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7篇
  免费   839篇
  国内免费   481篇
电工技术   632篇
综合类   813篇
化学工业   2607篇
金属工艺   1098篇
机械仪表   317篇
建筑科学   2062篇
矿业工程   615篇
能源动力   311篇
轻工业   391篇
水利工程   875篇
石油天然气   477篇
武器工业   31篇
无线电   24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18篇
冶金工业   1467篇
原子能技术   77篇
自动化技术   9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701篇
  2013年   583篇
  2012年   742篇
  2011年   755篇
  2010年   677篇
  2009年   738篇
  2008年   855篇
  2007年   811篇
  2006年   671篇
  2005年   774篇
  2004年   621篇
  2003年   528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395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326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268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237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219篇
  1989年   19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修  刘冲昊 《中国矿业》2021,30(7):37-43
锡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航天、国防等高科技领域。中国虽为锡资源大国,但因工业化发展需求,致使锡资源快速消耗,优势持续弱化,且中国已由锡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供应安全存在诸多潜在风险,本研究目的即是对中国锡资源供应安全潜在风险进行评价。基于中国锡资源生产、消费、供应的历史数据及需求预测数据,从资源因素、供应因素、政治因素和需求因素四个维度选取资源保障度、储采比、对外依存度、进口集中度、生产国稳定度和需求增长率六项指标对中国锡资源供应风险进行量化分级评价,结果显示六项指标的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为:需求增长率、进口集中度、资源保障度、储采比、生产国稳定度和对外依存度,这表明中国锡资源供应风险主要在于未来需求保持强劲、资源供应较为集中、资源保障程度不足等方面。同时,针对性提出勘探扩储并建立储备体系、加快海外锡矿资源布局、提高国内资源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云南某含铜多金属锡矿石中含铜0.79%、银38 g/t、铟43.6 g/t和锡0.56%,其主要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和锡石。根据矿样性质,对其进行试验研究,最终确定采用优先浮铜—浮选脱硫—磁选除铁—重选选锡的联合工艺流程。结果表明:浮铜工艺可获得含铜21.98%、银694.5 g/t、铟265.17 g/t,回收率分别为93.14%、65.76%和19.31%的铜精矿。浮锡工艺可获得含锡35.58%、铟465.24 g/t,回收率分别为77.42%和46.52%的锡精矿,实现了铜、银、铟和锡的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粗锡精炼除铜中硫渣的处理是限制锡冶炼工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节点.本文通过对锡冶炼过程中,硫渣的形成及目前硫渣处理工艺的现状进行介绍,指出了现行工艺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如:造锍熔炼法、熔析法锡、铜的直收率低;隔膜电解法耗电量大,生产成本高;浮选法、浸出法会产生大量废水,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真空冶金法具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锡铜分离彻底且不产生废水等优点,但其要消耗大量的硫化剂.在对硫渣处理工艺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本文提出一种常压下对粗锡硫化处理,然后真空处理硫渣的工艺,此工艺能够实现锡、铜有效分离,同时具备能耗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以期为锡冶炼过程中硫渣的处理提供一种技术思路,并为锡火法精炼技术的更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于浮法工艺过程中玻璃熔体与锡液接触会导致玻璃板下表面产生渗锡现象,进而影响玻璃产品性能和加工质量,因此以低铝玻璃化学组成为基础,使用电子探针分析仪(electro-probe microanalyzer,EPMA),对经过渗锡模拟实验的玻璃试样进行断面扫描,测量了锡离子渗透深度,并探究了碱土金属氧化物(CaO、MgO)及玻璃配合料氧化还原值(oxidation-reduction,REDOX)对锡离子渗入深度、渗锡峰值浓度的影响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MgO比CaO具有更好的抑制渗锡深度的作用,主要在于Mg—O键强大,压制阻碍碱金属离子R+与Sn2+的离子交换速率;随着配合料氧化还原值增加,玻璃表面渗锡峰值浓度增加,当REDOX为正值时,有利于锡单质发生氧化反应,使其生成锡离子Sn2+/Sn4+,为其与玻璃熔体碱金属离子R+的离子交换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火电厂在优化混煤掺烧配比时,采用局部优化存在燃烧不稳定且难以实现电厂全流程经济性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构建基于全流程优化的锅炉机组混煤掺烧优化决策模型对混煤掺烧技术的配煤方案进行优化的方法.