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轧制温度对AZ61镁合金板材微观组织的影响,以及对电化学性能和放电性能的遗传效应,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AZ61镁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放电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极化曲线和组装镁空气电池放电方法对AZ61镁合金的电化学及放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在300~400 ℃范围内,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AZ61镁合金的腐蚀电位先正移后负移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在350 ℃下轧制的AZ61镁合金具有最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其腐蚀电位为-1.470 V,腐蚀电流为8.415×10-6 A/cm2。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条件下,轧制温度为350 ℃的AZ61镁合金的放电效率和比容量均达到峰值,分别为55.97%和1 253.13 mAh/g,且其放电形貌较为光滑并伴随少量凹坑。轧制温度可以有效细化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减少β相的含量,有利于该合金耐腐蚀性的提高和放电参数的增大。  相似文献   
2.
镁合金板材轧制对工作辊的温度有特殊控制要求,本文采用导热油循环流动传热的方式对轧辊进行温度控制,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了轧辊、导热油传热过程的差分模型,利用FLUENT建立了导热油加热轧辊的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并辅以相应的实验验证,给出了其传热过程中轧辊的温升曲线、辊身表面及横截面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加热条件下,其表面温度分布呈现操作侧温度高、驱动侧温度低的特点,两端的温差范围在5-12℃,且流体温度与速度对其影响较小;轧辊内壁与外壁的最大温差6℃,可近似认为径向温度分布均匀;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轧辊表面温度均呈速率减小的趋势上升,流体温度升高及速度增大时,轧辊温升变快;轧辊停止加热后,其表面温度不会立即下降且持续增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约为5-8分钟,流体的温度和速度对延长的时间影响较小;轧辊表面平均温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最大相对误差为8.3%,表明该模型可正确预测轧辊表面的平均温度,作为镁合金板材轧制模型的一部分,利于轧制过程中轧辊的“等温”控制,实现“镁合金板材的等温轧制”控制。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径向锻造的成形原理、特征和径向锻造机组的研发现状,系统介绍了径向锻造变形量、拉打速度、锤头对数及其几何形状等成形参数对锻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合现有镁合金锻造技术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传统锻造工艺制备高塑型超细晶镁合金过程中,变形速率、初始晶粒大小和累积变形量等因素对镁合金的组织演变及锻后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径向锻造技术用于制备超细晶镁合金型材的优势,分析了镁合金径向锻造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轧制温度对AZ31B镁合金板材边裂和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热轧实验测试、金相观测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轧制温度对AZ31B镁合金铸轧板边裂和组织的影响,以及板坯辐射散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实际轧制温度控制在350~400℃时,有较为理想的成材率和晶粒组织;沿板宽方向,板坯中部温度明显高于边部,致使轧制过程中板坯中部纵向延伸大于边部,边部不均匀变形和中部给予边部的纵向附加拉应力是边裂产生的直接原因;边部裂纹附近伴有明显的孪晶组织。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AZ31镁合金中厚板在轧制变形区的温度分布,建立了轧后镁板平均温度关于轧辊温度、轧制速度、轧制压下量、板材厚度的经验公式,并辅以相应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当镁板较薄、轧制速度较小时,镁板中心层的塑性变形热在轧制变形区向表层传递,中心层的温升不能代表镁板塑形变形产生的温升;轧后镁板的平均温度与轧辊温度、轧制速度、轧制压下量正相关,与板材厚度反相关;轧后镁板平均温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34%,平均相对误差为7.4%,经验公式能很好的预测轧后镁板的平均温度。经验公式的提出,利于实现“AZ31镁合金板材的等温轧制”控制;对镁合金轧制工艺制度的合理制定以及后续轧制设备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压法,通过等温热压缩实验获得了AZ31镁合金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分别在473~673 K和0.005~5 s-1条件下对临界断裂应变的影响规律,以及Zener-Hollomon表达式,据此针对AZ31建立了临界断裂应变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间的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镁合金轧制边裂的基本机理,引入CockcroftLatham断裂准则,建立了含有材料变形激活能和基本轧制工艺参数的AZ31镁合金轧制边裂预判模型;并通过相同条件下有限元模拟和热轧试验分别得到沿板宽方向损伤值和边部裂纹深度,以此对所建立的边裂预判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建立边裂预判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平均误差为11.3%。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镁合金板材轧制过程轧辊温度控制方式精度差,易造成板材的板形、板厚及裂纹等缺陷,采用流体循环流动传热的方式对轧辊进行温度控制,建立轧辊、流体传热过程的流固耦合模型,基于FLUENT软件对二者间的流固耦合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加热轧辊时,辊身表面温度呈线性分布,边部与中间的温差范围为3~7℃,轧辊有效轧制区间占轧辊总长85%~100%左右,且流体温度与速度对其影响较小;在不同流体温度和流速下,轧辊表面温度均呈速率减小的趋势上升,流体温度升高及流速增大时,轧辊温升速率增大;得出在不同加热条件下,轧辊表面平均温度T与加热时间t的关系式;轧辊表面平均温度的试验与模拟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6.29%。该模型可正确预测轧辊表面的平均温度,作为镁合金板材轧制模型的一部分,利于轧制过程中轧辊的“等温”控制,实现“镁合金板材的等温轧制”控制。  相似文献   
8.
在利用有限元逆向标定法确定镁合金材料的GTN损伤模型参数值的基础上,将损伤参数引入板材矫直模型中,通过模拟与矫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矫直工艺方案及预制V形裂纹几何尺寸对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压下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孔洞体积分数达到材料断裂时的孔洞体积分数。随着入口压下量的增大,裂纹尖端处达到材料断裂时的孔洞体积分数的次数增多,裂纹扩展长度增加。长宽比较大的V形裂纹尖端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孔洞体积分数更容易达到材料断裂时的孔洞体积分数,容易发生裂纹萌生和扩展。采用较小压下量对板材进行矫直,可有效减小板材裂纹扩展。  相似文献   
9.
对无约束优化问题提出一种非单调自适应新锥模型信赖域算法。该算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都能充分利用以前迭代点的二次信息和水平向量信息自动产生一个信赖域半径。证明了新算法的收敛性,并用数值实验证明新算法有望解决大规模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工程科学二处)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评审和资助情况以及科学基金项目的进展与结题情况,阐述了学科在落实科学基金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和研讨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展望了2023年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