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8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179篇
电工技术   157篇
综合类   856篇
化学工业   468篇
金属工艺   93篇
机械仪表   151篇
建筑科学   556篇
矿业工程   67篇
能源动力   29篇
轻工业   897篇
水利工程   167篇
石油天然气   219篇
武器工业   26篇
无线电   2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9篇
冶金工业   78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6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麦没有面筋蛋白,不能形成面筋网络结构,限制了其主食化的应用。该试验对燕麦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制粉,获得对照燕麦粉、常压蒸制燕麦粉、炒制燕麦粉、微波燕麦粉,利用多功能粉体物理特性测定仪,测得振实密度、松装密度、休止角、崩溃角、压缩度等参数,比较不同热处理燕麦粉的粉体特性;利用质构仪对不同热处理燕麦面团的质构特性和应力松弛特性进行研究,采用SPSS软件作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热处理燕麦面团的质构和黏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改变燕麦粉的流动性,炒制燕麦粉的流动性最好;不同热处理对于面团的硬度、黏着性、胶黏性影响较大,在同样的加水量梯度(3%)下,炒制面团硬度降低最大,黏着性降低最小,胶黏性降低最小。对照面团硬度降低最小,胶黏性降低最大,常压蒸制燕麦面团黏着性降低最大。但对于黏聚性和弹性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热处理对于面团的黏弹性影响显著,在同样的加水量梯度(3%)下,常压蒸制和炒制处理的面团残余应力(E2)降低,容易恢复形变,并且,炒制的阻尼系数(η)大大减小,松弛时间较短。为燕麦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使用900~1700 nm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宁夏银川、固原、盐池三个不同产地的绵羊后腿样本的近红外高光谱数据,对光谱采用面积归一化方法预处理,利用SPA、CARS、UVE算法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提取特征波长分别为17、40、121个;结合PLS-DA及KNN建立特征波段下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KNN判别模型效果较差,3种特征波长中利用CARS提取的特征波长建模效果最佳,代替全光谱建立PLS-DA判别模型是可行的;综合对比模型效果,CARS-PLS-DA为最优模型,校正集正确率90.48%,预测集正确率84.21%。证明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对羊肉产地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蒙脱土吸附、等电点沉淀以及结合两种方法从马铃薯淀粉废水中回收蛋白质,同时,考察了处理后废水中COD及浊度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采用蒙脱土吸附马铃薯淀粉废水中的蛋白质,蒙脱土加入量为0.7 g,温度为40℃,震荡时间为2 h,马铃薯蛋白质回收率约为50%,COD及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0%,40%;采用等电点沉淀法,pH=3.50,温度为40℃,沉降时间为50 min,蛋白质的回收率达到40%;采用蒙脱土吸附与等电点沉淀结合法,蒙脱土加入量为0.7 g,震荡时间为2 h,温度为40℃,pH=3.50,蛋白质的回收率达到77.63%,COD及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3.56%,82.02%。  相似文献   
4.
