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25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38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54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34篇
水利工程   19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21篇
自动化技术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黄剑 《中国生漆》2015,(2):11-18
本文以清代雍正与乾隆两朝造办处活计档中所收库票为依据,通过对票中涉及洋漆活计制做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并参考《髹饰录》及清代匠作则例中的相关记载,尝试梳理出宫廷中洋漆活计制做的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4.
刘亮  吴爱枝  黄云  黄剑 《化工学报》2020,71(z2):314-320
以适合工业储热的复合无机相变储热材料硝酸盐(KNO3、NaNO3)和碳酸盐(Li2CO3、K2CO3、Na2CO3和CaCO3)为相变组分,研究了4种不同配比硝酸盐相变组分和6种不同配比碳酸盐相变组分的热性能(熔点、潜热)差异,分别优选出一种熔融盐相变组分配比。利用多孔载体吸附原理,制备出两种最佳配比的复合熔融盐类储热材料,分析了储热材料在不同介质气氛中(Ar和air)分解难易程度,TG-DSC-MS联用测试的高温热分解产物表明,复合硝酸盐类储热材料在中温(300℃)储热时,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安全性较好,但在高温(500℃以上)时易分解成NO和NO2,且air气氛中更易生成有毒气体;而复合碳酸盐类储热材料在air中比在Ar中更易生成CO而影响储热过程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黄剑 《江西建材》2012,(5):28+145
低碳环保是我国乃至全球设计的主要基调,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将建筑功能与艺术和技术更好的结合,现简要分析如何通过规划设计和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能源消耗,最终达到创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节能建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炉钢品种的增加,对电炉钢质量要求的提高,电炉钢有害元素的控制变得越来越严格,含量要求越来越低,磷的控制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剑  吴哲昊 《浙江建筑》2011,28(11):63-66
以杭州亚包大厦工程电梯配置的设计实践为例,分析、总结了影响超高层建筑电梯配置的要素,针对超高层建筑电梯运输能力进行设计,采取合理的电梯设计与规划,达到解决人流量运输的最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8.
工程造价控制是建设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所谓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事先主动进行工程相关经济指标的预算、估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为领导层在投资决策、设计和施工等过程中当好经济参谋,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工程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产地生态环境、原料采摘要求及其机制工艺技术,对天目青顶机制的工时效益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障碍     
〔美]NoushinEhsan著黄剑译[编者按]本文作者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任副教授,伦塞勒尔工艺学院任助理教授,从事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工作多年。在这篇讲演稿中,作者以个人的经历体会,尖锐地指出当前建筑教育中存在的弊病:正规的教育常常阻碍了我们灵魂深处的真正的渴望和要求,使我们丧失了一种更开放和感性的方式感知空间的精神,失去了“天真的眼睛”。指出应该重视突破现行教育造成的障碍。在本文中,我将对理论教育和知识本身之间的冲突作一个评价。通常,正规教育形成我们感知的方法,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使我们无法欣赏现行的教育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