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0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完全免费 | 239篇 |
专业分类
金属工艺 | 71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等离子弧熔覆Fe基合金+TiC涂层中的陶瓷相行为与相结构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用等离子弧扫描涂覆涂料的金属表面,形成了含有陶瓷相的熔覆层,借助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透射电镜等分析测试了涂层中组织和陶瓷相的行为。陶瓷相在熔覆层中部聚集。在弧光等离子体高温作用下,陶瓷相TiC溶解、溃散及随后冷却时细小陶瓷相析出,析出的TiC呈纳米量级,且TiC中存在反相畴,称之为“等离子辐照反相畴”,这是由等离子扫描的高能输入决定的。陶瓷相与基体之间形成新相,如FeTi、Fe2Ti。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熔覆原位合成TiC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利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廉价的碳钢表面原位合成了TiC/Ni基复合材料涂层.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对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Ti C含量为10%~20%时,熔覆层成形良好,与基体呈冶金结合,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熔覆层的组织为γ-Ni枝晶、M23C6、CrB及原位合成的TiC陶瓷颗粒,TiC大部分呈球状,少量呈方块状,尺寸为1~2 μm,靠近熔覆层底部的TiC颗粒比近表层的为小,均弥散分布于熔覆层中;熔覆层显微硬度达HV0.1 1000,是碳钢基体的4倍.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CVD-TaC涂层组成、形貌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利用TaCl5-C3H6-H2-Ar反应体系,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成功地在C/C复合材料表面沉积TaC涂层及C-TaC复合涂层.研究了温度对TaC涂层的相组成和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CVD-TaC涂层的沉积机理.结果表明:在1373~1673 K温度范围内能够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碳化钽涂层,它由TaC和游离碳组成.提高沉积温度和H2/C3H6的流量比,TaC涂层中游离碳的含量减少;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TaC涂层的颗粒尺寸增大,均匀程度下降;在1 573 K时颗粒间出现明显的烧结界面,结构致密无裂纹.制备出成分波动的C-TaC复合涂层,该涂层与基体间具有良好的机械相容性.分析了低应力、无裂纹TaC复合涂层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法考察了普通涂层、纳米复合涂层 和憎水纳米复合涂层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涂层的防腐性能明显高于普通涂层, 而经过氟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表面憎水的纳米复合涂层的防腐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3D激光熔覆陶瓷-金属复合涂层温度场的有限元仿真与计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建立移动激光高斯热源作用下三维熔覆温度场的计算机数值分析模型,在分析过程中引入了复合材料热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考虑了相变潜热和辐射对流散热等因素,用ANSYS中的ADPL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在不同的工艺参数条件下,用该模型对激光熔覆陶瓷一金属复合涂层温度场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熔覆过程中试样表面、端面的温度等值线分布和温度梯度分布,预测了熔池的轮廓、热影响区的形状、交界面的结合情况等,为研究激光熔覆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涂层的覆层成型和凝固机制、根据熔覆层的材料设计要求选择激光熔覆工艺参数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钒、钛对激光熔覆铁基原位生成颗粒增强复合涂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加钒与复合添加钒、钛时激光熔覆制备的铁基原位生成颗粒增强复合涂层的组织特点。研究表明,在FeCSiB激光熔覆粉末中单独添加钒和复合添加钒、钛均能获得平均显微硬度为(900~1050)HV0.2、且成形良好的熔覆层,熔覆层中原位生成的硬质颗粒面积分数随冷却速度的降低而提高。单独添加钒的熔覆层中增强颗粒分布与熔覆层显微硬度对冷却速度更为敏感。在相同冷却条件下,复合添加钒、钛的熔覆层中的增强颗粒的尺寸和面积分数以及先共晶奥氏体的数量显著高于单独添加钒的熔覆层,而其平均显微硬度比单独加钒的熔覆层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反应火焰喷涂的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TiFe粉和碳的前驱体(石油沥青)为原料,通过碳化制备Ti-Fe-C系反应喷涂复合粉末,并通过普通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XRD、SEM和EDS对喷涂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涂层耐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的Ti-Fe-C系复合喷涂粉末粒度均匀、无有害相生成;喷涂所得到的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由片状的铁基体和弥散分布的TiC颗粒组成;TiC颗粒大致呈球形,粒度一般在0.5 μm以下;相同条件下所获涂层的磨损体积大约是常规火焰喷涂Ni60涂层的1/5. 相似文献
8.
9.
10.
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钼基非晶纳米晶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在0Cr13Ni5Mo不锈钢基体上成功的制备出了一种Mo基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这种涂层组织均匀致密,孔隙率小,约为3.4%,呈典型的层状分布;涂层是由非晶和纳米晶组成,在非晶基体中均匀分布了纳米晶粒。根据衍射峰的半高宽,计算出Mo基涂层中的晶粒平均尺寸为25~70nm,与通过透射电镜的观察得到晶粒大小数20~70nm相符;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平均显微硬度为859.0HV50;所获得的非晶纳米晶涂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1020.1℃以下使用,不会发生晶型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