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9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电工技术   209篇
综合类   189篇
化学工业   326篇
金属工艺   158篇
机械仪表   313篇
建筑科学   301篇
矿业工程   245篇
能源动力   38篇
轻工业   295篇
水利工程   187篇
石油天然气   197篇
武器工业   26篇
无线电   2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6篇
冶金工业   129篇
原子能技术   43篇
自动化技术   31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东胜气田勘探开发进程的逐步推进,发现在该地区天然气中普遍伴生具有工业价值的氦气。通过对东胜气田166口井天然气样品分析发现,氦气含量为0.045%~0.487%,达到含氦-富氦气田标准。气田中部独贵加汗区带及北部什股壕区带2个基底断裂发育区氦气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大于0.1%,具有较大的氦气勘探开发潜力。纵向上从下(盒1段)到上(盒3段)氦气含量依次降低,盒1段和盒2段氦气含量较高,均大于0.1%,为主要的氦气勘探开发层系。根据氦气同位素组成发现,东胜气田氦气为典型的壳源成因,主要来源于基底的太古宇—元古宇变质岩—花岗岩系,氦气分布受基底岩相和深大断裂双重控制,高值区主要沿泊尔江海子等通基底断裂两侧分布,在二级断裂的通氦源断裂与四级断裂的输导体系交汇处和太古宇—元古宇变质岩—花岗岩系基底发育区富集。通过对东胜气田重点天然气井中短期内氦气含量随气井生产动态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天然气在较长的开发时期内氦气含量保持稳定;按照体积法计算,其氦气探明储量为2.444×108 m3,三级储量为8.304×108 m3,是目前我国第一大特大型含氦—富氦气田,资源潜力巨大。建议选取东胜气田作为氦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导试验区,加快论证建设氦气战略储备基地的可行性;同时加强主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中氦气成藏规律、资源潜力评价以及氦气等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指导氦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3.
储层非均质性强、主控因素不明是制约杨税务奥陶系内幕深潜山勘探的重要因素。以岩心、薄片及XRD观察为基础,综合扫描电镜、物性、成像测井、锶同位素资料,分析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奥陶系潜山从下而上发育3套似层状储层及1套局部分布的储层。Ⅰ号储层分布在亮甲山组—马家沟组一段,Ⅱ号储层分布在马家沟组二段上部—马家沟组三段,Ⅲ号储层分布在马家沟组四段上部—马家沟组五段。储层段沉积相为潮坪相,岩性以泥—粉晶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及构造微裂缝、扩大溶蚀缝,孔隙度为0.7%~7.2%,平均为3.26%,渗透率为0.08~7.79 mD,平均为1.49 mD,为特低孔特低渗裂缝-孔隙型储层;3套似层状储层受到白云化作用、岩溶作用及构造作用的控制。白云化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作用是储层改善的重要因素,构造作用是形成含油气储层的关键因素。Ⅰ号储层受控于层间岩溶、埋藏白云化作用,Ⅱ号储层受控于回流渗透白云化和埋藏白云化作用,Ⅲ号储层受控于回流渗透白云化、表生岩溶和裂缝作用;Ⅰ号及Ⅲ号储层白云化作用程度深,白云岩厚度大,岩溶改造强,物性条件好,是本区的有利储层,其次为Ⅱ号储层。局部不连续型储层的发育与构造活动相关,受到断层、构造缝、热液白云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帮  任凯 《今日消防》2021,6(1):84-85
基层街道政府在消防安全管理上承担属地领导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主导社会面火灾隐患整治和谋划消防安全各项工作.本文从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现状分析基层街道"三个责任"和"三管三必须"地落实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铺筑关键技术工艺,本文通过中国气象数据网查取了不同海拔等级下典型地区的气候特征,并分析了各海拔分区的累年月平均气温、累年月平均最高气温、累年月平均最低气温和累年月平均气温日较差;之后,从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个方面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降温机理;最后,根据高海拔地区气候特征,提出了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铺筑关键工艺。结果表明,各海拔高度地区温度差异明显,尤其是累年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相邻海拔分区城市,日较差可达10℃以上;在每年各月之间,各海拔分区地区,在夏季(7—8月)温差较显著。