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44篇
  免费   896篇
  国内免费   407篇
电工技术   95篇
综合类   1334篇
化学工业   7541篇
金属工艺   195篇
机械仪表   112篇
建筑科学   423篇
矿业工程   235篇
能源动力   129篇
轻工业   2360篇
水利工程   176篇
石油天然气   1105篇
武器工业   47篇
无线电   6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57篇
冶金工业   267篇
原子能技术   120篇
自动化技术   8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584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513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463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820篇
  2013年   683篇
  2012年   784篇
  2011年   852篇
  2010年   780篇
  2009年   792篇
  2008年   962篇
  2007年   818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812篇
  2004年   702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广泛使用的PBAT–PLA生物降解膜袋在受控需氧堆肥条件下的降解机制研究,为生物降解塑料的大规模推广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方法 根据GB/T 19277.1—2011,在(58±2)℃需氧条件下,对PBAT–PLA膜袋进行为期160 d的生物降解测试(即工业堆肥),并以常见的可降解材料微晶纤维素作为参比样品。对降解前后的材料进行红外、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并结合其所在堆肥样本的脂肪酶活性,从多角度探寻降解机制。结果 PBAT–PLA膜袋与微晶纤维素所在的堆肥脂肪酶活性都达到空白堆肥的3倍以上。红外显示由微晶纤维素水分子吸附、糖环打开、基团氧化形成的吸收峰加强,PBAT–PLA膜袋中的酯键峰明显减弱;扫描电镜发现降解的PBAT–PLA膜袋表面覆盖了微生物膜;能谱分析发现,碳元素大幅减少,氧元素增加。结论 微生物在PBAT–PLA膜袋表面生长形成生物膜,分泌大量脂肪酶,水解PBAT–PLA的酯键,使聚合物降解为不同链长的中间体或小分子,同时伴随着氧化,随后被作为碳源,在相关微生物体内被代谢利用,形成最终产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抗生素对石油降解菌的生态效应及微生物对典型抗生素毒害作用的应激响应机制,通过开展不同浓度典型抗生素对高效石油降解菌铜绿假单胞菌(ZS1)的毒性试验,研究了菌体细胞在3种不同种类抗生素(土霉素、红霉素、磺胺嘧啶)作用下的生长及毒理指标。结果表明,3种抗生素对ZS1有不同的抑菌效果,其中土霉素对ZS1活性的抑制程度最强,抑制率随着土霉素浓度的增大而明显上升,有显著的浓度-效应关系。研究了ZS1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抗生素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ZS1受到污染时会通过产生抗氧化酶抵抗外界污染并维持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4.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模板剂,采用紫外光诱导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P)负载银纳米颗粒(AgNPs)的复合光催化剂(Ag/HAP)。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其化学组成、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MC作为模板剂不仅在紫外光诱导下将Ag+还原为Ag0,还对载体HAP的形貌、粒径起到调控作用。在甲基橙光催化降解试验中,当Ag的质量分数为1%时,降解率最高达98.31%,银纳米颗粒和HAP两者间的协同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6.
7.
周佳慧 《中国油脂》2021,46(9):92-98
花生粕是重要的蛋白饲料原料,但由于其氨基酸不平衡,特别是精氨酸与赖氨酸比例严重失衡(精氨酸与赖氨酸含量比值在3~4,理想的精氨酸与赖氨酸含量比值为1.0),限制了其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了复合酶预处理结合乳酸菌发酵花生粕对其品质的改善。结果表明:经菌酶协同处理后,花生粕粗蛋白质含量由46.4%提高至506%,大分子蛋白明显降解为小分子蛋白,酸溶蛋白质含量由2.3%提高至17.8%,多肽含量由1.6%提高至15.7%,蛋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77.1%和42.0%,精氨酸降解率为18.7%,精氨酸与赖氨酸含量比值从3.7降低至2.1,总酸含量由06%提高到4.7%,其中乳酸含量由0.64 mg/g提高至14.63 mg/g。菌酶协同处理后的花生粕抗氧化性明显增强,其中每克菌酶协同处理后的花生粕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171.6 mg VC相当,比花生粕(与47.6 mg VC相当)提高了2.6倍。  相似文献   
8.
对长白山蓝靛果(Lonicera edulis)鲜果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筛选获得可降解有机酸的酵母菌株,研究其降酸特性和耐受性并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蓝靛果果实中筛选出5株具有降酸作用的菌株,其中B5对于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的降酸率分别为42.60%±0.85%、18.28%±0.80%、13.09%±0.61%。对菌株B5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26S rDNA鉴定,菌株B5为二孢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isporus),耐受葡萄糖、SO2质量浓度分别为250 g/L,400 mg/L,耐受酒精度为18%vol。本实验结果可为果酒产品生物降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微硅粉液体地膜的降解性,对比了两种交联膜的降解失重率,结构形貌和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预交联微硅粉液体地膜(预交联地膜,下同)在降解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不产生微孔结构,而直接交联微硅粉液体地膜(直接交联地膜,下同)耐久性较差,两种交联地膜在光照条件下具有较低的失重率,在实际应用中,微硅粉能够提高土壤中Si、K、Ca、Mg的含量,有助于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介孔硅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将漆酶固定。结果表明,酶固定量为30.3 wt%,活性回收率14.52%,ADS/Lac的米氏常数K_m和反应速率V_(max)分别为29.60μM和0.025μM/min,而游离酶的米氏常数K_m和反应速率V_(max)分别为20.32μM和0.045μM/min,说明固定后酶的亲和力降低,同时反应速率也降低,而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将ADS/Lac应用于双酚A模拟废水的降解时,发现在pH=5时,双酚A的降解效果最好,且降解能力优于游离酶,也可以实现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