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6篇
电工技术   47篇
综合类   67篇
化学工业   123篇
金属工艺   32篇
机械仪表   33篇
建筑科学   100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234篇
水利工程   23篇
石油天然气   48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70篇
冶金工业   2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输油管道和电力设施建设迅速发展,由于空间地理位置限制,管线与电力设施不可避免地并行铺设,杂散电流对埋地管道的腐蚀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干扰源不同,可将杂散电流分为直流干扰与交流干扰.分别从直流和交流杂散电流出发,介绍了杂散电流的主要来源、形成原因及腐蚀危害;了解了二者的腐蚀特征以及腐蚀速率差异.通过调研国内外杂散电流腐蚀的相关研究,对直流腐蚀与交流腐蚀机理进行了系统论述与总结,并对交流腐蚀速率低于直流腐蚀速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分别介绍了直流杂散电流与交流杂散电流的排流方法与排流装置,分析了每种排流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为实际工况中排流方式的选取提供了参考.最后,针对目前杂散电流腐蚀难点,提出了有待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通过测定最小抑菌剂量(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生长曲线,评价松油烯-4-醇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能力;随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活力、电导率测定,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实验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评价松油烯-4-醇对细胞壁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最后通过测定DNA、总蛋白与胞内钠、钾离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活力,来进一步探究松油烯-4-醇对细胞内大分子及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对荧光假单胞菌的MIC为2μL/mL;松油烯-4-醇可有效破坏荧光假单胞菌的细胞壁,破坏程度随剂量的升高而增强;松油烯-4-醇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导致细胞内离子的外渗;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能对细胞膜产生不可逆的破坏;凝胶阻滞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会使大分子的DNA泄露;通过测定总蛋白含量与Na+、K+-ATP酶活力可知,松油烯-4-醇能降低细胞内蛋白质的含量并能阻滞蛋白质的表达与ATP酶的合成,造成细胞凋亡。综上,松油烯-4-醇有望成为新型水产品保鲜剂,本实验可为拓展天然防腐剂在水产品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子舌对不同类型白酒进行味觉测试,通过酸味、甜味、苦味、咸味、涩味五种味觉传感器,检测不同类型白酒的味觉特点和味觉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分析味觉测试值,其中苦味、涩味和苦味回味贡献率70.45%,为第一主成分(PC1),酸味、甜味贡献率23.64%,为第二主成分(PC2),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之和为94.09%,数据可靠且有效。研究发现电子舌能将清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和酱香型白酒进行区分,为电子舌味觉系统应用于白酒品评评价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接进样法结合气相色谱对清香型白酒在贮存过程中微量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香型白酒在12个月的贮存过程中,总酸呈上升趋势,总酯呈下降趋势,乙醛呈下降趋势,乙缩醛呈上升趋势。贮存1~4个月的酒样相似,贮存5~9个月的酒样相似,贮存10~12个月的酒样相似。通过研究不同贮存时间清香型白酒中主要微量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为清香型白酒合理贮期的建立以及白酒的陈酿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和验证辣木叶活性成分抗肥胖的分子靶点和途径,探索辣木叶活性成分的抗肥胖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利用PubChem、DisGeNET数据库和SwissADME、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预测平台获取辣木叶活性成分靶点和肥胖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0.1平台对活性成分靶点和肥胖相关靶点取交集,筛选出关键靶点,并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进行PPI网络的核心靶点分析;采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核心活性成分;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运用Auto Dock 4.2软件对通路富集靶点与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辣木叶活性成分50个,共确定了126个辣木叶抗肥胖的核心靶点,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鼠李黄素、胆甾-5烯-3醇、杨梅素、木犀草素等。GO及KEGG分析结果显示,辣木叶活性成分通过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信号传导、基因表达的正调控、蛋白质磷酸化及凋亡表达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通过HIF-1、胰岛素抵抗、二型糖尿病、胰岛...  相似文献   
6.