沥青混合料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散失主要来源于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个方面。为保障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应在原材料选取、拌和温度、运输保温措施上进行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酸豆角的品质,本研究以新鲜豆角为原料,采用自然湿法发酵和纯种湿法发酵腌制酸豆角。通过对不同方法腌制过程中pH、总酸、氨基酸态氮、还原糖和总糖及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发酵后酸豆角进行质构分析,探究自然湿法发酵和纯种(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0.04 g/kg)湿法发酵对酸豆角品质的影响;结合感官评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发酵后酸豆角的风味成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纯种湿法发酵酸豆角中pH、总酸、氨基酸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自然湿法发酵;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消耗速率高于自然湿法发酵。发酵后,纯种湿法发酵酸豆角的硬度、脆度及感官评分均优于自然湿法发酵。两种方式腌制的酸豆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较为相近,且酯类、酸类和醇类物质含量较高。与自然湿法发酵相比,纯种湿法发酵酸豆角缩短了发酵周期,降低了亚硝酸含量且最低含量为0.035 mg/kg,保持了与自然发酵酸豆角相近的风味,该研究为酸豆角的品质优化和风味成分解析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土石方调配是大型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土石方调配模型大多是线性规划模型,不仅需要将调配过程中的非线性关系简化为线性关系,而且未考虑调配过程中设备的施工次序,建立经济可行的调配方案的能力有限。为了弥补线性规划法的不足,本文建立了一种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施工次序、方向和调配量的土石方调配优化模型,并将土石方调配问题与旅行商问题类比,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与线性规划法相比,本文方法可行,而且基于ArcGIS绘制的调配矢量指导图表达更直观。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建筑的各个环节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建筑整体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提高混凝土工艺的质量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混凝土开裂现象近年来发生的比较频繁,混凝土开裂会导致很多问题出现,对建筑质量造成的威胁也比较严重,因此一定要做好对混凝土开裂原因的分析,从而将裂缝现象最大限度的避免,在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并针对已经出现的裂缝现象要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不同蒸汽压力模拟酱香型白酒轮次生产,围绕蒸煮过程的糟醅和酒体相关参数变化,初步探索蒸汽压力对酱香型白酒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蒸汽压力在0.1~0.2 MPa时,甑内糟醅蒸煮温度基本持平,糟醅蒸煮糊化效果基本一致;蒸汽压力越大,出甑糟醅酸度、水分越低,残糖与淀粉含量基本一致,糟醅中总酸、总酯与吡嗪类等香味物质损失量越大,二次酒液理化与感官指标越差。实际生产中,在保证粮食糊化效果的前提下,蒸汽压力尽可能临近0.1 MPa,能有效降低糟醅中香味物质的损失和提高糟醅上水效果,进一步提升酱香型白酒优质率。  相似文献   
10.
徐红云  于存  苏帮 《纺织学报》2020,41(4):78-83
为避免染料废水处理造成二次污染,采用生物法对直接染料进行脱色处理,通过观察接种一色齿毛菌后染料固体培养基颜色的变化,评价一色齿毛菌对5种直接染料的脱色效果;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一色齿毛菌脱色直接大红4BS的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优化条件: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0 g/L,硝酸铵质量浓度为1 g/L,硫酸镁浓度为1.5 mmol/L,每50 mL反应体系接菌量为2片(直径为1 cm)。结果表明:一色齿毛菌对5种直接染料均有脱色能力,其中对直接大红4BS染料的脱色更为彻底;在优化条件下,一色齿毛菌对直接大红4BS脱色13 d时的脱色率达92.00%, 与优化前的脱色率相比提高了50.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