临邑洼陷内主要发育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油气的富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断层封闭性的影响。为了重塑油气运聚的过程,明确了临邑洼陷各控油断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运用埋藏史、构造演化史、构造应力场及断面的力学性质等,对断层封闭史展开研究,将断裂的开启、封闭史与油气的运聚、成藏过程结合起来。结果表明:控制临邑洼陷沉积的临商断裂和夏口断裂均为油源断裂,断层的活动使得该区形成具多套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该研究对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未包裹、包裹及油炸加工对添加复合脂肪替代物生鲜鸡排品质的影响,以鸡胸肉为原料,研究了生鲜鸡胸肉、未包裹生鲜鸡排、包裹后生鲜鸡排的保水性(滴水损失、离心损失、蒸煮损失)、结合水与不易流动水含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贮藏过程中的TVB-N和p H、油炸熟制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包裹后生鲜鸡排的保水性较生鲜鸡胸肉和未包裹鸡排得到改善;三种鸡肉不易流动水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未包裹和包裹生鲜鸡排蛋白质、脂肪含量较生鲜鸡胸肉显著升高(p0.05);在贮藏过程中,包裹处理和复合脂肪替代物的添加可减缓鸡肉TVB-N和p H的增长,对维持新鲜度有积极作用;生鲜鸡排经油炸熟制后风味成分种类有所增加:生鲜鸡胸肉、未包裹生鲜鸡排、包裹后生鲜鸡排分别检出27、31、31种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裹作用有利于提高添加复合脂肪替代物生鲜鸡排的品质,研究结果可为生鲜鸡肉产品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特点,教学中通过精心筛选理论教学内容,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强化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实验从红茶菌液中分离得到一株性质优良的非酿酒酵母H8(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 crusei),并与全美梅氏酵母、葡萄有孢汉生酵母按1∶1∶1比例混合,经过46 h培养,与酿酒酵母顺序接种发酵赤霞珠红葡萄酒,通过测定挥发香气物质以及感官品评,与法国酿酒活酵母(RX)在单菌种条件下发酵比较,结果表明:混菌发酵与单菌发酵的理化检测指标差异不明显,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差别较大,其中混菌发酵的酒样中共有挥发性物质29种,其中酯类物质17种,醇类物质3种,酸类物质3种,烯烃类物质2种,酮类物质1种,其他物质3种;而单菌发酵的酒样中有2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物质16种,醇类物质3种,酸类物质2种,烯烃类物质1种,酮类物质1种。结论:混菌发酵中含量较多且单菌种没有的物质如苯乙醇、薄荷醇、柠檬烯、十一醛、肉豆蔻醛等均具有丰富复杂的特征相香气,对葡萄酒香气有一定积极的贡献,有利于改善目前市场上葡萄酒同质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液化残渣是煤炭液化过程的重要副产物,将其作为气化原料进行利用有助于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基于高频炉开展不同温度条件下(1 000,1 300℃)快速热解实验制取哈密淖毛湖长焰煤焦及其液化残渣焦,采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不同气化温度(1 000,1 100,1 200,1 300℃)下煤焦和液化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活性,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物理吸附仪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对样品的理化特性(孔隙结构与碳结构)进行系统表征以关联解释焦样气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哈密煤焦及其液化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活性受气化温度、孔隙结构和碳结构的共同影响。相同热解和气化温度下煤焦气化反应活性高于液化残渣焦,主要由于煤焦和液化残渣焦孔隙结构和碳结构的差异:前者孔隙结构较后者更为发达,且碳结构有序度低于后者、无定形碳结构数量高于后者;气化温度从1 000℃升至1 300℃时,煤焦与液化残渣焦的反应性指数分别从0.43和0.38提高到0.81和0.79,反应指数比值从0.88提高到0.98,表明提高气化温度可以促进气化反应进行,但孔隙结构与碳结构对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减弱;气化温度为1 300℃时,温度成为影响气化反应活性的主要因素,液化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活性接近煤焦,这表明从气化反应活性角度而言,液化残渣可以作为气流床气化原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水泥砂浆抗盐物理结晶的半浸泡实验方法,采用一种新的硫酸钠溶液通过毛细作用在水泥基材料中传输的测试装置,研究试样相对含水量、硫酸钠溶液浓度和水灰比对硫酸钠溶液在水泥基材料中传输速率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对水泥基材料抗硫酸钠物理结晶型破坏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相对含水量是影响硫酸钠溶液在水泥基材料中毛细传输速率的最关键因素.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硫酸钠溶液的传输量均在12 h内迅速增加,之后缓慢增加,并在168 h左右开始呈现基本稳定状态;传输速率在1 h内达到最大,之后逐渐下降,并在120 h左右时趋于稳定.该研究成果可为复杂环境下水泥基材料抗盐结晶物理侵蚀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