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过共晶铝硅合金经过P变质后初生硅仍然粗人大的问题,采用Cu-9%P合金变质处理Al-15%Si、Al-18%Si、Al-20%Si合金,变质处理后对熔体进行搅拌,研究了搅拌工艺对变质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熔体搅拌提高变质效果机理。结果表明,Cu-P合金变质过共晶铝硅合金时,对熔体进行搅拌可显著提高变质效果,初生硅最高可细化85%;在最佳搅拌时间内,搅拌强度越大、硅含量越高,变质效果越好;搅拌熔体迫使富P区域内AIP停止生长,熔体流动速度越快,对富PP区域内AlP的冲刷越强烈,越容易得到细小的AlP;搅拌熔体能够增加组织中初生α相的数量,搅拌工艺合适时,典型的共晶组织基本消失,可获得连续的α基体上均匀分布细小初生硅的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拟双相钢的热镀锌退火处理,研究了钢的组织和织构演变。结果表明:冷轧后试验钢加热到630℃时,在变形铁素体晶界附近出现少量再结晶晶核,当加热温度升高至690℃时,变形组织已基本消失,再结晶过程基本完成;在再结晶过程中析出的细小弥散TiC、NbC相对{111}织构的形核具有促进作用,阻碍了不利织构的形核,从而使得γ织构密度增强,α取向线上的{001}〈110〉至{112}〈110〉范围内的织构密度减弱,甚至消失;在再结晶晶核长大阶段,TiC、NbC相对{111}织构的长大具有阻碍作用,使得{001}〈110〉织构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铜包铝复合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国内外生产铜包铝复合线材加工工艺方法,探讨连续铸造技术在铜包铝复合线材制备工艺中的应用,提出了采用下拉式反向凝固法连铸铜铝双金属复合铸锭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小型室内场所人员体温自动监测的需求,设计一款低成本的动态多目标温度智能监测仪。 采用高分辨率微型热成像模块 Lepton 3.5 获取热红外图像,在 STM32H743 上搭载 TensorFlow Lite 深度学习框 架,监测热红外图像中的人体并标记其温度,重点基于“滑动窗口”技术设计新的人体识别算法,解决了由 于 MCU 算力不足导致的视频卡顿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目标识别的准确率高达 99.7%,监测多个动态目标温 度时视频流畅。该温度监测仪体积小,成本低,监测目标多,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实验室等场所。  相似文献   
5.
6.
采用连续定向凝固的方法制备出了尺寸为400 mm×100 mm×20 mm、表面光亮、柱状晶沿板坯长度方向生长的纯铝板坯。对板坯表面裂纹种类进行了归类,对裂纹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连续定向凝固方法制备的纯铝板坯表面缺陷主要有板面上横裂纹和角部横裂纹两种,其长度从2 mm到4 mm不等,深度最大可达4 mm,且表面横裂纹的分布方式各异,有轴向、径向平行分布和局部横裂纹。工艺参数匹配、结晶器表面光洁度、初始冷却距离内导热能力的变化及引锭板的对中等因素是影响板坯表面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航天测量仪器转台上关键铸件外框架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树脂砂型和易溃散的树脂砂芯,采用铸件相同材质的芯撑,采取缝隙与中注开放式组合的浇注系统及合理的冷铁与冒口配置,制定合理外框架的工艺方案。在热处理时加限位。使得热处理后铸件的尺寸及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废杂铜再生水平连铸黄铜铸坯的宏观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杂铜再生生产的水平连铸黄铜铸坯为研究对象,研究铸坯中元素的宏观偏析,以及铸坯直径对宏观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铸坯下表面处铜含量最低,从下到上其含量逐渐增加,在距离铸坯底部约30 mm处,铜含量有一个明显的增加,而后一直到铸坯的顶部,其变化幅度很小.铸坯下表面处铅含量最高,而后呈快速下降的变化规律,在20 mm内下降了约1.1%,再向铸坯的顶部变化时,总体上分布比较均匀,在130 mm内,最大波动约为0.21%.在同样的连铸条件下,减小铸坯直径,可以部分的降低宏观偏析的幅度,但是宏观偏析区域所占比例不会明显的减小.铜的分布不均匀主要是由于铅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并提出了解决铅偏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Ti复合变质处理Al-25%Si(质量分数)合金,重点研究了凝固组织的变化以及Cr、Ti元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单一的P变质相比,经P-Cr-Ti复合变质后,Al-25%Si合金凝固组织中初生Si的尺寸减小了12.2%~51.7%,并且初生Si分布的均匀程度增加。Al-25%Si合金中Cr、Ti主要以TiAl_3、Ti_7Al_5Si_(12)、Al_7Cr、Al_(13)Cr_4Si_4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同时有少量的P分布在含Ti化合物中。含Ti化合物呈长条状、短杆状;含Cr化合物呈菊花状、网状,分布在初生Si之间。含Cr、Ti化合物的数量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变质处理时Al-6.5%Ti合金带入的TiAl_3相,具有使初生Si持续析出和细化初生Si的作用,但细化能力有限。凝固过程中初生Si周围形成的含Cr化合物和αCr阻止初生Si的长大与聚集,促使增加初生Si分布均匀程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膨胀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研究Mn对低碳钢中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温度和凝固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随着Mn含量的提高,转变初始温度降低,转变区间变大;生成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变大;针状铁素体数量增加;凝固组织的显微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