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完全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金属工艺 | 274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7075和2024铝合金的固溶组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45,自引:10,他引:35
研究了升温固溶处理对提高7075和2024铝合金的结晶相固溶程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升温固溶可使最终固溶温度超过多相共晶温度而不产生过烧组织,提高结晶相固溶程度。7075合金的结晶相较2024合金的易于固溶,两种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固溶程度密切相关。强化固溶的7075合金强度提高约20%,断裂和屈服强度可达660MPa和606MPa,其性能提高的幅度大于强化固溶的2024合金。 相似文献
2.
3.
CSP低碳钢的晶粒细化与强韧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产统计表明:成分与Q195接近的CSP工艺低碳钢ZJ330其屈服强度成倍提高,可达到310-410MPa,同时延伸率达到30%-45%。本文对CSP工艺生产的低碳钢以及同一块钢坯经不同阶段轧制冷却后的试样进行了研究。应用TEM+XEDS技术在薄晶体和萃取复型试样中观察到沿晶界和亚晶界析出的许多细小氧化物和硫化物粒子。研究表明:纳米级氧化物与硫化物沉淀粒子可阻碍晶粒长大,而微量杂质元素在晶界 偏聚可以通过阻碍晶界迁移和降低γ-α转变温度而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由沉淀和偏聚导致的有效晶粒尺寸减小是这类钢板强度与塑性同时大幅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微量La2O3对钼的韧化作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研究了添加La2O3后钼的韧性及其韧化机制.借助于拉伸、弯曲方法测定了Mo-La2O3材料的断裂韧性KⅠC和韧脆转变温度(DBTT),并用SEM、TEM、AES等方法对Mo-La2O3材料的变形、断裂特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态Mo-La2O3材料的KⅠC值达到24.76MPa·m1/2,是纯钼的2.5倍多,而且高于热锻空冷态TiC-ZrC-Mo钼合金.经1900℃退火的Mo-La2O3板,其韧脆转变温度降低至-60℃,较同样状态的纯钼板降低了80℃,故La2O3对钼具有显著的韧化效果.AES结果表明,添加La2O3并不改变C、N、O等致脆杂质在钼晶界上的分布状态.Mo-La2O3材料的韧化主要归因于其抗裂纹扩展能力的提高,而这与La2O3粒子改变钼中的位错分布及组态有关.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韧化机制—硬脆第二相的韧化机制,能很好解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用恒电流方法测定了3种Al-Zn-In系合金阳极的电化学性能,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SEM),分析了3种阳极材料的金相组织.结果表明:阳极晶粒越小,电流效率越高;阳极第二相数量越少,电流效率越高,但溶解不均匀;阳极的电流效率和溶解均匀性与第二相的优先溶解—脱落有关 相似文献
6.
含有不同尺度量级第二相的高强铝合金断裂韧性模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基于合金中不同尺度第二相对其塑性的影响以及塑性与韧性指标之间的人在联系,建立了高强铝合金中粗大第二相颗粒,中间尺寸第二相颗粒以及时效强化第二相颗粒形态与其断裂韧性间的多元非线性关系解析模型。借助于该模型的理论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尺度第二相颗粒尺寸,体积分数改变对高强铝合金断裂韧性的定量影响,并且可以解释铝合金板材断裂韧性的取向效应以及加工变形对断裂韧性的弱化作用,更进一步地能够给出在确保铝合金高强度的前提下改善其断裂韧性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β型Ti40阻燃钛合金高温长期作用的第二相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了β型Ti40阻燃钛合金高温长期作用的第二相及其对性能影响,Ti40合金高温长期作用后,从β相中析出Ti5Si3相和α相,采用常规锻造工艺不高于540℃热暴露100h,Ti5Si3相沿晶界不连续分布,降低合金热稳定性能,700℃热暴露100h,Ti5Si3相明显,大大降低合金热稳定性能,合金呈脆性沿晶界断裂,采用等温锻造工艺540℃热暴露100h,晶内析出粗大的Ti5Si3相和α相,热稳定性能严重降低,呈宏观脆性断裂,采用常规锻造工艺合适的热处理制度,540℃,100h,250MPa蠕变作用后Ti5Si3相沿晶界不连续分布,合金有较好的蠕变性能,若热处理工艺不当,合金中有大量粗大的棒状Ti5Si3相和α相析出,Ti5Si3 相沿晶界连续分布,合金的蠕变抗力明显降低,采用等温锻造工艺蠕变作用后,合金中析出大量粗大的α相,合金蠕变抗力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含有不同尺度量级第二相的高强铝合金拉伸延性模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基于合金中不同尺度第二相在其断裂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位错理论 ,建立了高强铝合金中结晶相、沉淀相以及析出强化相性质与其拉伸延性间的多元非线性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对于 2 0 2 4铝合金的拉伸延性 ,该模型的预测值与相应的实验值吻合良好。同时借助于该模型的理论分析 ,可以得到在确保高强铝合金强度不降低的前提下提高其延性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过偏晶合金快速凝固过程中第二相液滴在液—液相变区内的粗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一个描述快速冷却条件下偏晶合金在液-液相变区内的第二相液滴粗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第二相液滴的形核、扩散长大以及Brownian碰霎时超大型者的共同作用,模拟结果表明,第二相液滴间的Brownian碰撞是影响液滴粗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快的冷却速率导致基体液相中液质过饱和度和第二相形核速率都升高到一个高的水平,同时得到较小的液滴平均半径和较大的液滴数目密度,这个模型对Al-30%In合金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这说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在快速冷却条件下具有实际预测功能,这个模型同样可用于其它难混溶合金系。 相似文献
10.
电场退火对3104铝合金板显微组织与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研究了电场退火对冷轧3104铝合金板材再结晶、第二相粒子和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退火具有抑制铝合金板再结晶形核和长大的作用,但并未改变其再结晶形成机制;促进了第二相粒子MnAl6长大;有利于提高立方织构({001}<100>)的强度,同时降低了某些轧制织构的强度.根据Gibbs-Thomson理论,探讨了电场退火时3104铝合金板再结晶及立方织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