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3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285篇
电工技术   639篇
综合类   589篇
化学工业   1103篇
金属工艺   424篇
机械仪表   608篇
建筑科学   800篇
矿业工程   449篇
能源动力   241篇
轻工业   1000篇
水利工程   316篇
石油天然气   365篇
武器工业   113篇
无线电   90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26篇
冶金工业   375篇
原子能技术   64篇
自动化技术   10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836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488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7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发现规模富集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通过解放思想、创新认识,在新的地质理论指导下,2018年以来,先后在河套盆地西部陡带吉兰泰构造带、中部纳林湖构造带和北部兴隆构造带取得石油勘探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吉兰泰和巴彦两大油田,揭示了晚深埋、晚生烃、弱成岩、晚成藏的地质发育特征和油气临洼近源富集的成藏特点。2021年,基于洼槽区具有资源潜力大、勘探面积广、构造背景好的有利条件,在兴隆构造带临洼有利构造部署风险探井——河探1井,在6 112~6 120 m井段试油获302.4 m3/d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了洼槽区碎屑岩领域超深层石油勘探重大突破。分析认为,晚期构造反转叠加大型滑脱断层控圈,晚深埋、弱成岩叠加超高压控储作用以及大型鼻隆构造背景汇聚控富集的有利地质条件是形成洼槽区高产富集的关键因素。河探1井的成功钻探有力拓展了河套盆地油气勘探空间,为河套盆地建成年产200×104t以上油田并保持持续稳产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同时对陆相断陷湖盆(超)深层洼槽区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昆仑山北坡山区流域水体蒸发损失垂直变化情况,基于2016年5-12月昆仑山北坡中段策勒河流域不同水体同位素数据,运用蒸发富集模型和稳定同位素(18O和2H)方法,研究了流域内不同水体的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策勒河流域的补给来源,并根据蒸发富集模型估算了流域内不同海拔地区同位素的蒸发损失。结果表明:流域内不同水体同位素的特征呈高山区贫化、荒漠区富集的趋势;策勒河河水与地下水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策勒河流域在不同海拔的平均蒸发损失:高山区为24.99%、中山区为29.04%、荒漠区为35.00%。研究结果对理解区域水平衡及其对山区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雷达辐射源识别智能水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转换脉冲神经网络进行雷达辐射源调制模式识别的 方法。将仿真产生的雷达信号转换为2 维时频图,将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转化 为脉冲神经网络(spiking neuron network, SNN),使用SNN 进行雷达辐射源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 优良的检测精度,当信噪比高于-9 dB 时,识别概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居的新建与改造项目存在建筑风貌不协调、地域特征消失等问题,因此众多建筑师与学者将建筑语汇的提取和转译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方法。为探究适合建筑设计使用的传统民居立面色彩语汇提取方法,研究以浙江桐庐深澳村的三个节点空间为例,在传统的测绘结合分块填色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全景照片合成、航拍照片建模、专业图像分析等技术;通过多方法的应用分析和经验推导,得出相关系数和公式,从而为建筑师快速、精准、便捷地进行颜色和材质语汇转译设计提供定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逆加成 -断裂自由基聚合( RAFT)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梳状嵌段共聚物。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 GPC)、核磁共振氢谱仪( 1H 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共聚物进行了测试表征。将共聚物用于酞菁蓝颜料分散,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径仪和旋转黏度计对其分散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市售的某进口分散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梳状嵌段共聚物分散剂能使酞菁蓝颜料分散良好,色浆具有粒径小、黏度低、耐沉降、稳定性高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安全退役,本文以国内最早运行的秦山一期反应堆压力容器源项为参考,模拟设计保持压力容器完整和切割压力容器两种包装屏蔽方案,通过估算两种方案下废物体积、包装成本、运输及处置成本,对比分析发现切割压力容器方案更佳。研究成果可为核电站退役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具有构造紧凑、传热效率高、可承受高温和高压、无管束振动、排放容积小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在军工舰船、航空航天、海洋油气开采、石油精细化工及核工程等领域具有常规换热器难以比拟的优势。然而该设备的研制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为了推动我国PCHE的国产化进程,介绍了PCHE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业应用情况,分析了PCHE研制过程中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包括PCHE热力与结构协同设计、芯体板片的光化学蚀刻技术、芯体的真空扩散焊成型技术及PCHE的集成建造与检测评价技术,展望了PCHE在我国的市场前景。我国在PCHE的上游(换热芯体设计和传热计算)领域、中游(板片光化学蚀刻、真空扩散焊接)领域及集成建造方面已经拥有成熟的技术及经验积累,这将为该技术在我国实现全面国产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电子束辐照对核桃青皮中醌类物质提取效果及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萃取相(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核桃青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通过响应面法研究最优提取条件,利用牛津杯法测定不同萃取相对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DPPH·、ABTS+·和·OH清除率评价不同萃取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预处理可提升核桃青皮中胡桃醌的得率,适宜的辐照剂量为30 kGy,超声提取参数为乙醇浓度65% ,料液比1∶40(g/mL),超声时间170 min,醌类物质得率达到8.35 mg/g;青皮提取物的不同萃取相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对DPPH·、ABTS+·、·OH的清除率分别达95.8% ,70.7% 和27.7% ,同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也较强,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3.81±0.42)mm,(11.70±0.32)mm和(12.86±0.85)mm。 电子束辐照耦合超声辅助提取可增强核桃青皮醌类物质的提取效果,并提升活性物的抑菌与抗氧化活性,在天然产物提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超高效混叠采集技术可实现多组震源同时激发产生地震波场,大幅度提高采集效率,但往往会导致相邻震源之间产生波场交叉而相互干涉,显著降低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SVD)约束迭代反演的混叠噪声压制方法。首先以选定区域的混叠噪声奇异值对混叠数据的奇异值向量进行约束,然后利用迭代反演的策略逐步更新混叠数据的奇异值向量,最终在共炮检距域或动校正后的共中心点域实现混叠噪声与有效信号的分离。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压制混叠噪声的同时,充分地保护有效信号。  相似文献   
10.
在海洋高盐、高湿、磨损及循环载荷冲击的恶劣环境中,船舶关键零部件易发生腐蚀、磨损和疲劳失效,因此零部件需要进行维修与再制造,如通过焊接或激光熔覆等方法在表面制备一层耐腐耐磨涂层.Mo2NiB2基金属陶瓷因具有高硬度,优良的耐磨、耐蚀、耐高温氧化等性能而成为维修与再制造用涂层材料.简要描述了数值模拟在Mo2NiB2基金属陶瓷研究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Mo2NiB2基金属陶瓷或涂层的制备工艺以及不同工艺参数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指出激光熔覆原位合成结合数值模拟是未来Mo2NiB2基金属陶瓷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