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金属工艺   51篇
机械仪表   8篇
矿业工程   3篇
武器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抽油杆圆钢作为钻井设备中的重要构件,其理化性能和表面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以抽油杆圆钢表面裂纹与划伤缺陷的控制为研究对象,通过热镦粗试样表面缺陷的低倍观察及金相分析,认为连铸坯表面裂纹的遗传及加热炉后辊道和轧线导卫对表面的划伤是主要原因。由此针对性地进行控制,最后减少了抽油杆圆钢表面裂纹与划伤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49Mn VS3钢的变形-连续冷却膨胀测定,结合金相-硬度法得到试验用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49Mn VS3钢的Ac1、Ac3分别为741℃、803℃。当冷却速度为0.5~5℃/s时,得到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冷却速度为7℃/s时,主要为细长的针状铁素体+块状铁素体+珠光体+少量贝氏体;10~15℃/s时发生贝氏体转变;15℃/s出现马氏体转变;冷速为20~40℃/s时,则只发生马氏体转变,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硬度呈先缓慢增大后线性上升。  相似文献   
3.
杨雨晴  王庆娟  杜忠泽  许宏安  李敏娜 《材料导报》2015,29(19):101-104, 110
基于高强抗震钢筋的基本特征,介绍了微合金化、余热处理及细晶化技术在生产高强抗震钢筋中的应用。微合金化技术相对于其他两种应用更为广泛,余热处理和细晶化技术比微合金化成本低,无需添加合金元素,且能满足钢筋的抗震性能。通过对3种工艺的综合分析,提出在生产高强抗震钢筋时,应当将微合金化与余热处理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节约生产成本,还有利于提高钢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非调质钢49MnVS3进行了单道次热压缩试验。通过Origin软件对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进行分析。分别采用井上胜郎模型、Hensel-Spittel模型和周纪华-管克智模型建立了49MnVS3钢的变形抗力模型。结果表明,周纪华-管克智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与试验数据较为吻合,拟合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40Cr10Si2Mo钢的热变形模型及动态再结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娟  王钦仁  杜忠泽  何泽恩  党雪  齐泽江 《钢铁》2021,56(11):112-121
 为了优化马氏体耐热钢40Cr10Si2Mo的热轧生产工艺参数,建立线棒材轧制数字化设计及智能化系统数据库,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对马氏体耐热钢40Cr10Si2Mo进行单道次热压缩试验,研究了该钢在温度为900~1 100 ℃、应变速率为0.1~20 s-1条件下的应变补偿本构方程及动态再结晶行为,为探索塑性变形行为和组织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和应变速率对热变形抗力(真应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内部发生的加工硬化与动态回复、再结晶等软化机制交互作用的结果。建立了双曲正弦(Arrhenius)本构模型。对比发现所建立的本构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相关系数R2为0.983 97,平均相对误差(AARE)为4.531%。采用对σ-ε曲线进行4次多项式拟合并求导的方法,分析了40Cr10Si2Mo钢的软化过程以及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阐述了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与lnZ(Zener-Hollomon参数)值的关系。发现40Cr10Si2Mo钢在lnZ值小于63时,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随lnZ值的增大而增大。在lnZ值大于63时,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随lnZ值的增大变化不明显。对比了40Cr10Si2Mo钢的微观组织,发现在1 100 ℃/0.1 s-1条件下晶粒发生了相互吞食合并,部分再结晶晶粒没有长大,最终导致混晶组织出现。然而增加应变速率有助于动态再结晶晶粒的细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已有成果的总结,对锆合金的工作环境做了简单的介绍,主要概括了锆合金的腐蚀性能.根据现有的数据,从添加合金元素、反应堆水化学、热处理制度及表面处理等方面对锆合金的腐蚀性能做以介绍,并对锆合金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合材料的观点建立纳米/微米Cu细观力学研究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纳米/微米Cu的力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纳米/微米晶的分布、体积分数和形状对纳米/微米Cu强度和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层状分布相比,立方/球状密封分布的纳米/微米Cu强度和塑性均较大,其塑性随微米晶增韧相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屈服强度则逐渐降低;随微米晶增韧相形状因子(有效长径比)的增大,纳米/微米Cu的力学性能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探讨硼元素对铝合金用作牺牲阳极性能的影响,观察了5组不同硼含量铸铝合金的显微组织,通过动电位扫描研究了铸铝合金在不同温度下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硼含量主要影响合金的晶粒大小、树枝晶和第二相粒子的形态分布,硼含量为0.024%时可得到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组织,其开路电位最负,在不同介质温度下极化曲线平缓,阳极表面活性好。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Cu-Cr-Zr合金的疲劳性能和蠕变性能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温度、热处理工艺、晶粒尺寸、辐照和化学成分对疲劳、蠕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RE-Ti复合变质对高钒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RE-Ti对高钒高速钢铸态组织、热处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处理使高钒高速钢共晶碳化物的形貌和分布得到了改善,共晶组织中片层状碳化物变短、变细.热处理后,共晶碳化物大部分变成团球状且分布均匀.变质剂中的合金元素可促进晶粒中或沿晶界均匀分布的非连续状硬质碳化物的生成,从而达到改善组织、提高硬度的作用.并分析了变质剂在高钒高速钢中的作用机理及改善合金性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