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12篇
  免费   3375篇
  国内免费   1913篇
电工技术   1224篇
综合类   2880篇
化学工业   9898篇
金属工艺   5326篇
机械仪表   2598篇
建筑科学   3159篇
矿业工程   2400篇
能源动力   1189篇
轻工业   6755篇
水利工程   1251篇
石油天然气   5375篇
武器工业   311篇
无线电   155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60篇
冶金工业   3927篇
原子能技术   285篇
自动化技术   1805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691篇
  2022年   1606篇
  2021年   1540篇
  2020年   1614篇
  2019年   1576篇
  2018年   755篇
  2017年   1055篇
  2016年   1231篇
  2015年   1378篇
  2014年   3018篇
  2013年   2165篇
  2012年   2765篇
  2011年   2807篇
  2010年   2474篇
  2009年   2505篇
  2008年   3098篇
  2007年   2699篇
  2006年   2343篇
  2005年   2351篇
  2004年   1990篇
  2003年   1743篇
  2002年   1466篇
  2001年   1295篇
  2000年   1196篇
  1999年   991篇
  1998年   869篇
  1997年   812篇
  1996年   721篇
  1995年   703篇
  1994年   599篇
  1993年   472篇
  1992年   410篇
  1991年   437篇
  1990年   424篇
  1989年   361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液液萃取结合分散固相萃-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同时测定植物油中3种复硝酚钠(5-硝基愈创木酚钠、对硝基苯酚钠、邻硝基苯酚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C18粉净化,采用BEH C18柱(2.1 mm×100 mm,2.5μm)分离,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监测。结果表明:3种复硝酚钠在0.2~2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定量限(LOQs)为0.5-1.0μg/kg,加标水平为1.0~10.0μg/kg内,各个化合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5%~102.2%,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0%~11.2%。建立的UPLC-MS/MS法简便、灵敏、准确、稳定,可为有关部门的标准研究和风险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具有固定扰流圆柱的冲孔矩形涡流发生器通道内换热强化为研究对象,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法模拟了流道内涡街诱导弹性体振荡强化换热现象。通过对比分析流道内的流动损失E、净换热量Q和热效率因子η,研究了弹性体抗弯刚度及安装角度对通道内流体流动和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流体经刚性圆柱产生涡街,诱导弹性体发生振荡,尾涡在弹性体达到最大形变时从后缘脱落进入下游中,其形成的二次流不断扫掠热边界层,使得壁面附近热流体与来流冷流体相互掺混,从而有效强化换热;抗弯刚度越低,弹性体振荡位移越大,在低流动损失前提下产生的净换热量越高,从而显著提高换热效率;弹性体安装倾角为π/4、抗弯刚度为0.25时净换热量提升最显著,较常规通道提升88.5%,较刚性体通道提升82.7%;热效率因子在采用弹性体的通道内均高于刚性体情况,弹性体安装角度β为π/2时热效率因子最高,且其在弹性体任何抗弯刚度下较常规通道均有提升。  相似文献   
3.
摩擦和磨损制约着机械系统的高可靠、长寿命服役,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固体或液体润滑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工业应用中对机械部件的摩擦学性能要求.因此,研究人员对固液相复合润滑体系展开了大量研究,碳基薄膜因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而常被用于组成固液复合润滑体系.对碳基薄膜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从碳基薄膜/油复合润滑、碳基薄膜/离子液体复合润滑、碳基薄膜/水复合润滑、碳基薄膜/润滑剂/纳米添加剂复合润滑,以及表面织构碳基薄膜和摩擦过程中生成碳材料的特殊碳基材料复合润滑六个体系对碳基薄膜固液复合润滑进行了综述.碳基薄膜/润滑油复合润滑无论是在大气还是在真空中都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碳基薄膜/离子液体复合润滑对于提高在苛刻条件下服役的机械运动部件的摩擦学性能具有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润滑添加剂的使用,可以在碳基薄膜/润滑油复合润滑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摩擦学性能,过渡金属氮化物/润滑油摩擦催化生成碳材料为进一步发现和发展不同的先进润滑和保护材料提供了前景.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不同发酵时期泡青菜香味物质的演替规律,该研究以发酵周期为1年半的泡青菜为研究对象,前1年每个月取样1次,后半年每3个月取样1次,共计14个样品,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发酵时间泡青菜的香味物质,并采用聚类分析进一步解析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共检测出8类,285种香味物质;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烃类、酮类物质呈增加趋势,酯类、醇类物质呈下降趋势。根据香味物质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8个月发酵周期内的泡青菜分为5个发酵阶段,即发酵前期0~5个月,主要呈现浓郁醇香和辛辣味;发酵中前期6~9个月,主要呈现浓郁花果香和较淡辛辣味;发酵中后期10~12个月,主要呈现浓郁花果香和发酵酸香,以及较淡辛辣味;发酵后期15个月和发酵末期18个月,主要呈现浓郁花果香及微微辛辣味和发酵酸香。  相似文献   
5.
