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42篇
机械仪表   71篇
建筑科学   52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材发展导向》2007,5(5):20-20
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透露,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已确定,并指出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将与央企负责人第二任期的考核挂钩,特别是石油石化等重点行业要力争在2009年末提前完成目标。  相似文献   
2.
冯善恒 《安徽建筑》2005,12(1):101-102
本文对高速公路SMA路面工程的施工中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进行了研究与总结,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对原有道路进行预防性养护,可以改善施工条件及行车舒适度,降低造价提高生产效率,是解决道路养护技术的有效途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阐述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效用、材料的组成及质量要求,为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钱强 《鞍钢技术》2018,(3):25-28
钒钛钢渣具有较好的力学和表面特性,研究了其作为AC-13型沥青混合料集料的可行性。结果认为,钒钛钢渣可以作为AC-13型沥青混合料的集料,该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为:钒钛钢渣(4.75~13.2 mm)、钒钛钢渣粉(0.075~4.75 mm)、矿粉三者之比为58∶40∶2,外配油石比最佳比例为4.9%。  相似文献   
5.
分析3MZ3220B超精机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端面支承损伤、电动机和变频器故障率高、油石断裂3种常见故障,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岩沥青AC—13的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确定岩沥青改性沥青砼AC13最佳油石比,同时通过添加不同剂量的岩沥青验证其路用性能差别,试验结果证明岩沥青能够在沥青路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弹性油石微观形貌特点,在假设磨粒为正态分布的基础上,对油石微磨磨抛力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分析了油石的瞬时变形反馈和再生变形反馈对磨抛力的作用,得到了磨抛深度与油石变形量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微磨磨抛力模型计算与实测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8.
为得到外圆零件表面均匀一致的网纹结构,降低零件运动过程的摩擦阻力,设计叶序、阵列、错位3种磨粒排布方式的油石,并通过油石正弦振荡方法进行外圆表面超精研磨。通过MATLAB软件进行运动学仿真,获得3种磨粒有序化排布方式的运动轨迹和超精研圆柱工件结构化表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使用磨粒有序化排布油石正弦振荡可以加工出排布一致的结构化表面。在叶序排布下,振幅与磨粒排布叶序系数的比值为1.482 1时,工件表面平台面积近似相等,网纹均匀一致;此时增大振幅和叶序系数,网纹密度会减小,单个平台面积增大。磨粒叶序排布比阵列排布和错位排布研磨得更充分,平台面积也更均匀。  相似文献   
9.
球轴承套圈沟道在精研过程中由于加工不当沟道表面易产生精研瘤,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合理选用和调整超精研时的工艺参数来避免精研瘤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对热拌薄层罩面中SMA-5级配的选择、最佳油石比的确定以及相关的验证试验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讨论了热拌薄层罩面中SMA-5的配合比设计过程,得出最佳配合比设计的关键为孔隙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