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炉制备了四元Co-20Re-25Cr-1Si超高温合金,该合金形成了硬质Cr2Re3型σ相,具有理想的高温强度。研究了Co-20Re-25Cr-1Si合金在1000~1300℃,3. 04×10-5Pa氧气中氧化24 h的恒温氧化行为。1000℃时氧化前8 min,合金表面没有形成保护性氧化膜,合金中Re元素就以ReO3形式向外蒸发,因此合金呈现出轻微的失重。之后随着保护性氧化膜的逐渐形成,合金呈现出连续增重的状态。随着温度增加,合金单位面积增重值越来越大,但1100~1300℃温度下合金氧化初期并未出现失重现象。1000~1200℃时,合金最外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Cr2O3为主的保护膜,但1300℃时氧化膜由CoO组成,不具有保护作用。在所有温度下都出现了Si的内氧化区,微量Si的加入提高了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简要地介绍了化学清洗的分类及清洗方案的制定以实例论述了化学清洗技术在工厂的应用效果,实践说明了化学清洗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效的企业节能增效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在低氧压高温环境中添加少量的Al是否对Co-Re基高温合金形成保护性的Cr2O3氧化膜具有协同效应,研究了Co-20Re-25Cr-7Al合金在1 100~1 300℃,3.0×10-5 Pa O2下氧化24 h的恒温氧化行为。结果显示: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完全符合抛物线规律,其氧化激活能为242.3 kJ/mol。合金在1 100~1 300℃形成的氧化膜很类似,主要由连续致密的Cr2O3层组成,其上分布着少量的CoO和CoCr2O4尖晶石。与相应的Co-20Re-25Cr三元合金相比,Co-20Re-25Cr-7Al四元合金形成的具有保护性的Cr2O3层在氧化过程中可以防止合金中的Re元素以ReO3的形式挥发,从而为合金提供更好的保护。7%Al的添加不足以使Co-20Re-25Cr-7Al合金发生Al的选择性外氧化,因此在外氧化膜下面形成...  相似文献   
4.
利用苯胺、曲拉通分别对氨气热处理的碳纳米管进一步功能化,修饰碳纳米管表面,促进碳纳米管分散。采用超声波辅助的浸渍-化学还原法制备非晶态NiB/CNTs合金催化剂,平均粒径为14nm、10nm的非晶态NiB颗粒均匀分布在苯胺、曲拉通处理的碳纳米管表面。苯胺、曲拉通功能化处理使催化剂的Ni负载量分别提高了10.4%、14.6%,同时提高了催化剂的乙炔加氢活性和乙烯选择性。将苯胺和曲拉通的处理效果比较,发现无论是NiB颗粒的分散度还是催化剂的加氢性能,曲拉通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苯胺。  相似文献   
5.
利用平均粒径1.07μm的MoS2微粒,在草酸溶液中用共生沉积法制备出自润滑阳极氧化铝复合材料.首次实验结果表明MoS2微粒进入阳极氧化膜的数量极少,主要是因为草酸阳极氧化膜微孔较小而MoS2粒径偏大.第二次实验,用研钵先对MoS2粒子进行40min的润湿分散研磨,结果制备得到自润滑阳极氧化铝复合膜,原因是研磨使MoS2的粒径变小,从而有较多的MoS2可以进入阳极氧化膜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高铬含量的Fe-20Cr、Fe-30Cr和Fe-40Cr三种合金在800℃,空气中的循环氧化行为和0.1 MPa纯氧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三种合金在循环氧化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均不规则,随着Cr含量的增加,其抗氧化性能逐渐增强。24 h氧化后,Fe-20Cr单位面积增质最大,其值为2.21×10-2 mg/(cm2·h),Fe-40Cr单位面积增质最小,其值为1.45×10-2 mg/(cm2·h)。结果表明:三种合金的恒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均可分为暂态氧化和稳态氧化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能较好地符合抛物线规律。总体上来说,恒温条件下三种合金都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其24 h单位面积氧化增质比循环氧化下降了将近一个数量级。但随着Cr含量的增加,三种合金抗氧化性能逐渐下降,Fe-20Cr反而具有最佳的抗氧化性能。在循环和恒温氧化条件下,三种Fe-Cr合金均生成了单一的保护性Cr2O3外氧化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500和600℃下N2-0.26%HCl-1.6%O2-3.2%CO2混合气体中Q235钢的高温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两个温度下Q235钢均出现了明显的腐蚀增重.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迅速增加.在两个温度下形成的氧化膜比较类似,分层明显,外层为较厚的Fe2O3层,内层为Fe3O4.大部分氧化膜表面出现了剥落和起...  相似文献   
8.
The oxidation of the ternary alloy Ni-15Cu-5Al in 1 × 105 Pa pure oxygen at 700 ℃ and 800 ℃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havior of the Ni-rich alloy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binary Ni-Al alloy with the same Al content in the form of an external NiO layer coupled to the internal oxidation of aluminium. The presence of 15%(mole fraction) Cu cannot modify substantially the values of relevant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internal to the external oxidation of aluminium. The presence of 5 % Al reduces the oxidation rate of the corresponding Ni-Cu alloy during the whole oxidation stages, though 5 % Al is still insufficient to form protective external alumina scales.  相似文献   
9.
在含15 g/L食品添加剂植酸的基本溶液中,分别加入乙酸钙、氧化钙、磷酸二氢钙、甘油磷酸钙、EDTA-Ca 5种钙盐以及氢氧化钾,研究钙盐种类和氢氧化钾浓度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形貌及成分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氧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钙盐能显著提高氧化膜中磷含量,且氧化钙、磷酸二氢钙和EDTA-Ca能较大程度地提高氧化膜中的钙含量;氢氧化钾浓度越高,氧化膜中的钙含量越高。钙盐和氢氧化钾均能增大氧化膜表面的微孔直径。  相似文献   
10.
    
The oxidation of the ternary alloy Ni-15Cu-5Al in 1×105Pa pure oxygen at 700℃and 800℃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havior of the Ni-rich alloy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binary Ni-Al alloy with the same Al content in the form of an external NiO layer coupled to the internal oxidation of aluminium. The presence of 15%(mole fraction) Cu cannot modify substantially the values of relevant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internal to the external oxidation of aluminium. The presence of 5%Al reduces the oxidation rate of the corresponding Ni-Cu alloy during the whole oxidation stages, though 5% Al is still insufficient to form protective external alumina sca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