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0篇
金属工艺   61篇
机械仪表   43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3篇
武器工业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属丝网减振器非线性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某金属丝网减振器非线性特性,建立兼有干摩擦和线性阻尼特性的混合型阻尼模型,根据数学模型与实测数据的误差最小对所建模型的参数进行了识别,最后得到了模型中的待识别参数.结果表明:所建的数学模型比较合理,能够合理反映兼有不同性质阻尼的滞后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2.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用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程,本文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做了一定的探讨.首先调整教学内容,编写适应大纲的教材;其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强化课堂实验、大型实验周和课程设计等实验环节;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组态仿真软件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依据声强法的测量原理,对某直列四缸柴油机进行声强测量研究,得到该发动机整机噪声分布的声强云图,确定该机的主要噪声源位置.  相似文献   
4.
5.
6.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通过测量旋压件轴向不同位置处的内、外径值,获得了旋压件内径扩径量、外径偏差、壁厚偏差沿轴向的分布规律,并由此得到了工艺参数对旋压件尺寸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筒形件错距正旋成形过程中,进给比对旋压件内径扩径量的影响最大,减薄率次之,随着进给比和减薄率的增大,最大内径扩径量减小,较小的径向错距有利于减小最大内径扩径量;工艺参数对旋压件外径偏差和壁厚偏差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随着减薄率和径向错距的增加,外径偏差和壁厚偏差均增大,旋压件底部和口部位置处的外径偏差和壁厚偏差随进给比的增大而增大,旋压件中部的外径偏差随进给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7.
对锡青铜QSn7-0. 2强力旋压成形过程进行了不同进给比、首轮压下比和轴向错距下的有限元仿真模拟。利用田口算法对仿真结果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内径公差和圆度误差的影响。利用数控强力旋压机对锡青铜QSn7-0. 2进行了强力旋压成形,并利用圆度仪测量了旋压件的内径公差和圆度误差。结果表明:当进给比为0. 6 mm·r-1、首轮压下比为50%、轴向错距为4 mm时,强力旋压连杆衬套具有最优的内径公差和圆度误差。各工艺参数对内径公差的显著影响顺序为:进给比首轮压下比轴向错距;对圆度误差的显著影响顺序为:进给比轴向错距首轮压下比。  相似文献   
8.
运用I-DEAS 11软件对柴油机附件托架进行了实体建模,并用化圆为方的方法对其模型进行了简化,对简化和未简化的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比较和收敛分析,结果表明,单元尺寸定义为15 mm时具有最佳的有限元求解精度,但由于单元尺寸较小而造成求解规模增大,致使整机的有限元计算成本增加,故采用单元尺寸为20mm进行整机有限元分析,具有较高精度且能保证工程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提高衬套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极压载荷提供理论依据,探究其适用工况。方法 通过对对磨材料进行渗碳处理,采用SRV–I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在模拟实际工况下对磨件进行渗碳处理后对常用的2种衬套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维面扫仪、扫描电镜、成分分析仪等探究其磨损机理。结果 将对磨材料进行渗碳处理后,QSn7–0.2合金进入稳定磨损阶段的时间提前了25%,平均摩擦因数增大了2.23%,平均磨损质量上升了26.53%,极压载荷减小了50.86%;CuNi6Sn6合金进入稳定磨损阶段的时间提前了约50%,平均摩擦因数减小了10.22%,平均磨损质量下降了9.09%;极压载荷减小了58.63%。对磨材料未经渗碳处理,QSn7–0.2合金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伴随轻微的黏着磨损;CuNi6Sn6合金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点蚀磨损,伴随少量的磨粒磨损。对磨材料经渗碳处理后,QSn7–0.2合金的磨损机理为剥层磨损,伴随轻微的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CuNi6Sn6合金的磨损机理主要为胶合磨损,伴随黏着磨损及少量磨粒磨损。结论 对磨材料经渗碳处理后,对于QSn7–0.2合金而言,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质量增大;CuNi6Sn6合金的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质量都相应减小,但挤压载荷减小的幅度更大。因此,CuNi6Sn6合金适用于对磨材料经渗碳处理且极限载荷较低的工况;QSn7–0.2合金适用于对磨工件未经渗碳处理的、极限压力较大的工况条件。  相似文献   
10.
滑动轴承外径面表面粗糙度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伟  樊文欣  金峰  范校尉  张光炯 《轴承》2011,(5):30-33,46
基于滑动轴承外径面表面粗糙度对其过盈配合的性质会产生一定影响的假设,提出了一种通过自底向上建模的方式和APDL语言编程构造出符合Gauss分布的表面形貌三维模型的新方法,其利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和标准差的关系,以及Gauss随机数生成函数模拟了滑动轴承外径面的表面粗糙度,对计入和不计入其表面粗糙度的滑动轴承过盈配合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滑动轴承外径面的表面粗糙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滑动轴承过盈配合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