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78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52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冶金工业   6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含Cu低碳钢为研究对象,利用SEM、EPMA和拉伸试验研究了两相区配分时间对其组织演变、元素配分以及经IQ&P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Dictra软件对元素配分行为进行了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IQ处理后试验钢中的块状马氏体形成于原铁素体区域;随两相区配分时间延长,粒状马氏体数量减少,板条状马氏体之间的间距减小。检测和计算结果的对比显示,C、Mn、Cu 3种元素的相对配分速率与计算结果一致,但实际配分速率低于各自的计算结果。随两相区配分时间延长,经IQ&P处理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而伸长率持续减小;在600 s时达到较好的强塑性匹配,强塑积为16 963.24 MPa·%。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介绍了UEA膨胀剂及UEA补偿收缩混凝土在全国及我省使用、推广的情况。论述了UEA膨胀剂的使用功能及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抗裂、防渗的机理。结合工程实例提出运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做自防水结构在工艺及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室温拉伸等技术对DP1180钢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冷轧退火后钢的微观组织主要由铁素体(F)、马氏体(M)和少量贝氏体组成。在230℃过时效处理时,马氏体主要呈板条状,铁素体呈多边形,粒状贝氏体含量较少。随着过时效温度的升高,板条状马氏体含量减少,粒状贝氏体增加,碳化物明显增加。随过时效温度的不断上升,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加。过时效温度为270℃时,抗拉强度为1255.0 MPa,伸长率为11.39%,强塑积为14.29 GPa·%,综合力学性能最佳。DP1180钢的合理的过时效温度区间为230~306.8℃。  相似文献   
5.
目前机械强度低和降解速率快是制约镁合金广泛应用的两大缺陷。长周期有序(LPSO)相的引入,可在不牺牲合金伸长率的情况下,有效提升其拉伸强度与屈服强度,并调控合金耐蚀性能。但是,LPSO相结构与其对力学性能的贡献未建立明确定量关系,对腐蚀失效的微观机制尚存在争议,且LPSO相对力学和腐蚀性能强化效果不匹配的核心问题尚未解决。因此,本文从LPSO相形成微观机制出发,阐述形变过程中LPSO相对再结晶及强韧化的影响规律,针对LPSO相的腐蚀屏障与电偶腐蚀间的竞争机制,揭示腐蚀失效的微观机制。同时,本文全面总结LPSO相强化机制,并展望LPSO相在镁合金中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镁合金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降解性,但其在生理环境中的耐蚀性能较差,严重制约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使用预拉伸工艺制备Mg-Zn-Sr-Zr-Mn新型镁合金,通过XRD、OM和SEM探究预拉伸形变量与显微组织、腐蚀速率和膜层形貌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预拉伸形变量的增大(2%、4%、6%),合金晶粒尺寸被逐渐拉长,孪晶数目逐渐增多,析出相离散程度逐渐增大。4%预拉伸合金由于适量孪晶的出现及析出相离散程度的增大,增加了电偶腐蚀形核点位,加速了合金表面均匀氧化产物的快速产生,增大了合金极化电阻阻值;3种预拉伸合金电化学(0.38、0.25、0.74 mm·a-1)及失重速率(2.85、1.83、5.88 mm·a-1)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4%预拉伸合金具有较高的耐蚀性证明适当的预拉伸变形能提高界面析出相的连续性,阻碍腐蚀进程,对合金耐腐蚀性能起到积极作用。而当预拉伸形变量继续增加,产生大量位错,创造氢扩散路径,有利于氢富集,导致合金耐蚀性下降。此外,适当的预拉伸形变通过改变残余应力的重新分布,提高腐蚀均匀性,同时提高膜层致密性与连续性,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较差的力学强度极易导致植入物在服役周期内崩塌断裂,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稀土微复合金化作为当下提高可降解镁合金力学性能的有效措施,在消除镁合金杂质元素、净化熔体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促进动态再结晶、形成长周期堆垛有序相等作用。因此,本文从稀土镁合金微观结构转变及其与力学性能的基本关联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医用稀土镁合金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深入发掘了稀土元素、第二相及镁合金力学性能之间的本质关联,详细阐述了连续动态再结晶对稀土镁合金的强韧化机理,全面叙述了稀土元素诱导长周期堆垛有序结构对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本文对医用稀土镁合金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CR+WR+IA(冷轧+温轧+退火)热处理工艺,研究了两相区退火过程中碳化物演变行为及其对0.1C-5Mn钢组织、性能、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试验钢经温轧退火处理后,获得了超细晶铁素体与残留奥氏体复相组织,其中退火10 min与30 min试样基体上弥散少量碳化物。伴随碳化物的析出与溶解行为,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退火10 min与60 min组织中,受碳化物与新生奥氏体钉扎作用,使得铁素体以小角度取向差为主,而残留奥氏体以大角度取向差为主;高密度位错、TRIP效应、细晶强化以及析出强化为试验钢提供良好的强塑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轧制、中间退火和扩散退火的组合工艺,制备了6种不同工艺下的6061/7075铝合金层状金属复合板,分析了不同工艺下复合板的组织特征和形成原因,对比研究了不同工艺下复合板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冷轧、热轧均能获得沿轧向分布的纤维度良好的晶粒组织,恰当的中间退火和扩散退火加速了两侧基体金属的元素扩散,促进冶金结合。但热轧不存在轧制变形后的加工硬化,力学性能较冷轧复合板差;结合应力-应变曲线可知,冷轧+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扩散退火工艺下获得的6061/7075复合板综合性能最高,抗拉强度为214 MPa,伸长率20%,弹性模量8. 026 GPa。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相区保温-淬火-贝氏体区等温-淬火(IQPB)热处理工艺,通过SEM、TEM、XRD、EPMA、室温拉伸等手段,研究了两相区等温时间对低碳贝氏体/铁素体复相钢组织组成、合金元素分布、残留奥氏体形貌、含量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两相区等温时间的增加,铁素体逐渐增加,贝氏体逐渐减少;抗拉强度由1116 MPa降低至971 MPa,断后伸长率和残留奥氏体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残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逐渐增加。由于在拉伸过程中,残留奥氏体发生TRIP效应转变为马氏体,试验钢的强度和塑性得到双重提高。经两相区等温15 min时,强塑积达29 925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