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轻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木块气化多联产技术工艺的固体产物木块炭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了胶黏剂添加量、原料炭粒径,对成型机制炭的理化特性、抗压强度、抗跌落强度的影响规律,以优化成型机制炭工业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随着胶黏剂添加量的增加、原料炭粒度的降低,成型炭的抗压强度、抗跌落强度增加,当胶黏剂添加量为4%,原料炭粒度在10~20目之间时,成型炭的抗压强度和抗跌落强度略高于对比样,且成本较低、外观良好。本研究为成型机制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亮才  马欢欢  周建斌 《化工进展》2019,38(3):1545-1551
以一级脱水沼渣为原料,通过热重-红外联用分析其失重行为及热解气相产物的组成,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炭化温度、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对沼渣炭的得率、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60~480℃区域为热解的主要阶段。随着温度的升高,炭得率、挥发分含量降低,灰分含量增加,固定碳含量在700℃最高(18.37%);随着升温速率提高,灰分、固定碳含量提高,炭得率及挥发分含量降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炭得率逐渐降低,对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影响不显著;原料及炭热值较低;重金属Cd和Pb含量低于“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标准限值(GB 18877—2009);Hg和Cr含量较低,符合肥料用有害重金属元素限值标准,而有益于植物生长的元素Mn和Zn含量较高,本研究为减量化处理复杂沼渣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欢欢  仇文豪  黄浩  乔阳 《表面技术》2023,52(3):111-121
聚醚醚酮是一种热塑性材料,凭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X射线可透射性,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领域。而PEEK骨植入体与人体骨骼强度存在一定差距,与人体骨组织结合能力较差和抗菌性能等不足,使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使PEEK更好地应用于人体骨植入领域,获得优异生物性能的PEEK骨植入体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概述了PEEK的加工技术、力学性能、骨整合性能和抗菌性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提高PEEK骨植入体力学性能与生物性能的各种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在力学性能方面,对PEEK常用的填充材料碳纤维进行了概述,由于PEEK与碳纤维界面结合强度影响其整体力学性能,重点介绍了提高其结合强度的改性方法。在骨整合性能方面,对钛、二氧化钛和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及喷涂方法进行了概述,以及对等离子喷涂、喷砂、激光蚀刻和浓硫酸刻蚀表面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在抗菌性能方面,银离子释放浓度过高时会导致细胞毒性,重点阐述了如何控制银离子释放速度的研究。最后展望了PEEK骨植入体加工和改性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5.
采用K2CO3溶液提取稻壳气化炭中的SiO2(RHC-SiO2),再以RHC-SiO2/晶体SiO2(C-SiO2)/两种SiO2等比例混合(RC-SiO2)为摩擦组元,电解铜粉为基体,石墨和二硫化钼为固体润滑剂,制备铜基摩擦材料,并考察RHC-SiO2/C-SiO2/RC-SiO2的添加对铜基摩擦材料密度、表面硬度及摩擦系数的影响,通过打磨及腐蚀制备金相,观察材料表面的物质分布状态,结果表明,RHC-SiO2的比表面积为135.532m2/g,其5nm左右的中孔非常发达且在950℃烧结4h后,其表面收缩团聚,出现烧结颈,有结晶化的趋势;随着RHC-SiO2/C-SiO2/RC-SiO2添加量的增大,铜基摩擦材料的密度逐渐降低,但RHC-SiO2使其降低的幅度更显著;当RHC-SiO2添加量为10%时,其表面硬度为64.6HV,较无摩擦组元的基础材料显著提高(43.33%);C-SiO2在材料中钉扎摩擦副,阻止摩擦运动以及提高摩擦系数而RHC-SiO2起钉扎作用。本研究以期为RHC-SiO2在铜基摩擦材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杏壳活性炭(AC)为原料,系统地研究了改性剂(硝酸银、硝酸铜、双氧水-硝酸铜)、改性条件(AC粒度、浸渍时间、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改性活性炭吸附乙烯性能的影响。采用ESEM-EDS、FT-IR、XPS等手段对改性活性炭的结构、表面化学成分等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了改性活性炭吸附乙烯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15%双氧水先氧化预处理后再用2%硝酸铜作改性剂时活性炭改性效果最好;活性炭改性时,活性炭粒度、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对改性活性炭乙烯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大,而浸渍时间的影响较小。