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基体表面形貌对热喷涂的影响。研究了柱状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对团簇展平、基体缺陷演化、应力分布、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表面形貌对热喷涂结合强度影响显著,粗糙表面不仅增加了团簇与基体的实际接触面积,提高了附着力,而且在界面结合处形成锚固效应,从而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同时,基体表面形貌改变了界面区域的应力分布,柱状粗糙表面可以减小应力集中效应,降低临界应力,减轻对基体的损伤。此外,粗糙表面会阻碍团簇的滑移,减小了展平比。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热喷涂材料的沉积现象。模拟温度、团簇尺寸和喷涂速度对Fe基体上Ni团簇沉积的影响,分析团簇的形貌和基底的亚表面损伤。结果表明,在Ni团簇升温过程中,熔点随团簇尺寸增大而增高,Ni团簇在1800 K左右完全熔融。喷涂过程中,基体因冲击力至无序原子呈“山”型。此外,喷涂速度在沉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较低喷涂速度下,基体的展平比较低,但在较高喷涂速度下,基体受团簇冲击后会出现空位和原子团簇等缺陷。因此,热喷涂过程存在临界喷涂速度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医院、地铁、办公楼等公共建筑部分LED照明使用场所进行现场测试,发现大部分场所的照度和一般显色指数能够达到或接近国标的要求,但部分场所的色温没有达到国标建议的4000K以下。建议在今后LED室内照明应用中,满足照度、显色指数要求的同时,也要重视色温,在人流量大或长期工作居留的地方,尽量选择色温不高于4000K的LED照明产品。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昆明电视台数字电视CA系统以及同密技术原理和结构,提出CA同密所涉及的相关问题,针对昆明电视台数字电视的前端系统,给出昆明电视台CA系统的较合理可实施的同密方案.  相似文献   
5.
国家标准GB/T 33720-2017《LED照明产品光通量衰减加速试验方法》为快速有效地评判LED照明产品光通量衰减特性提供了一套合理易行的检测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市场上绝大部分室内LED照明灯具、道路照明灯具和特种照明灯具。本文对该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试验原理、试验程序及合格判定等进行了详细阐述,结合标准要求,对试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寒地区由于温度较低,阳光照射不足,且土地较为贫瘠,导致粮食增产较为困难,因此还应采取合理的粮食增产技术,并加强技术实施效益,以此解决高寒山区粮食短缺问题,主要以玉米为例,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探讨了高寒地区粮食增产技术实施效果与展望,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造供水系统,重新设计电子调节阀的通径及冷却模型控制系统的寻优调试,使工作辊三段冷却系统实现了自适应控制调节,解决了供水压力不稳、喷嘴易堵等问题,辊凸度得到了控制,成材率提高了0.5%,水耗降低了10%,年创效益达1080多万元。  相似文献   
8.
王麒  冯瑞成  樊礼赫  邵自豪  董建勇 《材料导报》2021,35(14):14089-14095
本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单晶γ-TiAl合金在不同切削深度下的切削过程,分析了不同切削深度下微观缺陷演化及稳定切削后的内应力演变,研究了切削后残余应力和von Mises应力等在不同切削深度下的分布规律,讨论了不同切削深度下位错和层错等微观缺陷演化及内应力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位错反应及层错演化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越来越剧烈,位错反应对Lomer-Cottrell位错的形成影响较大;刀具挤压工件表面形成的残余压应力受层错演化及位错反应的影响,位错反应的剧烈程度影响内应力的大小,且残余压应力存在于亚表面下的一定深度内;同时发现切削深度的变化对von Mises应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带四根单模尾纤的光纤准直器,基于这种四光纤准直器及介质薄膜滤波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件的设计方案.该器件只用一个四光纤准直器,输入光纤、输出光纤和分下/插入光纤都分布在器件的同侧,具有体积小、成本低、信道隔离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抛物线法电流控制技术存在的抛物线基准电流环不易实现、转换点检测不精确的问题,基于脉冲宽度调制(PWM)变换器的电流控制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抛物线电流控制算法,通过公式推导计算精确转换点,并通过仿真对比了双抛物线及其改进技术的3种算法。结果表明:牛顿-双抛物线电流控制技术较斜线双抛物线电流控制更精确,其PWM信号周期基本恒定;且与一般的双抛物线电流控制相比,该方法简化了比较电路,提高了转换点的抗扰性,控制过程更易实现。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牛顿双抛物线控制技术结合了双抛物线和斜线双抛物线两者优点,更具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