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7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4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研究了在十二胺浮选体系中菱镁矿、白云石的浮选行为及调整剂Fe3+对两种矿物可浮性的影响。依据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测试研究了Fe3+的作用机理。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十二胺体系中,在矿浆自然pH值条件下,白云石的可浮性优于菱镁矿,菱镁矿与白云石具有一定的浮游差,添加少量的Fe3+显著提升了两种矿物的浮游差。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十二胺在白云石、菱镁矿表面的吸附主要是静电吸附,白云石-CH3和-CH2的对称和不对称拉伸振动的峰值增大。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少量Fe3+的加入使得白云石接触角明显增大,疏水性增强,对菱镁矿可浮性影响不大,起到了选择性活化白云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液滴在二维平面所测得的本征前进与后退接触角(即气液界面与固液界面夹角),预测液滴在不同曲率半径球面上的宏观前进与后退角(即气液界面与水平面夹角).方法 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液滴体积、接触角和宏观角之间的关系,预测液滴在球面上的宏观角,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液滴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平面的本征前进与后退接触角分别为(91±2)°与(55±3)°.对于处于前进或后退趋势的液滴,当体系吉布斯自由能值最小时,液滴在球面上的接触角等于其在平面上测得的本征前进或后退接触角,此时所对应的宏观角为宏观前进或后退角.因此,可利用体系自由能的最小值预测液滴在球面的宏观前进与后退角.结果 显示,当球面曲率半径为2、4、6、8 mm时,测得的液滴宏观前进角分别为(118±3)°、(110±2)°、(103±2)°、(100±2)°,宏观后退角分别为(82±2)°、(71±2)°、(64±3)°、(62±2)°,该结果与预测值吻合.结论 通过本征前进与后退接触角、液滴体积与球面曲率半径等已知量,建立了一个可预测液滴在球面上的宏观前进与后退角模型.  相似文献   
3.
萤石矿床分为单一型萤石矿床和共伴生萤石矿床两大类,一直以来,我国萤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多以单一型萤石资源为主,现已面临紧缺。共伴生型萤石资源中萤石含量较低,矿石性质复杂,主要脉石矿物除石英外,还含有方解石、天青石、重晶石等碱土金属盐类矿物。这几种矿物表面阳离子质点均为钙离子、锶离子和钡离子,晶体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相似,浮选过程中相互干扰,造成萤石与这几种矿物间的浮选分离十分困难。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共伴生型萤石矿浮选抑制剂、浮选捕收剂和浮选理论方向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技术难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该类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方解石与硅灰石常相互伴生,因矿物晶格中都含有Ca2+而具有一些相似的表面性质和溶解特性;但是,两种矿物所含阴离子基团的不同,又使它们在浮选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以方解石和硅灰石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十二胺和油酸钠对方解石和硅灰石浮选行为的影响;通过Zeta电位分析和logC-pH分析,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方解石和硅灰石的表面荷电情况以及溶液中的优势组分情况;通过XPS测试和MS模拟,研究了方解石和硅灰石表面Ca质点密度和Ca不饱和键密度的情况。Zeta电位分析和logC-pH分析的结果表明,由于定位离子的不同,方解石比硅灰石带有更多的表面净剩正电荷;XPS和MS模拟的研究结果则表明,方解石比硅灰石具有更多的表面Ca质点密度和Ca不饱和键密度。   相似文献   
5.
将FeCl3与苯甲羟肟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一种金属离子螯合物Fe-BHA,用于白钨矿-方解石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在pH值为7.7时,取得最佳的白钨精矿回收率为68.00%,白钨矿分离指数为2.83,可实现白钨矿在较高精矿回收率的前提下与方解石的有效分离;而在白钨矿-萤石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试验中,在pH值11.0时,取得的萤石精矿回收率为78.20%,分离指数为3.51,理论上可以实现白钨矿与萤石的分离。Fe-BHA用于香炉山白钨矿实际矿石的粗选验证试验,在适宜条件下,可获得产率为30.53%、精矿中WO3品位为1.56%、回收率为63.50%的白钨精矿,相比同条件下单独使用苯甲羟肟酸的浮选结果较好。白钨矿的红外光谱证明了Fe-BHA在白钨矿表面化学吸附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越南某钛铁砂矿粒度为-80目占62.34%,Ti O2品位为6.04%,主要金属矿物为钛铁矿和钛磁铁矿,部分钛铁矿物已单体解离。为高效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对有代表性的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矿石采用1粗1精摇床重选、重选中矿1次强磁选均可获得较高品位的钛铁精矿;2矿石经1粗1精摇床重选,重选中矿1次强磁选,重选尾矿和强磁选尾矿合并再磨至-200目占80%后经1粗2精、中矿顺序返回浮选流程处理,最终获得了Ti O2品位为46.45%、回收率为77.52%的钛铁精矿。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某金精矿中金嵌布粒度细且大部分被黄铁矿、毒砂包裹,难以浸出的现状,采用HCl-H_2O_2体系对其进行酸性氧化预处理,分析了氧化预处理的机理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0.7 mol/L、矿浆浓度40 g/L、金精矿粒度小于48μm占90%以上、搅拌速度400 r/min、温度60℃和H_2O_2浓度0.5 mol/L的条件下,金精矿中Fe和As的溶解率分别达45.9%和99.6%,利于包裹金释放和浸出.酸性条件下,金精矿中的黄铁矿和毒砂可被H_2O_2氧化分解,符合产物层扩散为速率控制的固相反应收缩核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因矿物加工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成因、矿石性质、矿物特性等与可选性密切相关,是选矿工艺的决定性因素,具有"基因属性","基因表达"同样适用于矿物加工学科领域。传统的矿物加工技术研究开发模式对上述重要的基因特性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测试和总结,大量历史选矿试验数据、工艺矿物学研究数据、设计数据、生产数据等数据库没有建立起来,矿物加工工艺研发和工程设计与现代信息化技术没有深度融合,这使得目前选矿工艺研究存在开发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重复试验、先进技术经验难以有效传承等弊端。为了充分利用矿物的基因特性,有效克服矿物加工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弊端,提出了"基因矿物加工工程"的理念和思路,并开展了战略咨询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因特性的测试与提取;2)基因矿物加工工程数据库与数据仓库的建设;3)选矿工艺流程智能决策系统;4)选矿验证试验;5)虚拟选矿厂。其技术路线是以矿床成因、矿石性质、矿物特性等矿物加工的"基因"特性研究与测试为基础,建立和应用数据库,经过智能推荐、模拟仿真和有限的选矿验证试验,快捷、高效、精准地选择选矿技术和工艺流程。此三位一体的基因矿物加工工程的系统研究,将对矿物加工试验研究和工程转化的传统模式带来突破性的创新,为新建选矿厂的设计或老选矿厂的技术改造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十二胺浮选体系中,对蓝晶石和石英进行交互影响的规律研究,运用扩展DLVO理论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对浮选交互影响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为8,当FeCl_3·6H_2O用量为30mg/L、十二胺用量为80mg/L时,各粒级石英与不同粒级蓝晶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颗粒之间的粘附罩盖是造成蓝晶石与石英浮选过程中交互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某伊利石型石煤钒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氟化钙体系直接浸出工艺提钒,考察了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氟化钙用量、液固比及浸出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氟化钙用量为原矿用量的10%、硫酸体积浓度5%、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5 h、液固比4:1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可达91.85%。这表明对伊利石型含钒石煤采用添加氟化钙作为助浸剂进行直接酸浸工艺提钒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