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工业   64篇
金属工艺   4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固态锂电池正极/氧化物电解质界面处引入聚氧化乙烯(PEO)缓冲层以改善固体接触。首先,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密度为5.25 g·cm-3、锂离子电导率为8.33×10-4S·cm-4的Li6.4La3Zr1.4Ta0.6O12(LLZTO)固体电解质。其次,配制了PEO-LiTFSI-LLZTO缓冲层和LiFePO4复合正极浆料,用匀胶机旋涂法将PEO缓冲层和复合正极浆料依次涂覆在电解质表面,加热加压后显著改善界面接触,测得60℃下正极界面电阻值为509Ω·cm2。测试对称电池充/放电曲线证明界面稳定性良好,电池首次循环放电容量145.8 mAh·g-1,库伦效率大于97%。  相似文献   
2.
碳海绵具有低密度、大孔体积、高导热系数等优点,可作为相变材料的良好载体。采用脱脂棉及MgO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一定石墨化特性、孔隙率达到96.3%的碳海绵为载体,以Na2SO4·10H2O/Na2HPO4·12H2O为相变介质,制备出多孔碳海绵封装的复合相变材料。结果表明:在700、800℃和900℃制得的碳海绵对相变材料的吸附量分别达到了自身质量的60、75倍和102倍。同时探讨了在不同温度下制得碳海绵封装的材料在5~60℃之间固液相变循环性能,经5 000次循环后,该相变材料的潜热仍在200 J·g–1以上,下降值均在13%以内,导热系数提升率均大于50%。该多孔碳海绵封装的复合相变材料在太阳能储能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魏宁  柳馨  铁生年  汪长安 《硅酸盐通报》2022,41(7):2533-2541
在复合相变材料中引入碳纳米纤维(CNFs)提高相变体系的导热系数,以实现相变材料与外界环境进行快速有效的热量交换。本文采用熔融共混法将Na2SO4·10H2O和Na2HPO4·12H2O制备成共晶盐相变材料,借助聚丙烯酸钠构筑三维聚合物网络封装相变材料,利用CNFs提升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通过Raman、XP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CNFs经高能球磨、湿化学氧化处理后,其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变化;借助Raman、DSC、Hot disk、TG等测试方法,分析了CNFs对复合材料化学相容性、相变行为、热稳定性、潜热容量、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NFs经过功能化处理,氧、碳原子比增大至0.140,氧化效果显著;CNFs引入至复合相变材料中,体系内各组分之间存在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当CNFs的添加量达到3%(质量分数),复合材料的固、液态导热系数分别达到1.05 W/(m·K)、0.88 W/(m·K),相较于未添加CNFs的复合材料,固、液态导热性能分别提升了69.4%、60.0%;经过1 000次循环试验,复合材料的熔融焓和结晶焓相较循环前分别下降了56.2%、65.3%,相变体系仍然具备一定的储热能力,表明将相变材料嵌入三维网络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封装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发展,钠离子电池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其中氧化铁负极材料具有成本低、无毒性和高理论容量的优点。采用水热法和牺牲模板法制备了多孔α-Fe_2O_3纳米球。结果表明,这种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展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循环过程中,其独特的结构可以适应大体积变化并促进电子和电解液的交换。在50 m 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520 m Ah/g。由于合成技术简单,性能优异,多孔α-Fe_2O_3纳米球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首先采用提拉法,在透明导电玻璃(FTO)表面制备ZnO籽晶层,然后用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阵列,再用连续离子层吸附法(SILAR)成功地将Cd S、Cd Se量子点沉积在ZnO表面,形成光阳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ZnO纳米棒相比,复合Cd S、Cd Se以后,样品的光电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其中,Cd S、Cd Se的沉积圈数均为4圈时,Cd Se(4c)/Cd S(4c)/ZnO样品的光电转换效率最大,为1.894%,是纯ZnO电极的17倍。  相似文献   
6.
王维  汪长安 《冶金设备》2011,(1):48-50,47
宝钢热轧制油油品经过改良以后,降轧制力效果明显,但是投入以后较易发生活套抬高(起套)以及厚度波动等现象,阻碍了轧制油的投入。通过对起套和厚度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调整AGC和活套对主传动的调节速度等措施有效减轻了上述现象,提高了轧制润滑的使用率,降低了轧辊的辊耗和轧机的电耗。  相似文献   
7.
郭瑞  汪长安  杨安坤 《硅酸盐学报》2011,39(11):1780-1786
以叔丁醇为溶剂和成孔模板,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1-3型多孔锆钛酸铅(lead zirconate titanate,PZT)陶瓷,采用凝胶注模工艺制备3–3型多孔PZT陶瓷,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压汞仪对多孔陶瓷的形貌和孔径分布进行表征,利用阻抗分析仪测试多孔陶瓷的介电常数,利用Piezo–metersystem测量仪...  相似文献   
8.
碳化硅粉体湿法研磨中机械力化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碳化硅粉体在湿法研磨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效应。通过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不同累积研磨时间下所获碳化硅粉体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碳化硅粉体粒度逐渐减小,粉体颗粒均匀化、规则化,粉体晶粒尺寸不断减小,显微应变逐渐增加,晶体结构不断无定形化。研磨初期机械能致力于碳化硅颗粒的粉碎,后期则转为克服由机械力活化引起的粉体团聚。  相似文献   
9.
通过显微结构观察研究了莫来石晶种对反应烧结ZrO2/莫来石复相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含晶种试样相比,添加Ma(d50=1.87μm)和Mb(d50=0.83μm)晶种试样的显微结构比较均匀,莫来石晶粒多呈等轴状,且大小均一,晶内型ZrO2和封闭气孔较少。添加晶种对莫来石晶粒有明显细化作用。但晶种添加量和晶种颗粒尺寸对反应生成莫来石的晶粒尺寸无明显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莫来石晶种(Mc)使试样中长出了一定量的长柱状的莫来石晶粒。  相似文献   
10.
复合材料挤出成型过程中晶须的定向排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长安  黄勇 《硅酸盐通报》1999,18(1):48-51,66
研究了含SiC晶须的Si3N4混合粉料的挤制成型过程。从挤制腔内泥料的受力分析出发,探讨了挤制成型过程中晶须定向排布的原理,并着重研究了挤制压力、和挤出口的尺寸对晶须定向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