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8篇
矿业工程   2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动信号检测识别在边防预警、军事战争、石油管道监护、安全监控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对此,设计了地震动信号检测识别系统。系统主要有以下4部分:地震检波器检测震动信号;STM32处理器进行A/D转换、识别算法的实现;GPS北斗定位模块实现目标的定位;无线传输模块进行数据无线传输。通过大量实验验证,该系统使用方便、性能可靠,能够准确识别人员和车辆目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累积复合轧制技术(ARB)成功制备2、4、8、16层不锈钢钢板,通过对不同道次金属材料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累积变形量的增加,材料组织显著得到细化,材料的抗拉强度、硬度提高和界面结合强度的增强,如经过ARB4道次后,试样晶粒直径达到1~2μm,抗拉强度提高了约1倍;材料延伸率随着ARB累积变形量的增加显著下降,ARB4道次后其断后伸长率仅为5.8%。  相似文献   
3.
电力电子装置产生的谐波已成为电力系统的主要谐波污染源。对带直流电动机负载的可控变流器进行谐波分析,得出结论:三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相当于一个包含高次谐波的电流谐波源。提出了相应的谐波抑制策略。用Matlab/Simulink软件包建立仿真模型,给出实验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添加元素Ni对W-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预混粉、机械球磨和活化液相烧结法制备不同Ni含量W-Cu复合材料,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导热仪等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物相、热导率、热膨胀系数和硬度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当W-Cu复合材料中不添加Ni元素时,W颗粒团聚形成闭合孔隙,液相Cu无法有效填充孔隙,导致W-Cu组织分布不均匀。随着Ni含量逐渐增加,钨颗粒尺寸不断增大,Cu相将W颗粒包覆;当Ni含量增至5%时,Cu相分布呈网状结构,复合材料组织的均匀分布。在性能方面,随着Ni元素含量的增加,W-Cu复合材料的致密度从83.91%提高到95.59%,硬度由229HV提升至304HV,各温度下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疲劳试验机研究了热处理对Cu/Ti层状异质结构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60 min热处理后,Cu/Ti界面处无扩散;在600℃×60 min热处理后生成2μm的扩散层,在800℃×60 min热处理后扩散层厚度增长至约12μm,分为Cu4Ti、Cu4Ti3和CuTi3共3层结构。400℃×60 min热处理后,复合材料因Ti层而存在异质结构,在拉伸变形过程中,异质变形诱导强化导致其拥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361.7 MPa和36.7%。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Ti层异质结构逐渐消失,异质变形诱导强化减弱,同时Cu/Ti界面间生成金属间化合物层,从而导致复合材料塑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煤矿大功率设备通常采用晶闸管供电的直流电控系统,对电网会造成系统功率因数低,电压波动严重畸变等。采用AVR单片机系统作为控制器的核心,从无功补偿原理出发,建立了自动补偿最优控制方法,采用过零触发技术解决了晶闸管投切误触发的问题,减少了投切振荡,动态响应速度快。仿真结果表明,用该装置能较好地改进电压质量,有效控制无功功率范围。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合理的能够描述Ti/Ni/Ti层状复合过程的本构方程,在Gleeble-3500热机械模拟机上对Ti/Ni/Ti层状复合材料在变形温度为550~850 ℃,应变速率为0.001~1 s-1,变形量为65%的复合过程中热变形行为进行研究。采用4种本构模型:改进的Johnson-Cook(MJC)模型、应变补偿Arrhenius(SCA)模型、多元非线性回归(DMNR)模型和改进的井上胜郎(MIS)模型对层状复合材料的高温流变行为进行预测。同时,对4种模型的实验值和预测值进行了比较。此外,比较了平均绝对相对误差(AARE)、相关系数(R)和相对误差的准确性,以确定这4种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MJC、DMNR和MIS模型都不适合描述Ti/Ni/Ti层状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而SCA模型除了在某些特定变形条件外,其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三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兼具了各金属组元的优势,能够满足多种复杂服役环境的应用需求,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将最为常见的轧制制备的三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根据具体制备手段和最终实验效果的差异,分为了采用新型累积叠轧技术制备的类双金属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以及利用常规轧制减薄技术制备的三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分别综述了这两大类目前主要的组合类型及其涉及的研究内容,可看出众多研究均是在最为原始的二元Al/Cu和Al/Mg复合基础上新加第三金属展开的.指出了三金属复合材料的开发是未来金属层状复合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以及后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难点.最后,对三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和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累积复合轧制(ARB)技术制备6063Al/MB2/6063Al多层结构复合材料,利用电子拉伸机、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常温态和热处理后ARB不同变形道次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ARB技术能够有效细化MB2层金属组织:ARB 2道次平均晶粒尺寸由16 μm细化到2 μm,随着轧制道次的增加,组织均匀性提高,但晶粒尺寸略有长大:抗拉强度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ARB 2道次最高,为192.5 MPa;复合材料伸长率在ARB 1、2道次轧制后变化不大,ARB 3~5道次轧制后复合材料的伸长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氧气转炉炼钢过程静态终点控制技术与动态终点控制技术的基本类型及各种类型的基本原理与建模方法,并对不同类型终点控制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