王民  李明  李进步  徐亮  邵好明  余昌琦  李婷婷 《石油学报》2022,43(12):1758-1769
页岩含油率是页岩油资源评价的基本参数,但其测定方法尚无统一认识,制约了页岩油资源潜力的评估准确率。选取松辽盆地页岩油井的密闭取心页岩样品,依次开展二维核磁共振(T1T2 NMR)、有机溶剂蒸馏萃取(Dean Stark)、热解气相色谱(PY-GC)和岩石热解(Rock-Eval)4种页岩含油率测定实验。对比分析表明,T1T2 NMR法与Dean Stark法的页岩含油率测试结果相近,均高于PY-GC法,Rock-Eval法测试结果最低。样品处理方式对页岩含油率的测试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块状样品的测试含油率明显高于粉碎样品。综合分析认为,T1T2 NMR法测试页岩含油率结果的可靠性高,具有时间短、样品无损、样品非均质性影响小等特点,是分析页岩含油率的最优手段,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建立了不同热演化成熟度页岩的含油率恢复系数、轻烃恢复系数及校正图版,对于湖相I型有机质页岩发育区开展页岩含油率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碱性条件下pH对马鲛鱼肌球蛋白热聚集行为的影响,以马鲛鱼肌球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加热条件下pH(7.0、8.0、9.0)对肌球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溶解度、浊度、二级结构、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的影响,未加热组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对照组肌球蛋白在pH(7.0、8.0、9.0)下溶解度从68.00%升高到82.00%、浊度变化不明显;加热组则有较大差异,溶解度从30.00%增加到94.00%,浊度吸光值从0.49降低到0.23;加热组pH 9.0的肌球蛋白α-螺旋含量减少,在所有组中含量最低,为45.60%,β-折叠含量增加,为10.60%;加热组的巯基含量呈下降趋势,由70.45 nmol/mg减少到50.11 nmol/mg,碱性pH下的蛋白质有助于巯基向分子间和分子内二硫键的转化;随着pH值的增加,对照组肌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系数依次增加,而加热组下降,但加热组肌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系数仍然远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通过探究碱性条件下肌球蛋白热聚集体的性质,有助于对其热聚集进行调控,获得一种热稳定性较好的肌球蛋白溶液,对以后研究其作为乳化剂添加到食品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的角度建构专业培养的结构体系,并对其进行还原论、复杂性剖析,阐述专业培养系统具有的整体性与开放性、双重组织性与最优化、适应性与稳定性等特征.从复杂系统角度研究专业培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利用系统整体性可以充分认识专业培养全过程,系统动态原理可以正确对待专业发展过程的相对稳定性,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图式竞争会促使专业培养系统演化与提升,相干环境对交叉学科专业培养系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物传感器紫色杆菌CV026检测丹皮酚的群体感应现象抑制能力,探讨丹皮酚对格氏沙雷菌群体感应现象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亚抑菌浓度下,丹皮酚对紫色杆菌CV026产紫色菌素有抑制作用,500μg/mL丹皮酚处理紫色杆菌后紫色菌素产量下降57.95%。光学显微镜分析丹皮酚对格氏沙雷菌生物被膜形成有抑制作用,扫描电镜验证丹皮酚不仅抑制生物被膜形成,而且可使生物被膜断裂。丹皮酚还抑制格氏沙雷菌毒力因子的表达,如蛋白酶和胞外多糖产量,随着丹皮酚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呈现质量浓度依赖性。由此可见,丹皮酚有较强的群体感应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早寒武世是地史中生命爆发的重要时期,海侵作用导致全球广泛发育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将其成就为全球油气最为重要的勘探层系之一。中国华南地区虽然也广泛发育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但是由于受古地貌、沉积相、后期构造变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烃源岩空间分布差异大、非均质性强,给油气勘探带来风险。在前人大量基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华南地区11个露头剖面和3口钻孔资料的调研收集、以及新观察采集1个剖面的样品测试分析,综合运用主微量元素、铁组分、有机碳含量、古生物等分析资料,系统研究了华南地区寒武系烃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机制。发现下寒武统烃源岩在纵向上具有自下而上水体从硫化到还原再到弱氧化、TOC逐渐降低、烃源岩质量逐渐变差的特点,微量元素和铁组分数据揭示了古海洋环境演变对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控制作用;平面上自西向东烃源岩质量变好、TOC逐渐增高、厚度增大,表明沉积相对烃源岩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揭示了斜坡相和台地相裂陷槽内烃源岩的质量最好。基于大量分析资料和剖面对比,认为烃源岩厚度和质量明显受控于古裂陷和沉积环境。结合露头和钻井资料,对华南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厚度分布开展预测,明确了深层油气和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