该实验建立了基于分散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对啤酒中的茚嗪氟草胺及其3种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后进行盐析分层,离心后乙腈层用C18固相萃取剂净化后,于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模式下采集碎片信息。结果表明,茚嗪氟草胺及其3种代谢物的基质曲线在1.0~50.0 μg/L的质量浓度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4%~98.1%,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9%~4.55%。方法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2.0 μg/kg和5.0 μg/kg。该方法快速高效,回收率、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有效测定啤酒中茚嗪氟草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6.
微乳液驱和泡沫驱是强化采油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技术,可以分别提高驱油过程的微观和宏观采收率。通过综述两个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阐明了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引出结合两者优势的新型采油技术:微乳液泡沫驱,又称为低张力泡沫驱。虽然此新型技术可以同时提高微观和宏观采收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理论和应用上的双重挑战,如表面活性剂有效窗口狭窄、注入工艺复杂、流体流动模型不完善等。结合文献调研,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建议,如采用"专剂专用"原则开发微乳液泡沫剂,利用数值模拟来优化注入工艺等。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淀粉、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主要原材料,甘油为主增塑剂,山梨醇、聚乙烯醇200(PEG200)、二甲基甲酰胺等为辅增塑剂,通过挤出机造粒再吹塑方法制成淀粉填充PBAT薄膜。研究对比了不同增塑剂在淀粉填充PBAT材料中的塑化效果,同时探究了不同塑化剂对复合薄膜力学性能、表面粗糙度、吸水率、溶出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梨醇与甘油组成的复合增塑剂的塑化效果要优于PEG200和二甲基甲酰胺,淀粉在PBAT薄膜中的粒径最小、分散最均匀,且薄膜的拉伸强度、断裂生产率、摆锤冲击强度得到明显提高。PEG200和二甲基甲酰胺与甘油的复合增塑剂对淀粉的塑化未起到作用,但二甲基甲酰胺能与淀粉分子形成较为稳定的氢键,可以大幅度降低薄膜中淀粉的溶出率。薄膜的吸水性主要取决于淀粉的吸水性。熔体流动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淀粉的塑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以环烷基重油(HO)和低温煤焦油(LCT)为原料,通过喹啉的萃取与改性得到不同喹啉不溶物(QI)含量的改性LCT,考察了HO和改性LCT共碳化制备针状焦的反应特性;研究了重油原料和煤焦油共碳化制备针状焦过程中的结构演化机理,并分析了出现结构不相容的原因。结果表明:LCT中的QI在碳化过程中易造成空间位阻,产生结构性缺陷结构,进而影响芳香片层间的有序堆叠;HO与改性LCT共碳化制备的针状焦结构中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分离界面;改性LCT中的QI在共碳化过程中逐渐聚集,并形成相分离界面,阻碍了各向异性大分子结构的渗透与扩散。改性LCT中QI的脱除有助于提高2种原料的结构相容性以及碳质结构的协同性演化。  相似文献   
9.
丁文炎  秦兴文  杨国平  杨小平  费玉华 《焊管》2022,45(6):45-49,54
通过喷丸工艺在S30432不锈钢管内表面成功制备了塑性变形层,研究了喷丸移动速度、喷丸压力、喷丸距离对塑性变形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喷丸移动速度越大塑性变形层深度越小;喷丸压力越大塑性变形层越深;随着喷丸距离的增加,塑性变形层先增大后减小;对塑性变形层深度的影响顺序为:喷丸速度>喷丸压力>喷丸距离;喷丸处理后表层硬度显著提高,比基体硬度高100HV0.5。研究表明:喷丸前进移动速度1 000 mm/min、后退速度800 mm/min、喷丸压力1.26 MPa、喷丸距离9 mm时得到的S30432不锈钢组织和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0.
冰浆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相变蓄冷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及工业中,真空闪蒸制冰技术作为一种最具潜力的冰浆制备方法,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介绍了真空闪蒸制冰的基本原理及物理过程,分别根据冰浆生成方式、真空维持系统设计方式对真空闪蒸制冰系统进行分类,详细分析了解决真空闪蒸制冰技术问题(维持真空度、强化传热、过冷)的研究,并对真空闪蒸制冰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