在15%双氧水氧化预处理、改性剂为2%硝酸铜、活性炭粒径0.38~0.83 mm、浸渍时间6 h、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4 h条件下制得改性活性炭(H2O2-Cu-AC)对乙烯的吸附量为0.163 g/g,比AC(0.069 g/g)提高了136.23%;H2O2-Cu-AC中活性组分铜能相对均匀地分散在活性炭的表面和孔隙内部,改性剂引起了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的变化,比表面积由AC的1 047.50 m2/g下降到1 012.65 m2/g,总孔容积由AC的0.467 1 cm3/g下降到0.434 7 cm3/g,孔径向较宽方向分布,其中< 10 nm的孔径分布占比由58.16%下降到53.95%,10~20 nm的孔径分布占比由18.01%上升到19.10%,>20 nm的孔径分布占比由23.83%上升到26.94%。其含氧官能团增加,C1、C3、C5降低,其中,C1峰面积占比由77.468%降低到76.827%,C3峰面积占比由6.684%降低到5.675%,C5峰面积占比由0.844%降低到0.749%;C2、C4增加,其中C2峰面积占比由13.514%增加到15.225%,C4峰面积占比由1.490%增加到1.524%。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搅拌混合和超声波震荡改性方法,制备了石墨烯分散液改性活性炭;通过比表面积、孔体积、孔径分布、碘吸附值等参数表征,考察了改性处理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改性前后椰壳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超声波震荡改性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增加了25.14%,平均孔径下降,对甲醛的吸附量增加了13.60%,吸附速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运用Witness仿真软件模拟供应链多产品库存控制模型,在仿真实现的手法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借助于统计变量、统计函数、逻辑判断函数等实现供应链多产品库存系统,最后结合供应链库存系统的效益评价指标,运用Witness仿真软件中的优化模块,得到决策数据报表,根据决策者的决策重点的不同,寻求最佳库存策略组合。  相似文献   
9.
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条件致病菌,感染后死亡率高达80%。实验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从淡水鱼肠道(19株)和泡菜(7株)中筛选出1株来源于鲤鱼肠道的对Enterobacter sakazakii(106 CFU/m L)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LY-4。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ell free supermatant,CFS)中,抑菌最佳培养时间为28 h。CFS经胃蛋白酶处理可完全丧失抑菌活性,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降至76.44%和54.38%,对α-淀粉酶不敏感;在p H 3.0~4.5范围内保持抗菌活性稳定;经40~80℃范围内处理2 h后其拮抗活性基本不变,100℃和121℃处理2 h后活性降至79.57%和75.71%。初步判定菌株LY-4产生的抑菌物质为非糖基化类细菌素,并筛选出初步纯化抑菌物质的最佳萃取剂为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0 mg/m L。经生理生化和16S r D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相似文献   
10.
从渤海锦州海岸湿地植物根系中筛选对腐败希瓦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乳酸菌,为研发一种海产品防腐保鲜生物制剂奠定基础。应用牛津杯打孔法从碱蓬草、芦苇根部筛选拮抗性乳酸菌菌株,应用生长曲线分析菌株拮抗作用变化,通过pH、蛋白酶、温度、NaCl浓度等因素,分析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FS)的拮抗性能。从碱蓬草根部获得1株拮抗能力较强的乳酸菌株JP-12,初步判定其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CFS中,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其抑菌活性在培养28 h时达到峰值。CFS经不同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有所下降。对胃蛋白酶最为敏感,活性丧失率为24.21%;CFS经40~121℃等不同温度处理30 min,其抑菌活性基本不变;在pH3.0~4.5范围内抑菌活性保持稳定;3.0%~3.5%Na Cl条件下其抑菌活性较强,抑菌直径达到18.46、18.15 mm。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RNA菌株JP-12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本文为挖掘拮抗性乳酸菌的资源及在水产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