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导电、传热耦合作用的有限元模型,数值分析了石墨电极和铜钨电极对电触头电阻钎焊能耗、焊接时间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铜钨电极的焊接时间不超过石墨的1/3,且电阻钎焊的焊接时间均随焊接电流的增加而减小;采用铜钨电极焊接的能耗比石墨小一个数量级,且能耗均随焊接电流的变大而减小,所花电费降为石墨的43.8%,所焊电触头数是石墨的2.3倍.相对于石墨而言,选用铜钨电极可大幅节省电触头电阻钎焊的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仿真结果和试验吻合良好,证明了有限元方法仿真分析电阻钎焊过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挤压技术在电工材料生产中的应用概况。详细介绍了三种常见工业挤压技术——卧式挤压、静液挤压和连续挤压,重点阐述了这三种挤压技术的原理特点、发展状况及其在电工材料生产中的应用;简单介绍了其他挤压技术,包括粉末挤压、多坯料挤压、复合挤压等,展望了挤压技术在电工材料生产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围绕研制开发具有与AgCdO性能相媲美的银基电接触材柞,报道柚近3年来传统Ag/SnO2、Ag/ZnO、Ag/CuO三种银基电接触材柞体系的研究现状,主要论述国内外研究恘者从掺杂改性、制备方法、材柞模拟仿真、第一性原理计算等方面开展的大柎优化研究;梳理柚目前制备银基电接触材柞体系的常规制备技术及其工作原理;简述柚当前部...  相似文献   
4.
以硝酸钇(Y(NO3)36H2O)、硝酸铝(Al(NO3)39H2O)为主要原料,六次甲基四胺作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Y3Al5O12(YAG)纳米颗粒,并以YAG颗粒为第二相增强材料,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备Ag/YAG电接触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硬度计、电导率仪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水浴温度为50℃的条件下成功采用sol-gel法合成YAG纳米颗粒,物相纯度高;随着催化剂六次甲基四胺加入量的增加,YAG粉末颗粒粘连在一起,并出现大孔;以YAG为第二相增强材料制备的Ag/YAG电接触复合片材电阻率较低,维氏硬度大于80。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Ag基触点材料的发展历史以及Ag Sn O2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Ag Sn O2材料在当前工业化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针对国内粉体制备工艺的不足以及Ag Sn O2材料加工性能不佳等难题,总结了不同加工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以优化加工工艺为出发点,探讨利用有限元分析(FEM)寻求最优工艺参数的可能性,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法解决Ag Sn O2加工的困难,为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电接触材料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新型电接触材料Ag/La1–xSrxCoO3。分析了Ag/La1–xSrxCoO3电接触材料的性能特点,并指出当前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陶瓷成分及微观结构和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对材料最终性能的影响。最后阐述Ag/La1–xSrxCoO3材料可作为电接触材料的一个崭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Ag-65SnIn-8熔炼雾化粉体为原料,采用原位氧化工艺制备了Ag-60SnO2In2O3中间体粉体,与雾化纯银粉配比成Ag-92SnO2In2O3材料,通过混粉-等静压-烧结-热压-挤压技术制备Ag-92SnO2In2O3带材,再通过固相复合工艺制备所需要的Ag-92SnO2In2O3/Cu/Fe电接点材料。相对比常规氧化工艺制备的Ag-60SnO2In2O3中间体粉体制备的Ag-92SnO2In2O3/Cu/Fe电接点材料,原位氧化工艺制备的Ag-92SnO2In2O3/Cu/Fe电接点材料电阻率可达2.1μΩ.cm以下,硬度可达85~110HV;产品应用于380V,65A,功率因数0.7的电动机负载电路的热保护器中,电器寿命满足5000次分断要求,替代AgCdO/Cu/Fe电接点材料,实现环保,无镉化切换。  相似文献   
8.
以纯银板(Ag-I)、纯铜板(99.9)和Ni板(Ni-99.8)为原料,经熔炼雾化工艺制得Ag(95)Cu(4.7)Ni(0.3)合金粉体并经预氧化处理后获得的Ag/CuONiO电接触复合粉体为原料,采用预氧化粉末冶金技术(PreO-P.M. method)制备了Ag/CuONiO电接触复合材料。重点探究了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及成型压力对Ag/CuONiO电接触复合材料的电学及烧结致密化动力学影响规律。利用阿伦尼乌斯方程与MLSW理论探究分析了其烧结活化能、第二相颗粒长大机制,结果表明:PreO-P.M.法制备Ag/CuONiO电接触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预氧化温度673 K~723 K,氧分压0.5 MPa,氧化时间16 h;烧结温度1113 K~1153 K,烧结时间4 h~8 h。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Ag/CuONiO电接触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呈“快速上升”、“平缓上升”、“二次快速上升”三阶段,而导电率则按照一定的斜率持续呈递增变化趋势。在预氧化烧结过程中,Ag/CuONiO电接触复合材料断面组织中孤立的、离散的烧结颈在温度场或应力场的作用下向烧结网演变,Ag/CuONiO电接触复合材料致密化程度提升、孔隙率下降且电子传输能力增强。当烧结温度为1113 K,烧结时间>4 h时,Ag/CuONiO材料的致密度基本上趋于稳定,接近于95.79%,而导电率呈缓慢上升趋势,至32 h时达至峰值95.38%IACS。相比于烧结温度区间[953 K,1073 K]而言,Ag/CuONiO电接触复合材料的烧结活化能在烧结温度区间[1113 K,1193 K]下出现较大值368.961 kJ/mol,且具有相当高的指前因子,反应体系表现为高频次的碰撞反应,加快了体系烧结的致密化进程。这与高烧结温度区间下Ag/CuONiO材料具有更高烧结致密度及导电率性能相吻合。结合阿伦尼乌斯方程与MLSW理论推导了Ag/CuONiO预氧化粉体烧结第二相颗粒尺寸、烧结时间、烧结温度及活化能之间的调控关系式,为后续优化设计高性能Ag/CuONiO电接触复合材料及其他相关电接触材料体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分析并优化了非对称U形电接触板的冲压成形工艺,介绍了排样设计、模具整体结构设计及模具关键零件设计。模具设计采用三板式模架和滚珠导向机构,成形工序设计成多步骤逐步成形以实现制件的U形非对称弯曲,模具关键零件设计成镶块式结构。实践表明,排样方案可行,模具结构合理,制件质量稳定,为同类制件的模具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第26届国际电接触会议暨第4届电工产品可靠性与电接触国际会议"涉及环保型电接触材料的论文进行汇总,分析了环保型电接触材料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