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90篇
化学工业   242篇
金属工艺   211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83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3篇
冶金工业   1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5年   38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丹明B(RhB)作为工业废水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染料,对生物体危害极大.由于RhB结构稳定,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对其去除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对RhB的降解性能的研究成为研究者广泛研究的热点.通过自组装法与共沉淀法结合高温退火法制备了石墨氮化碳(g-C3N4)复合锰钴基普鲁斯蓝(MnCoPBA/g-C3N4)催化剂,用于研究硫酸根光类芬顿(SR-Photo-Fenton-like)体系下RhB的催化降解性能.MnCoPBA/g-C3N4催化剂在10 min内对RhB的降解效率为96%,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并且在pH=1~9的范围内对RhB具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性能,表明该催化剂在酸性、中性和弱碱性环境均具有良好的环境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软质聚氯乙烯(PVC)的初始白度和长期热稳定性,制备由具有不饱和链的油酸锌和含氨基的脲嘧啶(6-氨基-1,3-二甲基脲嘧啶,DAU)组成的复合热稳定剂,添加合适的辅助稳定剂和增塑剂,进行聚氯乙烯热加工。采用刚果红试验法和干燥箱热老化试验法分析复合稳定剂对PVC静态热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转矩流变测试评价其对PVC动态热稳定性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复合稳定剂的热稳定机理。结果表明,油酸锌与脲嘧啶复合后,稳定剂与PVC的相容性提高,初始白度得到改善;复合稳定剂中DAU与油酸锌(DAU/Zn)的最佳比例为4∶1,长期热稳定性可达100 min;另外,加入辅助稳定剂和增塑剂使PVC的热稳定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王振军  王宇  蒋玮  肖晶晶 《功能材料》2011,42(5):827-830
为有效减轻车辙深度,掺加多孔玄武岩集料和粉煤灰漂珠,采用"三步"成型工艺制备沥青基复合材料,测试其路用性能,利用光照法研究其隔热功能,并借助扫描电镜(SEM)分析沥青胶浆与集料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掺加多孔集料后复合材料路用性能满足相关要求;随粉煤灰漂珠和多孔玄武岩集料体积分数增加,抗压强度、动稳定度和浸水残留稳定度...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国内外镀锌层无铬钝化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有机、无机、有机/无机复合无铬钝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无铬钝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单一的无机钝化和有机钝化对镀锌板的防护性能不佳,而无机盐/有机硅烷、有机酸复合无铬钝化其耐蚀性能接近铬酸盐钝化的效果,并且对环境无污染,将是未来无铬钝化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桑可正  刘林  来萌  李立新 《硅酸盐学报》2012,40(4):498-499,500,501,502
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了氧化铝泡沫陶瓷,考察了工艺参数对泡沫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在泡沫陶瓷表面形成凝胶涂层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对有机泡沫进行15%NaOH水溶液处理及5%PVA水溶液活化处理,采用离心挂浆工艺,制备了3种规格的的泡沫陶瓷,其孔尺寸范围为0.8~1.2mm,孔筋尺寸为0.1~0.25mm。泡沫陶瓷的抗压强度随ppi值(每英寸模板孔数)的增大而提高;二次挂浆有利于抗压强度的提高。泡沫陶瓷的抗热震性能随ppi值的减小而增加。采用负压浸胶工艺,可较好地在泡沫陶瓷表面形成TiO2凝胶涂层。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凝胶注模法制备的碳化硅耐火材料的表面气孔率,延长其使用寿命,以轻质碳酸钙微粉23%(w)、氧化铝微粉33%(w)、堇青石40%(w)、钾长石4%(w)的粉料配比制成固相质量分数为25%的釉浆,将其喷淋在丙烯酰胺体系水基凝胶成型工艺制备的碳化硅干燥坯体表面,在150℃干燥18 h后,在1 430℃保温4 h烧成,然后检测烧后试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真气孔率,并进行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烧后试样表层生成了厚度约为400μm、显气孔率为6.37%的致密釉层,有望对熔体的侵入起阻挡作用,延长碳化硅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丁酯(BA)作为聚醋酸乙烯酯(PVAc)的改性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阴/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加料法制备了BA改性PVAc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当m(SDS)∶m(OP-10)=1∶(2~3)、w(复合乳化剂)=3%~4%、w(APS)=0.5%~0.7%、w(PVA)=6%~8%和w(BA)=20%(均相对于BA和VAc总质量而言)时,改性乳液的单体转化率为97%、固含量超过50%;当w(BA)=20%时,改性胶膜的吸水率为12.9%、Tg(玻璃化转变温度)降至17.5℃,说明其耐水性、耐寒性和柔韧性俱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棉秸秆纤维制备不同纤维掺量的沥青胶浆,以锥入度试验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对其路用性能进行评价,并与木质素纤维沥青胶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纤维的加入可以明显降低沥青胶浆的锥入度和温度敏感性,提高沥青胶浆的抗剪切强度、复数剪切模量及车辙因子。与木质素纤维相比,在1550℃、纤维掺量1%50℃、纤维掺量1%4%的情况下,棉秸秆纤维沥青胶浆锥入度平均减小7.0%,抗剪强度平均高出17.1%。在纤维用量同为2%的情况下,棉秸秆纤维胶浆的复数剪切模量高出32.2%,车辙因子高出31.9%。随着纤维掺量增加,纤维沥青胶浆的锥入度降低,抗剪强度增大,其中纤维掺量1%4%的情况下,棉秸秆纤维沥青胶浆锥入度平均减小7.0%,抗剪强度平均高出17.1%。在纤维用量同为2%的情况下,棉秸秆纤维胶浆的复数剪切模量高出32.2%,车辙因子高出31.9%。随着纤维掺量增加,纤维沥青胶浆的锥入度降低,抗剪强度增大,其中纤维掺量1%3%之间变化明显。纤维在沥青中的最佳掺量为2%3%之间变化明显。纤维在沥青中的最佳掺量为2%3%。随温度升高,纤维沥青胶浆的锥入度增大,抗剪强度降低,其中153%。随温度升高,纤维沥青胶浆的锥入度增大,抗剪强度降低,其中1525℃抗剪强度降低幅度较大。纤维的稳定增韧作用主要体现在高温区。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2):265-269
采用化学沉淀法在室温下合成了一种α-Ni(OH)_2纳米薄膜,探讨了合成温度及表面活性剂的影响。采用XRD、SEM、TEM和BET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温度及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产物组成和形貌有较大影响,室温下,样品为厚度约2 nm的薄膜,带有较多的褶皱,比表面积206.8 m2/g;50℃下合成的产物表面褶皱开始消失,且不均匀,有颗粒状物质生成,80℃下的产物褶皱状结构消失,主要为团聚在一起的颗粒组成。同时,将α-Ni(OH)_2纳米膜制成单电极,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表明,α-Ni(OH)_2纳米膜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质,当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 A/g时,电极材料的比容量达到539.6 F/g。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Z1):159-162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而尾矿作为具有二次资源与环境污染双重特性的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了尾矿带来的问题与危害,并提出了对于尾矿综合利用的一些途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