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8篇
矿业工程   89篇
冶金工业   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测定工业废水中氨氮含量的过程中,有很多干扰因素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废水中氨氮含量,并对水样存放时间、样品预处理方法、水样pH值、反应温度及显色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的废水应及时进行分析测定,首先采用蒸馏法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在水样pH值为9~9.5、反应温度为20℃、显色反应时间为15min的最佳条件下,氨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好且误差小.  相似文献   
2.
新疆某钨锡矿石可回收的有价元素主要为钨和锡。矿石WO_3含量为0.63%,钨主要以黑钨矿的形式存在,92.76%的钨存在于黑钨矿中;Sn品位为0.24%,78.26%的锡存在于锡石中。矿石钨、锡矿物种类多,且容易过粉碎;脉石矿物有褐铁矿、电气石、孔雀石、磁黄铁矿、绿泥石等中等密度的矿物,这些矿物的磁性与黑钨矿相近,增加了钨、锡分选的难度。为实现该钨锡矿石的有效回收利用,开展了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磨细至-1.0 mm条件下,采用粗选段分粒级单一重选、精选段脱硫—重选—磁选—中矿再磨—重选的工艺流程进行选别,获得的钨精矿WO_3含量为65.23%、对原矿回收率为78.04%,锡精矿Sn品位为42.40%、对原矿回收率为66.04%,实现了钨、锡资源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铜镍矿铜镍品位低,铜镍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共生关系复杂,蛇纹石含量高等特征,开展了选矿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预先脱除脉石-铜镍混合浮选流程,通过对含Ni 0.51%、含Cu 0.20%、含Co 0.02%的原矿进行选择性磨矿,利用MIBC预先脱除部分易浮脉石,碳酸钠作矿浆pH调整剂,CMC作MgO脉石的抑制剂,硫酸铜和丁基黄药分别作铜镍矿物的活化剂和捕收剂,全流程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含Ni 7.78%、Cu 2.91%、Co 0.24%,回收率分别为Ni 72.98%、Cu 66.57%、Co 51.29%的铜镍混合精矿。该工艺流程获得了较好的选别效果,实现了铜、镍、钴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4.
铜硫分离中银的选择性导向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新型抑制剂在铜硫分离过程中对银浮选行为的影响, 采用石灰和LY作为硫抑制剂, 通过6种动力学模型, 分别考察了低碱和高碱环境下铜、银和铁的浮选回收率及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 6种动力学模型均可较好地拟合试验数据。石灰选择性较差, 在低碱性介质中对黄铁矿的抑制效果较弱, 在强碱性介质中不利于铜和银矿物的回收; 而LY在铜硫分离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 它可以在低碱和高碱环境下强烈抑制黄铁矿, 并在弱碱性矿浆中实现铜硫的高效分离, 同时诱导独立银矿物定向富集至铜精矿产品中。  相似文献   
5.
为综合回收利用风化残坡积型钛矿中有价金属,探讨钛等有价元素的可回收性,采用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对国内某风化粘土型钛矿的矿石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分析了影响选矿工艺的因素,提出了可行的选矿工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矿TiO2品位4.5%,主要含钛矿物为钛铁矿、白钛石和钒钛磁铁矿,矿石含泥量近80%。钛铁矿多为单体,部分氧化蚀变为白钛石,均被粘土矿物包裹或与其连生,钒钛磁铁矿为次要回收矿物,其中包含部分呈固溶体分离的钛铁矿片晶。矿石中钛分散较严重,采用物理选矿分选钛的理论回收率为48%左右,铁理论回收率仅为4%左右。结合矿石特点与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该矿石选矿试验可采用“擦洗脱泥-重选-磁选”联合流程,在重选前应采用强力搅拌脱泥以消除“粘结效应”,继而采用重选预先抛尾后再磁选,之后利用强磁选、摇床精选等手段进一步提高精矿品位。该研究为选矿回收该矿床中有价金属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相似文献   
6.
甘肃某铁矿为赤铁矿矿床,为了提高铁精矿品位及回收率,在细磨的条件下,采用高梯度磁选处理该矿石.当给矿铁品位50.82%,磨矿细度94.01%-0.043mm时,经一粗、一扫、一精、中矿集中再选的工艺流程选别,最终获得铁精矿品位62.03%、回收率68.78%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钼酸钠为原材料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纳米 MoO3,研究了纳米MoO3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研究了纳米MoO3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MoO3对亚甲基蓝吸附的最大吸附容量为535.78 mg/g,其吸附类型为化学吸附,主要为亚甲基蓝中硫与钼络合成键吸附;根据吸附热力学研究,其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性磁种——磁性活性炭复合吸附材料结合磁分离法处理河涌水,考察了絮凝剂种类及用量、改性磁种投加量、作用时间、磁场强度等对河涌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改性磁种——磁性活性炭吸附并结合高梯度磁分离处理河涌水COD效果明显,在聚合氯化铝(PAC)用量10g/L、改性磁种用量30g/L、改性磁种作用时间20min、分离磁场强度8 000kA/m的条件下,原水含COD 90.18mg/L,出水含COD可降至6.59mg/L,除COD率达92.69%,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Ⅰ类水COD标准。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高岭土、绿泥石、白云石和褐铁矿4种常见易泥化矿物对氰化浸出过程的影响,发现褐铁矿和白云石在细磨时形成的次生矿泥比原生矿泥具有更强的吸附已溶金能力,使浸出率降低。研究了原矿经粗磨-磁选后易泥化矿物的分布,对云南某金铁氧化矿采用"粗磨-分类磁选-分组氰化浸出"的新工艺,有效减少了次生矿泥的生成,与"细磨-氰化浸出-磁选"的传统工艺相比,金浸出率由85.26%提高到93.05%,铁精矿回收率由41.20%提高到70.86%。  相似文献   
10.
通过XPS研究了叔丁基苯甲羟肟酸(TBHA)和Pb(II)的反应特性以及在黑钨矿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而考察了TBHA-Pb(II)体系在黑钨矿活化浮选中的应用。结果表明,TBHA可以与Pb(II)反应生成白色难水溶的螯合物并形成稳定的五元环螯合物。Pb(II)和TBHA在黑钨矿表面的吸附方式主要是层层自组装的化学吸附。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细粒黑钨矿(-20 μm粒级占82.13%),TBHA的捕收能力强于经典的苯甲羟肟酸(BHA)。同时TBHA和Pb(II)的添加方式对黑钨矿可浮性影响较大,pH=8时,采用先加入Pb(II) (40 mg/L)后加入TBHA(120 mg/L)的方式,黑钨矿回收率可达61.56%,较无Pb(II)活化浮选,其回收率提高了28.6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