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国产亚微米级BaCO3和TiO2为原料,采用砂磨固相法合成粒径小、四方性高的BaTiO3粉体,同时研究煅烧温度、升温速率及保温时间对BaTiO3平均粒径和四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固相反应合成BaTiO3的反应机理可分为两个阶段:当煅烧温度低于900℃时,BaCO3和TiO2首先形成立方相的BaTiO3,当煅烧温度升至900℃时,立方相BaTiO3开始向四方相转变。在升温速率为5℃/min,煅烧温度为900℃保温5 h时,制备出粒径为180.7 nm,四方性(c/a)为1.0086的超细BaTiO3粉体。该工作为制备超薄层MLCC用高性能BaTiO3粉体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考虑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约束计算可用输电能力(Available Transfer Capability,ATC)的新方法。首先,构建考虑系统电压稳定约束(Voltage Stability Constraint,VSC)的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模型,即基于VSC-OPF的ATC...  相似文献   
3.
4.
高四方性的 BaTiO 3 超细粉体是下一代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关键材料。该文探究了砂磨介质尺寸和原料 TiO 2 晶相对反应物活性、产物介电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砂磨固相法成功合成了高四方性 BaTiO 3超细粉体。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发现,细砂磨介质粉碎原料的效率更高,机械活化作用更强。Raman 光谱和 X 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在高能砂磨过程中,TiO 2 由锐钛矿相先后转变为 TiO 2 -II 相、金红石相。分析微商热重曲线和 X 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砂磨介质更能有效降低反应温度和抑制 Ba 2 TiO 4 的生成。此外,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揭示了 BaTiO 3 的形成是 Ba 2+向 TiO 2 晶格扩散的过程。该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直径为 0.1 mm 的 ZrO 2 磨球对锐钛矿相 TiO 2 和 BaCO 3 混合物砂磨 4 h,并在 1 100 ℃ 煅烧 3 h 后,获得了平均粒径为 186 nm、四方性为 1.009 2且分散性良好的 BaTiO 3 粉体,该粉体在 1 250 ℃ 烧结的陶瓷相对密度为 96.11%,居里点(137.8 ℃)的介电常数峰值为 8 677。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法获得了Mn改性的Na0.5Bi2.5Nb2O9(NBN+xmol%MnCO3,0≤x≤10.0)铋层状压电陶瓷,并系统地研究了Mn(掺杂)对NBN基陶瓷显微结构与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获得的样品都是居里点在700℃以上的单一相铁电体.加入Mn显著地提高了NBN系列陶瓷的机械品质因素Qm,明显改善了陶瓷的压电与机电性能.当MnCO3掺杂量为8.0mol%时,陶瓷获得最佳电性能:tanδ=0.749%,d33=20 pC/N,Qm=3120,kp=12.37%,kt=21.09%,Pr=7.01μC/cm2.NBN+xmol%MnCO3(x=8.0)陶瓷经700℃退极化处理后,其d33保持为原来的75%(~15 pC/N),表明该材料在高温领域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当前输电系统规划的基础上,阐述了多阶段输电系统规划(TEP)问题。基于"N-1"安全性判据和对负载/发电增加等外部不确定性的处理,提出了解决TEP问题的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TEP问题的多阶段特性,解决了对输电系统规划中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的关键问题,并基于启发式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实际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可降低计算难度且结果精度满足要求,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汽车人机工程学中的视野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汽车主动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汽车的视野校核方式因各自存在的缺陷使得其应用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VR技术的发展,利用VR眼镜在虚拟空间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已可实现,利用VR技术对汽车产品进行初期虚拟测试必将成重点发展方向。鉴于此,提出了一种与VR技术结合的汽车用人机工程视野校核设备,并介绍了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