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46篇
  免费   1692篇
  国内免费   1277篇
电工技术   1373篇
综合类   2223篇
化学工业   3442篇
金属工艺   3621篇
机械仪表   1819篇
建筑科学   3657篇
矿业工程   1647篇
能源动力   426篇
轻工业   1848篇
水利工程   683篇
石油天然气   2355篇
武器工业   211篇
无线电   20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22篇
冶金工业   3191篇
原子能技术   283篇
自动化技术   228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77篇
  2022年   676篇
  2021年   708篇
  2020年   779篇
  2019年   849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564篇
  2016年   721篇
  2015年   949篇
  2014年   1933篇
  2013年   1572篇
  2012年   2003篇
  2011年   2027篇
  2010年   1683篇
  2009年   1710篇
  2008年   2037篇
  2007年   1829篇
  2006年   1444篇
  2005年   1442篇
  2004年   1245篇
  2003年   906篇
  2002年   880篇
  2001年   818篇
  2000年   710篇
  1999年   627篇
  1998年   529篇
  1997年   546篇
  1996年   452篇
  1995年   495篇
  1994年   534篇
  1993年   393篇
  1992年   354篇
  1991年   207篇
  1990年   241篇
  1989年   215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针对江西某退役铀矿含硫铀废石中存在的铀污染问题,以矿区3种不同直径的废石为载体,通过BCR连续分级提取试验研究铀的赋存特征规律,分析了含硫铀废石中不同矿石粒径对铀的赋存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种类的含硫废石中铀的形态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在土壤表层废石(A组)中,铀主要以可氧化态及残渣态存在;在地表块状废石(B组)及边坡上采集的块状岩石(C组)中,铀主要以可还原态及残渣态存在。A组、B组废石中铀含量随矿/废石粒径的减小而增加,C组废石中铀含量受粒径影响较小。在含硫矿石中活性铀与铀含量没有密切关系,S、U、Fe分布特征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2.
连续降雨导致边坡失稳破坏是黄土边坡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为了深入研究连续降雨对黄土陡坡渗流场、变形场及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具有侧向隔渗和纵向减阻作用的隔离槽技术对黄土陡坡的两侧降雨边界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开展黄土陡坡现场连续降雨(6 d)试验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描述了黄土陡坡开裂过程和特征,分析了坡体含水率和孔压响应,并探讨了裂缝对陡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边界隔离会导致连续降雨陡坡坡顶形成近乎横向贯通的裂缝,基本消除了局部降雨以外土体的边界约束效应;连续降雨后期陡坡开裂对坡体含水率及孔压分布产生较大影响,最大含水率及孔压中心以裂缝为竖向对称轴下移,并造成降雨结束4 d后水分总下渗深度为降雨期间的1.3倍;连续降雨导致陡坡的安全系数降低了58%,而降雨结束4 d后陡坡的安全系数提升了9%,降雨期间边坡开裂极易引发陡坡上半部滑坡。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边坡的降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压裂用聚合物粉剂产品在连续混配施工时排量波动及泵吸困难的问题,选取3种现场用稠化剂(胍胶、LP-1和LP-2低分子聚合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聚合物溶液幂律关系、黏弹性及维森伯格爬杆效应等流变性,揭示其内在作用机制,构建了满足抗高温(120 ℃)的清洁压裂液体系,并进行现场矿场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从幂律关系及溶液黏弹性可知,LP-1为线性分子结构且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其弹性及稠度系数较大,溶液维森伯格爬杆效应明显,导致现场泵吸困难,混液不均匀,致使排量波动。基于低爬杆效应的微支化缔合型聚合物 LP-2,以“物理+化学”交联原理而构建满足工程应用的清洁压裂体系(配方为:0.3% LP-2+0.3% FA+0.25%GAF-5+0.3% FP-15+0.4% AP-5),该体系的基液黏度为 35.5 mPa·s,120 ℃、170 s-1剪切1 h的黏度为110.3 mPa·s,具有用量少、耐高温(120 ℃)、低伤害(残渣含量 35.2 mg/L、对岩心伤害率为 8.46%)、易返排(破胶液表面张力26.89 mN/m、与煤油间的界面张力为 1.15 m N/...  相似文献   
4.
