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90篇
  免费   3422篇
  国内免费   3153篇
电工技术   2979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3958篇
化学工业   2753篇
金属工艺   2443篇
机械仪表   1537篇
建筑科学   6703篇
矿业工程   1850篇
能源动力   836篇
轻工业   3738篇
水利工程   2477篇
石油天然气   1796篇
武器工业   238篇
无线电   41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02篇
冶金工业   1725篇
原子能技术   219篇
自动化技术   9284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2641篇
  2022年   2234篇
  2021年   2044篇
  2020年   1669篇
  2019年   1752篇
  2018年   660篇
  2017年   910篇
  2016年   1026篇
  2015年   1395篇
  2014年   3024篇
  2013年   2422篇
  2012年   2524篇
  2011年   2854篇
  2010年   2358篇
  2009年   2480篇
  2008年   3169篇
  2007年   2834篇
  2006年   2060篇
  2005年   2247篇
  2004年   1948篇
  2003年   1652篇
  2002年   1229篇
  2001年   970篇
  2000年   733篇
  1999年   470篇
  1998年   376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层页岩储层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针对四川盆地及周缘龙马溪组一段深层页岩,系统开展了X-衍射全岩(XRD)、总有机碳(TOC)、大薄片及氩离子抛光大片成像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浅层页岩,深层页岩储层具有高硅质和低TOC含量、低粉砂纹层含量、高孔隙度和更有效的孔隙网络特征。由浅层至深层,页岩硅质含量由30%增至62%。相应地,碳酸盐含量由32%降至14.3%,粘土矿物含量由33%降至7.8%,TOC含量由7.1%降至4.25%。深层页岩储层发育条带状粉砂纹理,与浅层页岩相比,其粉砂纹层含量减少、单层厚度减薄。黑色页岩发育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由浅层至深层,页岩总面孔率由1.6%增至10.8%,有机孔和无机孔均明显增加,且微裂缝占比由1%增至12%。深层页岩储层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相互连通,形成有效的孔隙网络。深层高硅质含量、高孔隙度和更有效的孔隙网络与生物成因硅有关,低TOC含量与远离物源有关,低粉砂纹层含量与水深较大有关。生物成因硅在成岩过程中可形成大量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且其可有效保存孔隙。有机质的生成受营养物质供给影响,远离物源区营养供给较少。粉砂纹层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深层不利于碳酸盐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内部细微缺陷X-DR成像重影雾化、纹理不清晰、易造成误诊断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分辨率注意力机制改进的气体绝缘开关(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内部细微缺陷X-DR图像检测算法.该方法以高效亚像素卷积神经网络为框架,引入双层计算机注意力机制SE模块,构成新颖的SE-ESPCN超分辨率网络.通过对GIS设备X-DR图像通道重要程度进行评判,赋予图像卷积层不同的权重,以增强图像故障细节的成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SE模块与亚像素卷积神经网络的融合,不仅保障了GIS设备故障区域成像的实时性,而且算法输出的高分辨率X-DR图像缺陷细节清晰可见,便于观察,提高了工作人员对缺陷检测的效率与准确性,为实际工程中GIS设备X-DR成像系统改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润滑与密封》2021,(1):116-116
环境响应型水凝胶,也称为“刺激响应”或者“智能”水凝胶,因为其高的含水量、弹性、渗透性、外界刺激响应性和大的变形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软体机器人等领域。目前,大多数智能水凝胶的响应变形均凭借凝胶体内和体外渗透压的变化。然而,在这种渗透驱动机制下,凝胶材料的驱动力和响应速度间相互矛盾。要打破这个矛盾,需要从分子尺度设计并且提出一种异于传统“渗透型”水凝胶的非常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废弃木薯秸秆为原料,经碱化、添加巯基官能团进行改性得到吸附剂,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吸附剂的对Cu(Ⅱ)和Zn(Ⅱ)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木薯秸秆成功引入巯基基团。经过巯基改性后的木薯秸秆的吸附量得到提升,吸附量随p H的升高而增大,在30 min内吸附量可迅速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准2级动力学方程。对Cu(Ⅱ)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iur等温模型,近似于单层吸附,理论最高吸附量为65.36 mg/g;对Zn(Ⅱ)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以多分子层吸附为主,理论最高吸附量为60.24 mg/g。