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23篇
  免费   2930篇
  国内免费   2827篇
电工技术   5383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4109篇
化学工业   7694篇
金属工艺   7400篇
机械仪表   4503篇
建筑科学   2162篇
矿业工程   1207篇
能源动力   633篇
轻工业   3088篇
水利工程   448篇
石油天然气   1878篇
武器工业   631篇
无线电   125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69篇
冶金工业   3249篇
原子能技术   757篇
自动化技术   1765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25篇
  2022年   1156篇
  2021年   1374篇
  2020年   1499篇
  2019年   1855篇
  2018年   732篇
  2017年   1344篇
  2016年   1625篇
  2015年   1946篇
  2014年   3396篇
  2013年   3616篇
  2012年   3940篇
  2011年   4476篇
  2010年   4185篇
  2009年   4308篇
  2008年   4536篇
  2007年   4247篇
  2006年   3937篇
  2005年   4734篇
  2004年   4585篇
  2003年   3915篇
  2002年   2970篇
  2001年   2334篇
  2000年   1651篇
  1999年   1226篇
  1998年   1032篇
  1997年   933篇
  1996年   883篇
  1995年   836篇
  1994年   693篇
  1993年   532篇
  1992年   615篇
  1991年   519篇
  1990年   545篇
  1989年   544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Si、Ni、Mn、Cr、Mo在fcc-Fe/NbX (X=C, N)界面的偏析行为,并分析了合金元素偏析对界面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fcc-Fe/NbN界面结合强度相较于fcc-Fe/NbC界面结合强度略有提升;Si稳定存在于Fe基体中,Ni、Mn在界面有轻微偏析倾向,Cr、Mo在界面和NbX (X=C,N)内均存在偏析,其中,Mo向界面偏析倾向更大;Cr、Mo偏析在fcc-Fe/NbC界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界面的结合能力,但体系稳定性有所提升,Cr、Mo偏析在fcc-Fe/NbN界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界面的结合能力,但Mo使得体系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3.
针对热镀锌机组连续退火过程中带钢C翘导致镀层不均的问题,研究了热镀锌冷却过程核心工艺对带钢C翘板形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喷嘴冷却模型、喷嘴与带钢实际垂直距离分布模型等关键工艺模型,提出以翘曲抑制率、翘曲控制灵敏度为量化指标的C翘影响模型,给出了完整的风机关键工艺参数综合优化方法,实现了带钢精细化分区冷却控制。某热镀锌机组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机组出口带材翘曲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壬基酚异构体NP42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损伤作用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研究对象,将不同浓度NP42(0.1~100 μmol/L)作用于细胞24 h,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分析检测环磷酸鸟苷(cGMP)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RT-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情况以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0.1~10 μmol/L NP42对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100 μmol/L NP42能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的存活率(P < 0.01)。与对照组相比,NP42处理24 h能显著抑制细胞TNF-α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抑制细胞PKC蛋白的表达和降低细胞内cAMP的含量,同时增强细胞内cGMP的含量。NP42处理能显著下调p38的磷酸化水平。结论:壬基酚异构体NP42通过PKC-cAMP信号通路以及p38-MAPK信号通路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损伤作用,这可能是壬基酚发挥免疫损伤的主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絮凝剂对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比较了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Fe Cl3对Cr(Ⅵ)的去除效果,通过效能对比以及成本分析得出了最合适的絮凝剂。通过改变反应温度、体系的初始p H值、絮凝剂的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来探究聚合硫酸铁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后,再进行均匀设计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0℃、絮凝剂浓度为150mg·L-1、pH值为7、反应时间9min,此时Cr(Ⅵ)的去除效率最高为68.4%;絮凝剂浓度、初始p H值、反应时间对Cr(Ⅵ)去除效果影响显著性为絮凝剂浓度>反应时间>初始pH值。响应面模型预测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r(Ⅵ)的去除效率可达70.5%,实验结果为69.8%,二者接近,表明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6.
7.