甫沙4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柯东构造带上,北部和东部分别发育有柯克亚和柯东1井油气田。为研究甫沙4井原油来源与充注过程,对原油样品和连续抽提后的含油砂样各组分(游离态、束缚态、包裹体)进行GC、GC?MS和 GC?IRMS分析,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油样进行油—油对比。结果表明:甫沙4井晚期充注原油组分具有C29?32重排藿烷、重排甾烷和Ts相对含量高,C27?29甾烷ααα 20R分布呈反“L”型,以及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较低等特征,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来源于二叠系普司格组(P2?3p)烃源岩的主体原油(I类)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而早期充注的原油组分具有重排藿烷、重排甾烷和Ts相对含量较低,C27?29甾烷ααα 20R分布呈“V”型,以及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较高等特征,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来源于中—下侏罗统湖相泥岩的II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甫沙4井经历3个阶段成藏过程:①在上新世,二叠系烃源岩于生油晚期阶段生成的I类原油运移至柯克亚构造带或柯东构造带深部形成油藏;②在更新世早期,侏罗系烃源岩于生油早—中期生成的II类原油运移至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③在第四纪,强烈的构造作用使深部I类原油沿断裂调整进入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最终造成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II类原油先充注,I类原油后充注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5.
低轨互联网星座是当前全球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互联网星座支持随遇接入遥感卫星和信息在轨直接处理的应用前景备受期待,但由于轨道高度不同会产生双向高动态异构星座的接入互联问题。首先,通过设定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在不同轨道特性、不同卫星数量情况下的随遇接入仿真场景,重点探讨了时空非连续可视性和多普勒频移问题对遥感卫星接入性能的影响;其次,基于遥感卫星随遇接入互联网星座场景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时延性在轨处理任务的流程及其星地功能分配;最后,对当前在轨智能处理算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重点进行阐述,为未来低轨互联网星座及遥感卫星的发展和联合组网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能源与环保》(原《中州煤炭》)是由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管,河南省煤炭学会、河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能源与环保科学领域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4003-0506;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1-1443/TK。本刊为月刊,每月25日出版。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强铝合金航空复杂构件室温成形难问题,通过电阻炉加热及冲压成形试验探究了温热条件对7B04铝合金硬度及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及透射电镜探讨其性能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7B04铝合金加热后,升温速率越快,材料硬度下降越快;在400 ℃以上炉温条件下加热较长时间,硬度会先降后升;在200~450 ℃温度范围内,7B04板材冲压成形性能随出炉温度提高而提高,加热至400 ℃以上出炉冲压成形效果较好,升温速率的提高可以使7B04铝合金在硬度降幅相同的情况下,达到更高的成形温度,获得更好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阶段在悬浇时差下连续刚构桥合拢误差消除方案的单一性问题,提出了通过调整节段标高进行顺接来消除合拢误差这一方案。由于竖向压重强制合拢和通过调整节段标高进行顺接来合拢这两种方案与原设计正常合拢程序不一致,属于非正常合拢,因此会导致成桥后结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成桥的线型发生变化。这里归纳了作者掌握的资料,结合作者近期研究成果,采用迈达斯建模对比分析了竖向压重强制合拢和通过调整节段标高两种方案对成桥线型和结构应力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理想状态相比较,调整节段标高方案对成桥跨中线型影响相对较大,强制合拢方案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成桥结构应力方面,调整节段标高方案的影响较小,而强制合拢方案的影响较大;无论是线型还是结构应力,强制合拢方案对边跨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而调整节段标高方案对边跨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泉州石化230万t/a连续重整装置催化剂已使用5年多,催化剂已接近使用寿命末期。为了能够保障装置安全运行,进而扩能增产以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创新性地提出采用高密度催化剂R264在线替换标准密度催化剂R234,实现不停工换剂。在线换剂结果表明,R264更适合扩能改造装置,换剂后装置纯氢收率、液体收率等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本次在线更换高密度催化剂为国内首创,也为其他企业未来进行在线换剂操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聚乳酸(PLA)和聚丙烯(PP)共混体系中分别引入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制备出具有不同结构及性能的共混材料(PLA/PP/POE-g-MAH,PLA/PP/POE-g-GMA),并采用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平板流变仪及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界面增容剂的结构对PLA/PP共混体系界面状态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E-g-MAH和POE-g-GMA均可改善PLA与PP的相界面形态,但与POE-g-GMA相比,POE-g-MAH的界面催化效率更高,对PLA/PP共混体系增容效果更好,其可诱导PLA与PP在界面处形成微交联结构,增强PLA与PP的界面相互作用,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当添加4wt%的POE-g-MAH时,PLA/PP/POE-g-MAH共混物的拉伸强度达29.7 MPa,断裂伸长率提升至39.3%,较PLA/PP样品提高了8倍;并且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着POE-g-MAH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其添加量为6wt%时,材料冲击强度达30.1 kJ/m2,材料具有较好的刚韧平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