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完全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金属工艺 | 102篇 |
出版年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Zr-Sn-Nb合金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我国开发的Zr-Sn-Nb合金(N18和N36)在360℃、18.6MPa含LiOH高温高压水,400℃和500℃、10.3MPa过热蒸汽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两种合金试样在500℃腐蚀500h未出现疖状腐蚀,而Zr-4合金在4h就出现疖状腐蚀;在400℃腐蚀245d后,N18试样的增重低于Zr-4,而N36怕增重高于Zr-4;在360℃含LiOH的高温高压水中腐蚀300d,两种合金试样的增重只有Zr-4的16%-25%。N18合金不仅在高温高压水中而且在过热蒸汽中都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在Zr-Sn系合金中加入适量的Nb,一部分固溶在α-Zr中可以抵抗C、N等杂质对腐蚀性能的有害影响,另一部分形成第二相均匀弥散分布在合金中可明显降低合金在高温水和过热蒸汽(500℃)中的氧化速率。氧化膜/金属界面处的氧化膜生长存在不均匀性,转折后氧化膜的不均匀生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改善锆合金耐腐蚀性能的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高性能核燃料组件是提高核电经济性的必要之路,改善核燃料元件包壳锆合金的性能是其中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概述了我们近几年改善研究锆合金耐腐蚀性能的结果:控制Zr-4合金成材时的热加工抽 ,可以明显改善它的耐腐蚀性能,尤其是耐疖状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3.
690合金的显微组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690合金经固溶热处理,及经不同温度(600-800℃)和不同时间(0.5-200h)时效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690合金经过固溶处理及时效热处理后,在晶界上析出面心立方结构的碳化物M23C6;碳化物优先在晶界位错缠结后成核。在大角度晶界处,一偶晶粒的(100)晶面与界面接近平行时碳化物更容易析出;晶界上析出的碳化物总量与同一侧的基体有立方-立方的共格取向关系;碳化物不在孪 晶面上析出,但会在孪晶端头的非共格界面上析出,析出后沿<110>生长较快,形成针状;通过特殊热处理可以控制和调节晶界面碳化物的长大和贫Cr区中的Cr 含量,以获得最佳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1 INTRODUCTION in 1 5 0℃ .Maas[1 0 ] alsomanufacturedtheH2 O2 fuelcellstackswiththeoutputpowerupto 1kW ,andthepropertiesoftheas preparedfuel 相似文献
5.
Cu—Al爆炸焊结合层的透射电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Cu-Al爆炸焊的结合层,爆炸焊连接是由熔化和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熔区内存在非晶态与晶态,晶态主要由CuAl2,Cu3Al2和Cu4Al组成,与熔区相邻的Al侧发生了再结晶,Cu向Al中的扩散距离<100nm,析出针状的CuAl2相,与熔区相邻的Cu侧只发生了回复,Al向Cu中的扩散距离<100nm,形成了新相层,可能是Cu3Al2和Cu4Al。在非熔化区存在Cu和Al的互扩散, 相似文献
6.
锆—4合金氧化膜中的晶粒形貌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研究了Zr—4合金在高压釜中经360℃高温水腐蚀后氧化膜中的显微组织和晶粒形貌。从氧化膜表面上观察到的晶粒在100nm~400nm之间,比从截面上观察到的大,说明氧化膜的晶粒在腐蚀过程中仍在不断长大。从离子轰击蚀刻后的氧化膜截面上,可以区分出由大角度晶界构成的柱状晶,以及在柱状晶中由小角度晶界构成的等轴晶。在三晶交界处,常常有明显的“凹陷”,这应是空位扩散凝聚后形成的空洞,尺度在几纳米至几十纳米间。在氧化膜的截面上,除了可观察到裂纹和空洞等缺陷外,在氧化膜/金属交界处,有时还可观察到片层状的氢化锆和显示不出晶界的非晶ZrO2。 相似文献
7.
快淬双相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的晶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快淬双相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非晶晶化过程决定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磁性能。从形核规律出发,提出了持续形核长大和“爆炸式形核长大”的非晶晶化模型。讨论了快淬速度、添加合金元素、退火工艺以及外加磁场等对非晶晶化过程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合金元素在非晶晶化过程中的重新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中间相的分解细化晶粒等获得理想材料的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化学对Zr-4合金氧化膜/基体界面处压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量和比较Zr-4合金样品分别在400℃,10.3MPa过热水蒸汽,0.01mol/L和0.04mol/L的LiOH水溶液中腐蚀后氧化膜/金属界面处氧化膜内的压应力,发现在0.04mol/L LiOH水溶液中腐蚀样品的压应力始终低于在0.01mol/L LiOH水溶液中腐蚀的样品,也始终低于在400℃水蒸汽中腐蚀的样品;0.01mol/L LiOH水溶液中腐蚀的样品,其界面处的压应力在氧化膜达到一定厚度后也低于在400℃水蒸汽中腐蚀的样品。这表明一定浓度的LiOH水溶液在氧化膜生成过程中会降低氧化膜中的压应力,LiOH水溶液浓度越高,这种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3%Si-Fe合金屈服前的微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电解蚀刻显示滑移带的方法,研究了3%Si-Fe多晶体的微应变过程。分析了应力与已滑移变形的晶粒百分比,以及与已滑移变形晶粒中平均滑移带数目之间的关系,发现微应变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将各微应变阶段的起始应力对晶粒直径平方根的倒数作图,可得到三条斜率不同的直线。联系Hall-Petch关系式的物理含意、Brown的微应变理论以及上屈服点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