采用铸造法制备原位自生亚共晶Al-10Mg2Si复合材料,研究Cu和T6热处理对该复合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Cu的添加能显著减小共晶Mg2Si相晶粒尺寸,使其晶体结构由粗大的长条状和汉字状转变为细小的条状和纤维状;同时使针状的β-Al5Fe Si相转变为细小的不规则富Cu颗粒。经T6热处理后,质量分数为1.5%的Cu复合材料中的共晶Mg2Si相完全球化。质量分数为1.5%的Cu添加同时提高了材料铸态下的抗拉强度(Rm)、屈服强度(Rp0.2)和伸长率(A),达317、169 MPa和2.3%,比未添加Cu提高了42.2%、24.3%和53.3%;经T6热处理的Rm和Rp0.2值分别增至332、181 MPa,而A值保持不变。同时,材料由脆性断裂完全转变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8.
基于历史实测降水数据与全球气候模型预估数据,使用 Morlet 小波方法分析滇中引水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 降水序列的周期变化和未来的降水趋势。同时,采用 Copula 函数计算历史时期(1960—2021 年)与未来时期 (2022—2100 年)水源区与受水区降水丰枯异步或丰枯同步的概率。结果表明:1960—2021 年降水序列存在 26~39?a、18~25?a、4~7?a 的 3 类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2022—2100 年降水序列存在 38~55?a、18~30?a、5~12?a 的 3 类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降水量呈现“多—少—多”的循环交替,预计未来 10~20?a 将持续处于降水较多的时期; 过去 62?a,水源区和受水区降水丰枯异步频率 36.4%,同期丰水年频率为 25.3%,同期枯水年频率小于 30%,水源区 和受水区具有水量互补的引水条件,两区域之间存在着水量补偿特征;与历史丰枯遭遇对比,未来降水量丰枯同 步频率均呈现减小的趋势,丰枯异步呈现增加的趋势,同枯和源枯受丰的频率减少,未来有利于调水的降水丰枯 组合概率平均增加 3.75%;在近、中、远期预估中,从 SSP1-2.6 情景过渡到 SSP5-8.5 情景,SSP5-8.5 情景下降水量 丰枯异步频率比 SSP1-2.6 情景大,说明水源区与受水区的降水区域差异变大,降水时空差异更加显著。通过对滇 中引水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降水量丰枯遭遇的综合分析、定量评估和模拟预测,为滇中引水工程水资源调度协同 一体化提供数据支撑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超  李杰  马东华 《人民珠江》2022,(4):110-114
通过在普通A/O-MBR(CMBR)中投加聚氨酯泡沫(PUF)载体,开发了一种强化A/O-MBR(HMBR),并与CMBR平行运行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结果表明,HMBR出水水质明显优于CMBR,HMBR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88%、67.24%和50.39%,而CMBR为81.96%、59.97%和46.32%。HMBR和CMBR分别在连续运行的第46 d和70 d,膜通量降至0.19、0.20 L/(m2·h),HMBR有效延长了膜组件的运行时间,且污染程度更低,经物理冲洗后可恢复至初始膜通量的46.50%,物理-化学清洗后可恢复至初始膜通量的93.7%。因此,投加PUF载体不仅强化了A/O-MBR的处理性能,同时有效减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良型A2/O工艺处理低C/N值城市污水,在具体工程实例中考察了内回流比与DO浓度对生物脱氮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取外加碳源的方式强化出水氮素指标的可控性。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内回流比有利于提高总氮去除率,但过高的内回流比会提升缺氧区DO浓度,不利于反硝化反应的进行;降低DO浓度有利于总氮的去除,但会对好氧区硝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氨氮的转化受到影响。基于所采用的5种内回流比与5种DO工况,选出的较为合适的内回流比为275%、DO为1.2~1.5 mg/L,在辅以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出水总氮平均浓度能降至9.20 mg/L,氨氮平均浓度为0.38 mg/L,出水氮素指标显著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投加碳源不会对出水COD产生明显影响,外加碳源对成本的贡献仅为0.11元/m3,且对出水水质指标可实现更加稳健的控制,有效促进了成本与水质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