首先构建出锅炉燃烧输入总热量(采购燃煤总低位发热量)的数学模型,据此来拟定初步的混煤采购方案;然后利用基于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与基于基本原理的理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锅炉混煤掺烧全流程各子系统和设备运行及维护成本模型;最后构建以锅炉机组混煤掺烧运行时,全流程各子系统和设备单位运行及维护成本总和最低作为优化决策数学模型,并提出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寻优求解.将该决策模型应用于某330MW锅炉机组中进行验证,由优化后的结果可知,优化掺烧配比后不同负荷下的锅炉机组供电单位成本均有所降低.构建得到全流程优化决策模型为锅炉机组实际混煤掺烧配煤方案优化提供了定量化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燃煤电厂的低碳节能路径是缓解我国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重要策略。  方法  文章评述了当前燃煤电厂在燃料供应设计阶段和节能运行维护阶段的低碳节能技术以及低碳技术潜在的发展方向。  结果  对于电厂燃料供应设计阶段的低碳技术应优化生物质/氨与煤的掺烧比例,良好的掺烧比例有利于炉内充分燃烧,降低碳排;电厂节能运行维护阶段吸收技术、吸附技术和气体分离技术是碳颗粒捕集的常用手段,同时储能技术、深度调峰技术、柔性直流供电技术对于CO2减排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  对电厂低碳技术发展进行展望,认为采用综合互补低碳协同方式,并结合电厂运行过程中的监管反馈调控措施,将是促进电厂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郭旭  汤成  王嫣鸾  郝强 《光学仪器》2022,44(4):81-86
设计并搭建了重复频率长时精确锁定的783 nm飞秒光纤激光器。该激光器基于全保偏非线性干涉环镜(NALM),实现掺铒光纤振荡器锁模脉冲输出,由与脉冲分离器级联的环境稳定掺铒光纤双级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实现了平均功率1.30 W、脉冲宽度130 fs、重复频率77.1 MHz、1560 nm脉冲输出;通过周期极化铌酸锂(PPLN)光学晶体倍频,获得了平均功率为0.52 W、脉冲宽度为140 fs、783 nm脉冲输出。通过重复频率监测及锁相环技术,进一步将掺铒光纤振荡器的重复频率溯源至参考铷原子钟,12 h内频率抖动峰-峰值为5 mHz、标准偏差为1.2 mHz。该激光器系统具有稳定性高、集成度高、体积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碳纤维混凝土硫酸盐冻侵蚀损伤,以川藏铁路喷射纤维混凝土工程环境为依托进行室内盐冻试验,盐冻最低、最高温度设置为(-37.12、17℃),(-32.12、12℃),(-25.12、5℃),(-20.12、0℃),硫酸盐质量分数分别为5%、7.5%、10%,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0、0.10%、0.20%、0.24%、0.30%。通过宏观强度试验结果和微观分析可知,随着硫酸盐浓度的增加,碳纤维混凝土损伤越严重。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碳纤维混凝土能够有效阻止开裂,其中0.3%的体积分数为最佳掺量。通过微观分析,揭示碳纤维在混凝土结构内起到类似梁的作用机制,并据此建立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某炼厂发生的催化裂化催化剂铁离子污染情况,分析了催化裂化催化剂铁离子污染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表明:催化裂化装置铁离子主要来自原油、原油罐罐底油及装置腐蚀;通过采取定期清除原油罐罐底残渣,定期搅拌原油罐,将罐底油混入生产沥青的原油中或焦化、减黏装置原料的措施后,可消除铁离子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程和平  陆璐 《金属矿山》2022,51(3):232-236
为探究不同铁尾矿掺量下沥青混凝土的路用特性,以齐大山铁尾矿部分替代天然砂为细骨料,考察了铁尾矿掺量对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软化点、高温稳定性、冻融劈裂、抗车辙性以及低温抗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铁尾矿掺量的增大,试样软化点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动稳定度先升高后降低,铁尾矿掺量为20%时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软化点及动稳定度最高,分别达56 ℃、5 292次/mm。②随着铁尾矿掺量的增大,试样最大弯曲应变先减小后增大,抗弯强度逐渐增大;最大弯曲应变值在铁尾矿掺量为30%时达到了最低,且此时试样的性能基本能够满足路面性能的要求。③随着铁尾矿掺量的增大,试样抗车辙因子先增大后略微降低,铁尾矿掺量为20%时达到最大值。④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劈裂强度比逐渐降低;在同一冻融循环次数作用下,随着铁尾矿掺量的增大,沥青试样的劈裂强度比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铁尾矿沥青混凝土试验结果可知,当铁尾矿掺量为20%~30%时,沥青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可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