方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零级反应条件下的动态和稳态转化率方程文中还就主要的过程参数对反应器稳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并与CMB和CFST反应器进行了比较;利用文中提出的基本理论对CIFR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了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有效碱度对螺旋式自循环厌氧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废水研究了有效碱度对螺旋式自循环(SPAC))厌氧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AC厌氧反应器的最大容积负荷为53.0 g/(L·d),化学耗氧量(CDD)去除率为84.2%,容积负荷承载力为44.6 g/(L·d),容积沼气产率为21.50 L/(L·d).在最佳工况下,碱度供给速率为9.6 g/(L·d).碱度消耗速率为4.8 g/(L·d),有效碱度为1 000 mg/L.进水碱度与进水COD之比为0.19,出水碱度与挥发性有机酸(VFA)之比(ALKout/VFA)为1.75,消耗碱度与去除COD之比为0.10. 相似文献
10.
过程管理集成测评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过程管理测评主要是对企业绩效的测评,而且主要借助于财务指标的事后测评这一现状,在比较过程管理绩效测评与过程绩效测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研究了过程管理绩效测评系统的内涵,对过程管理绩效测评系统进行了定义。提出了从过程管理实施过程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的角度出发,考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对过程管理实施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实时测评的思想。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了过程管理实施过程绩效测评指标的演绎方法和一套典型的绩效指标,提出了利用模糊综合测评方法对过程管理绩效进行综合测评的测评方法,建立了过程管理集成测评系统体系结构并开放了相应的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