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一、概述 1.F/R P-44双组分系统阻燃剂F/R P-44是固体的含溴阻燃剂与颗粒尺寸小于1微米的三氧化二锑的水分散液。胶粘剂则是采用能够自身交联的乳胶。乳胶的作用在于使阻燃剂微小颗粒粘合在纤维上,并使阻燃剂颗粒象涂料染色和印花一样在洗涤时也能牢固地粘合在织物上。适合此用途的有各种商品乳胶。乳胶的选择应取决于耐久性,手感,紫外线稳定性及所需的其它各种助剂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3.
<正> 早期的飞机曾用涂漆帆布制作机身外蒙皮,如“C—46”、“C—47”、“DC—3”和“里一2”等运输机的襟翼和尾翼的外蒙皮都还使用涂漆帆布。随着工业技术的进  相似文献   
4.
5.
我公司开发的大型塑料模具钢P166,经过近两年的试制生产,工艺已基本成熟,质量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下面就该钢种的试制工艺特点及质量水平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F作为生物和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对人类与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认识F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态分析就十分必要.F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极为复杂,目前可知的可分为水溶态、可交换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等.测定氟化物最常用方法是将经过适当的预处理使样品中各种形态的氟化物定量转化成可溶性氟离子溶液,然后用化学法或仪器法测定,主要有化学滴定法、比色法、电极法和色谱法,此外荧光猝灭[1]法也可用于测定.  相似文献   
7.
试验钢(/%:0.19C,0.17Si,0.44Mn,0.004S,0.007P,0.041Als),由60kg真空感应炉熔炼,锻成120mm×140mm坯,轧成80 mm×80mm坯,再轧成4 mm×100mm成品。试验了950℃、800℃终轧和轧后水冷、空冷对该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1000℃开轧,经二道次轧制,800℃终轧,以32.33~37.50℃/s的冷却速度水冷,工艺最佳,低碳钢珠光体为89%,铁素体晶粒尺寸38 nm达到了铆螺钢ML45级别。950℃终轧,水冷,力学性能达到了ML40级别。800℃终轧,空冷钢的力学性能也能达到ML30级别。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20kg中频感应炉冶炼的半高速钢16Cr5D(%:0.50~0.56C,0.36~0.39Mn,0.95~ 1.03Si,5.34~5.68Cr,0.31~0.41Ni,1.00~1.04Mo,0.29~0.30V)的铸态组织以及880~1060℃淬火、200~750 ℃回火后的锻态组织和机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钢最佳淬火温度为970~1000℃,在500 ℃回火有明显 的二次硬化,淬回火后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是优良的冷轧中间辊材质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Φ450 mm轧机上进行了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0.22C,0.47Si,2.50Mn,0.05Al,0.02Nb,0.41 Cu)终轧800~860℃的控轧控冷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经控轧控冷后,获得以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为主并含有少量残余奥氏体+马氏体的复相组织。降低终轧温度、加快冷却速度可使铁素体晶粒细化。800℃终轧后层流冷却到560℃,然后空冷到室温的实验钢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为11.4%,对强度和韧性的良好匹配贡献很大,其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Rm)1131MPa ,屈强比(Rp0.2/Rm)0.61,伸长率(A50)16%,强塑积(Rm×A50)18096 MPa·%  相似文献   
10.
侯彩红  李朝华  司玉华 《广东化工》2011,(8):224-225,227
文章对0.015mol/L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过程产生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稀释倍数,其次是标定过程中消耗的EDTA体积,当配制EDTA的浓度为0.01501mol/L时,评定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