两者吸附过程均为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肉及肉制品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如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细菌污染,并形成细菌生物膜而造成肉制品腐败、致病。生物膜是具有三维结构的微生物群落,是微生物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特殊生长方式,它可以改善恶劣环境及抑菌剂对微生物的影响。腐败菌和致病菌均可形成生物膜,其对肉制品加工业的危害极大。本文主要概述近5年来国内外关于肉类食品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机制、影响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旨在为肉类食品加工中各种细菌生物膜形成及控制提供理论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吴羽琦 《中国油脂》2021,46(2):20-27
酶促酸解合成结构脂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其中酰基迁移副反应是结构脂合成中亟需研究和控制的关键。对酶催化酸解反应中酰基迁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综述,归纳总结温度、时间、酶、载体、水分活度、溶剂、底物比、甘油酯结构等因素对酰基迁移的影响。目前,对酰基迁移的研究主要在酶促反应水平上,机理尚不深入,且优化酶促酸解条件提高接入率、产率与减少酰基迁移是不可兼得的矛盾关系。今后需要进行酰基迁移在复杂体系下的影响机制和评测方法的深入研究,以期更高效地开发特殊用途的结构脂产品。  相似文献   
7.
引入句法依存信息到原方面术语,提出一种新的方面术语表示方法,利用Glove词向量表示单词以及单词与单词之间的依存关系,构造出包含句法依存信息的依存关系邻接矩阵和依存关系表示矩阵,利用图卷积神经网络和多头注意力机制将句法依存信息融入到方面术语中,使得方面术语表达与上下文结构高度相关。将改进后的方面词术语表示替换到现有模型后,模型泛化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对比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有效性和泛化性。  相似文献   
8.
电网故障处置预案是电网故障处置的重要参考,对电网故障处置预案文本中各类电力设备、名称编号等细粒度的关键实体信息进行抽取,是实现计算机学习理解预案内容并进一步支撑故障处置智能化的重要基础。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网故障处置预案文本命名实体识别技术,首先采用字向量表征预案文本,然后将注意力机制以及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相结合,有所侧重地提取实体词深层字符特征,最后采用条件随机场求解最优序列化的标注。算例表明:文中所提预案文本命名实体识别模型不依赖人工特征,能够自动高效地提取文本特征,准确识别预案文本中细粒度的实体词,满足预案文本中关键实体信息精确定位和识别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高  薛松  范孟华  张寒 《电力建设》2021,42(4):132-140
随着我国2060年“碳中和”发展目标的提出,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装机比例都将快速增长。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和反调峰特性,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极大挑战。需求响应作为灵活性调节资源,其发展有利于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当前,我国已在多省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需求响应试点,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快速推进,建立需求响应市场化交易机制,实现需求响应与我国电力市场的有机衔接迫在眉睫。文章以需求响应国际发展经验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我国需求响应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结合我国电力市场建设路径,设计了面向我国电力市场的需求响应市场化交易机制,为我国需求响应发展提供了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本世纪人类面临的 最大挑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 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中国实现碳达 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而探寻具有预 防性、低成本、长期效益的碳减排途径是兑 现我国气候承诺的前提与保证。首先分析了 中国当前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碳减排途径的 不完备性,提出结构调整式减排概念,并论 证了空间规划作为具有引领性的结构调整式 减排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碳约束作用,是达 成区域长远碳约束目标的系统性、根本性途 径。进而以“空间规划—城乡用地—碳排放 效应”为核心视角,对空间规划应具有的碳 减排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空间规划 通过“边界管控”“用途管控”“位置管控”和 “指标管控”四种基本的调控手段作用于城 乡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强度四个维度的 变化,形成对区域系统碳排放效应的控制。 最后从“确立碳管控主体”“核算碳排放效 应”及“制定碳约束方案”三方面构建起空间规划的碳排放约束框架,为空间规划履行碳约束职能、促进气候共同利益提出具体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