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35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14篇
金属工艺   1437篇
机械仪表   172篇
建筑科学   32篇
矿业工程   4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17篇
无线电   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6篇
冶金工业   167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采用OM、XRD、SEM、EDS和拉伸试验,研究了时效态Mg-5Y-3Sm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合金中有Mg_(24)Y_5相生成。合金具有良好的室温及高温抗拉强度,从室温到300℃,抗拉强度缓慢降低,其稳定性优于WE54商用耐热镁合金。合金的抗拉强度与强化相Mg_(24)Y_5的硬度呈线性关系,拉伸性能的稳定性主要归因于强化相Mg_(24)Y_5硬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3.
综述了国内外熔制玻璃用电极的选用要求与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纯钼电极、SnO2电极、氧化锆钼电极性能改善的理论与方法,从而提出了熔制玻璃用电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5.
《Planning》2018,(3)
研究了温度对Sn2.5Ag0.7Cu0.1RE/Cu钎焊接头电迁移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随着环境温度从100℃升高到140℃,及通电时间从24 h延长到72 h,Sn2.5Ag0.7Cu0.1RE/Cu钎焊接头阴极侧界面间金属化合物(IMC)Cu_6Sn_5逐渐变薄,由"扇贝状"变为"锯齿状"。阳极侧界面间IMC逐渐增厚,由"扇贝状"不断长大并形成凸起的小丘,且在母材接合处出现一层薄薄的Cu3Sn层。界面阳极侧IMC增加的厚度比界面阴极侧IMC减少的厚度大。Sn2.5Ag0.7Cu0.1RE/Cu钎焊接头剪切强度持续降低。随着温度升高,相应的剪切断口由钎缝区的解理与韧窝共存在的混合型断裂,逐渐变为界面阴极侧IMC的以解理为主的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6.
以Ti(OC_4H_9)_4为钛源,盐酸和蒸馏水为溶剂,改变水热温度、Ti(OC_4H_9)_4浓度,采用水热法在掺F-SnO_2玻璃基板上制备TiO_2纳米棒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的晶型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吸收强度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TiO_2薄膜由均匀排列的金红石相一维纳米棒阵列组成。温度的升高有利于TiO_2纳米棒的生长,160℃时TiO_2薄膜纳米棒之间空隙适中,具有较好的均一性和分散性。Ti(OC_4H_9)_4浓度为0.05 mol/L时,纳米棒直径大,有高的结构密度、适宜的孔隙率,垂直生长性好,薄膜与衬底接触良好,样品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都有良好的光吸收性;Ti(OC_4H_9)_4浓度为0.03 mol/L时,禁带宽度最小为2.78 eV。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阻点焊方法对纯钛与低碳钢Q235进行焊接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熔核区组织特性,探讨了焊接电流对熔核尺寸和抗剪载荷的影响. 结果表明,受焦耳热的影响熔核直径随焊接电流的增加而增加,抗剪载荷则随焊接电流的增大而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焊接电流为8 kA时所得接头的抗剪载荷最大,约2.85 kN. 在钢侧熔核区观察到了靠近钢侧厚度约为30~50 μm的TiFe2+α-Fe共晶组织层和粗大TiFe柱状晶;钛侧熔核区主要由靠近钛侧约12 μm厚的TiFe+α-Ti共晶组织层和TiFe柱状晶构成,且观察到了宏观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钼电极在玻璃炉窑烘窑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方法在纯钼基体表面制备不同Y2O3含量的玻璃基抗氧化涂层。对涂层分别在800、1000、1200℃下进行抗氧化测试,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在氧化前后的形貌、成分和物相进行检测,利用热分析仪对涂层粉体进行差热分析(DTA)。结果随着Y2O3成分含量的增加,硅酸盐玻璃的软化点温度不断降低,晶化放热峰也越来越低。Y2O3含量为10%和20%的涂层表面结构完整,整体比较致密,在1200℃高温氧化条件下,在第1h内出现增重,之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增重趋于稳定。Y2O3含量为30%的涂层表面呈致密片状结构,部分出现脱落,样品在氧化过程中出现明显失重。结论Y2O3含量为10%的Y2O3-玻璃基涂层经过1200℃抗氧化实验后,表面完整,试样增重较少,性能优良。涂层截面分为过渡层、中间层和最外层。过渡层主要为MoO2和MoO3,中间层主要是BaMoO4,最外层主要是SiO2。涂层抗氧化机理为互熔反应型保护机理和惰性熔膜屏蔽型保护机理。  相似文献   
9.
以钨极氩弧焊(TIG焊)为热源,采用■1.0 mm的316L不锈钢焊丝获得了单道多层的直壁构件,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沉积层的微观组织形貌。结果表明,热累积非平衡状态的单层沉积层顶部组织多为骨架状枝晶和等轴晶,底部多为短枝晶;热累积平衡状态的单层沉积层顶部组织多为树枝晶和等轴晶,底部组织以短枝晶为主,存在少量长枝晶。单层沉积层在电弧的反复热作用下,发生微观组织的演变,从而形成最终的构件组织。在热累积非平衡状态的组织演变过程中,热累积增多使得凝固过程中过冷度改变,下层沉积层组织逐渐由骨架状铁素体转变为树枝晶;在热累积平衡状态的组织演变过程则以树枝晶转变为板条铁素体为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试验手段对不同温度(室温、高温)下变形后的稀土Ce改性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的微观组织演变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的变形过程中,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相比例明显增加,但其增加机理却不相同,热变形过程中奥氏体相向高温铁素体发生转变导致铁素体相含量增加,而冷变形过程中奥氏体相则发生形变诱导马氏体转变导致铁素体相含量增加。热变形过程中奥氏体发生动态再结晶,铁素体晶粒发生动态回复导致晶粒细化;而冷变形过程中奥氏体发生形变诱导马氏体转变和形变孪晶,铁素体晶粒则发生碎化而导致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