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5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47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2.
??In order to reduce the oxidative burning loss of Fe78Si9B13 amorphous ribbon in the recovery process??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Fe78Si9B13 amorphous ribbon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xidation of Fe78Si9B13 amorphous ribbon at high temperature is related to the heating rate. The oxidation weight gain of Fe78Si9B13 amorphous ribbon at 5 and 10K/min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1223K are 44% and 31% respectively. There is an oxide layer with loose texture and a small amount of microcrack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sample and atmosphere by SEM. The oxide layer contains a large amount of Fe2O3 and a little SiO2 by XRD. Oxidation kinetics curve shows that the oxidation weight gain of the samples follows a linear rule within 5hours at 1073 and 1173K?? then a parabolic rule. At 1273K?? however?? it only follows a linear rule?? meanwhile the oxidation speed is very fast?? with the oxidation weight gain reaches 40% in 12min. The oxidation weight gain in the amorphous ribbon recycling process can be reduced through cutting down the furnace gas temperature?? compressing the waste ribbon and unqualified products in the packaging process and blowing argon to reduce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the furnace. Thus the slag decreases to 9-10g when 1kg waste ribbon is recovered?? and the Si content of liquid alloy increases to 8. 9%.  相似文献   
3.
4.
陶红标  张慧  王超  王明林  王玫  赵沛 《特殊钢》2012,33(6):18-21
叙述了研发的振动激发金属液形核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在实验室对金属锌、1Cr7铁素体不锈钢铸锭处理效果,并进行了开发的220 mm×1 600 mm板坯连铸机振动激发金属液形核技术装置对16Mn系列钢种应用的工业化试验。结果表明,未经振动激发形核处理的板坯等轴晶率≤10%,中心疏松和偏析为1.5级,经振动激发形核处理的板坯等轴晶率≥30%,中心疏松和偏析为0.5级。分析表明,对大型铸锭使用振动激发金属液形核技术便于在线控制钢锭的凝固组织,有利于提高钢锭凝固组织的等轴晶率和改善内部质量。  相似文献   
5.
结晶器内钢液凝固前沿温度梯度的降低可以阻碍柱状晶的生长、促进柱状晶向等轴晶的转变和提高等轴晶率,从而有利于铸坯组织的均质化。基于上述原理,研究了可用于降低钢液凝固前沿温度梯度的带隔热镀层的新型结晶器的传热特性,并在方坯连铸机上进行了工业试验,分析了其对方坯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度梯度结晶器可满足连铸生产要求;与传统结晶器相比,低温度梯度结晶器出口铸坯表面温度提高了108℃,相近拉速下该结晶器的平均热流密度相对更低,表明其减缓了钢液在凝固初期的传热,从而降低了凝固前沿的温度梯度;通过与低过热度、电磁搅拌技术相结合,低温度梯度结晶器生产的铸坯等轴晶率提高了8%~13%,中心偏析和缩孔严重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自制的公斤级高温流化床中研究了CO还原1~3 mm矿粉的还原行为。随着时间的增加,样品的还原率增加,气体利用率却在下降,说明还原前期反应速度快,后期反应慢;温度越高,样品的还原率越大,气体的利用率越高,但随着还原时间的增加,差距在逐步缩小。当还原温度为850℃时,前20 min的还原率为80%,气体利用率为8%左右,这说明高温下,CO还原1~3 mm铁矿粉的反应速度是很快的。温度越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越大,而且增加的幅度也越来越大;随着气速的增加,铁矿粉的还原率增加,并且几乎成线性关系,表明高温下,使用CO气体作为还原剂时,可以允许更高的气速,从而可以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随着料层高度的增加,金属化率与还原率不断下降,然而气体利用率却在不断升高。试验中CO还原1~3 mm铁矿粉时的表观活化能为59.11 kJ/mol。  相似文献   
7.
辉钼矿非氧化焙烧工艺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热力学研究了几种非氧化焙烧工艺处理辉钼矿的可行性工艺路线。采用高温真空分解法直接处理辉钼矿得到金属钼粉,可以直接用于炼钢,适宜的分解条件为:温度为1 700~1 900 K以及真空度小于100 Pa;气体产物硫可在392~490 K进行液化回收。选用氧化钙作固硫剂,碳作还原剂还原辉钼矿,可以得到Mo、Mo2C和CaS混合物,适宜的反应温度应控制在1 200 K以上。选用碳酸钠固硫剂,碳作还原剂还原辉钼矿,产物为Mo、Mo2C和Na2S,通过水洗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钼粉,适宜反应温度应控制在900~1 100 K。  相似文献   
8.
郭培民  赵沛  王磊  孔令兵 《钢铁》2017,52(9):22-26
 为了研究氧化铁气基还原过程的气体氧化过程,给出了气基还原单个/单层氧化铁颗粒(球团)的气体利用率计算公式,并建立了氧化铁还原及还原气体氧化的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氢气还原单颗粒氧化铁以及氧化铁固定床、流化床还原试验得出,在还原分数较低时,气体利用率较高,但是随着还原分数的提高,气体利用率不断下降、还原时间明显延长。缩小颗粒粒度、提高反应速率常数(温度、优质还原剂、催化剂等)等措施有利于提高还原分数和气体利用率;单纯提高气体速度(增加气矿比),有利于提高还原分数,但是使气体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郭培民  赵沛  王磊  孔令兵 《工程科学学报》2018,40(10):1231-1236
为了研究工艺参数对连续流化床内铁矿粉还原效果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两级连续流化床内氧化铁还原及煤气氧化耦合动力学模型.R1级流化床主要为FeO的还原,采用优质煤气作为还原剂,FeO来自R2级反应器;R2级流化床主要将Fe2O3还原到FeO,Fe2O3来自预热的R3流化床反应器,还原气来自R1还原尾气.模型主要计算结果与文献吻合.并以此为模型研究了矿粉粒度、流化床内压力等参数对流化床还原效果的影响.为了取得矿粉平均金属化率不小于85%、煤气利用率不低于38%和气矿比950~1050 m3·t-1的还原效果,流化床应满足如下工艺条件:矿粉平均粒度1.5 mm以下,流化床温度780~800℃,煤气还原势不低于93%,惰性气体体积分数小于5%,R1流化床内煤气平均压力3.5×105~4.0×105 Pa,停留时间的倒数ug/H=1.0~1.1 s-1,R1流化床矿粉平均停留时间30 min,R2流化床矿粉平均停留时间20 min.   相似文献   
10.
介质损耗的数字化测量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沛  张源斌 《高压电器》2004,40(1):45-47
总结了介质损耗模拟测量方法存在的不足。对当前几种典型的介质损耗数字化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讨论了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介质损耗数字化测量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