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08篇
  免费   1867篇
  国内免费   991篇
电工技术   167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178篇
化学工业   5056篇
金属工艺   941篇
机械仪表   948篇
建筑科学   2308篇
矿业工程   1693篇
能源动力   5863篇
轻工业   965篇
水利工程   205篇
石油天然气   3746篇
武器工业   96篇
无线电   19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20篇
冶金工业   2531篇
原子能技术   533篇
自动化技术   282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00篇
  2022年   809篇
  2021年   1054篇
  2020年   987篇
  2019年   843篇
  2018年   780篇
  2017年   916篇
  2016年   1119篇
  2015年   1061篇
  2014年   1894篇
  2013年   1987篇
  2012年   2054篇
  2011年   3062篇
  2010年   2093篇
  2009年   1874篇
  2008年   1638篇
  2007年   1846篇
  2006年   1585篇
  2005年   1236篇
  2004年   1031篇
  2003年   966篇
  2002年   842篇
  2001年   670篇
  2000年   541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428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铅锌矿原矿铅含量为1.26%,含锌6.53%,含硫30.38%。生产上采用“铅锌依次优先浮选-中矿顺序返回”工艺流程,生产指标为铅精矿铅品位50.69%,含锌12.61%,铅回收率75.53%,锌精矿锌品位48.77%,含铅1.59%,锌回收率73.91%。铅锌互含较高,锌精矿指标不理想。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在了解现场生产工艺流程及矿石性质的基础上,针对该铅锌矿开展了详细的选矿工艺优化试验,通过对部分药剂制度进行优化,采用特效捕收剂BK-LY11,同时在锌浮选回路采用中矿再磨工艺,显著改善了铅锌互含情况,有效提高了铅锌选别指标,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优化后获得的铅、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83、8.4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对纯棉织物采用柠檬酸(CA)/丁烷四羧酸(BTCA)/木糖醇免烫整理剂进行免烫整理,探讨柠檬酸质量浓度、丁烷四羧酸质量浓度、木糖醇质量浓度、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对免烫效果的影响,并测试免烫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白度和强力。结果表明:免烫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丁烷四羧酸或柠檬酸单独作用于棉织物相当,断裂强力优于两者单独作用。优化免烫整理工艺为:柠檬酸质量浓度60 g/L、丁烷四羧酸质量浓度40 g/L、木糖醇质量浓度17.5 g/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可达267°,白度为54.5,断裂强力为248 N。  相似文献   
3.
微乳液驱和泡沫驱是强化采油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技术,可以分别提高驱油过程的微观和宏观采收率。通过综述两个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阐明了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引出结合两者优势的新型采油技术:微乳液泡沫驱,又称为低张力泡沫驱。虽然此新型技术可以同时提高微观和宏观采收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理论和应用上的双重挑战,如表面活性剂有效窗口狭窄、注入工艺复杂、流体流动模型不完善等。结合文献调研,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建议,如采用"专剂专用"原则开发微乳液泡沫剂,利用数值模拟来优化注入工艺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可以对电镀废水中的金属盐类和水实现高效的资源化回收,且相较于常规蒸发法处理废水更加节能,提出了闭式热泵膜蒸馏电镀废水系统。该系统将膜蒸馏技术与闭式热泵进行耦合,基于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编写膜蒸馏自定义模型,在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后,通过Aspen Plus仿真平台建立流程来模拟工作情况。通过改变关键操作参数,得到以下结果:进料速度会引起系统功耗的大幅度增加而对于膜蒸馏的潜热的影响较小,因此进料速度对于系统造水比(GOR)影响最大。蒸发温度对于系统的能效比(COP)有着较大的影响,且COP随着蒸发温度的提升而上升,在不同蒸发温度下,系统GOR的下降趋势随进料温度升高先缓再陡。进料浓度对于系统产量比(YRO)有着重要作用,YRO随进料浓度上升而上升;当处在较低的蒸发温度下,不同浓度下的GOR在低进料温度时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公司180万t/a(以甲醇进料计)甲醇制烯烃(MTO)装置运行中能耗高的问题,用Aspen Plus软件对该装置的脱甲烷塔(T 202)和丙烯回收单元进行了模拟和灵敏度分析,确定了简单可行的优化改造方案。结果表明:T 202、丙烯回收单元精馏塔(T 205)的灵敏板分别为第9,第85块塔板,其灵敏板的运行参数与相应产品控制组分变化呈现一一对应关系,均可反映并指导相应塔釜及其产品质量的操控;用流经冷却器(E 201)的碳四洗液加热T 202的进料至0 ℃,不仅可使其乙烯产品满足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的质量控制要求,而且可降低再沸器和冷凝器的能耗,节省丙烯冷却剂费用402.6万元/a;当T 205和T 206丙烯回收单元两精馏塔的操控压力分别降至1.674,1.600 MPa时,不仅T 206的回流比可降为12.3,并可将T 205塔底丙烷产品中含丙烯质量分数降至0.2%,减少丙烯损失量约为70 kg/h,同时相应减少冷凝器循环水、再沸器急冷水的消耗量分别为62.9,18.9 t/h。  相似文献   
6.
随着乙烷产品价值的进一步提升,国内各大油田正大力开展天然气乙烷回收,以提高油田的综合收益。以克拉美丽气田天然气乙烷回收工艺为例,基于序贯模块法建立了天然气乙烷回收系统模型;求解得到该系统的模拟顺序后,采用HYSYS软件建立了计算模型,分析了乙烷回收工艺中各关键参数的影响,并基于?分析方法对该乙烷回收系统进行了评价;最后,以乙烷产品最小比功耗为目标函数,采用序列二次规划(SQP)优化方法对乙烷回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序贯模块法模拟天然气乙烷回收系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经参数优化后,乙烷收率由92.62%提高到97.01%,乙烷产品比功耗降低了约5.4%。  相似文献   
7.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2,48(12):17359-17368
In this work, 0.7BaTiO3-0.3Sr0.2Bi0.7TiO3 (0.7BT-0.3SBT) ceramics with 0.15 mol% various rare-earth oxides doped a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the conventional solid-state route. All prepared samples exhibited a single perovskite phase and dense microstructure with fine grain size (0.2–0.5 μm) after sintering at 1180 °C. Especially, the Gd-doped 0.7BT-0.3SBT ceramics exhibited excellent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s; the corresponding recoverable energy density and efficiency were 3.2 J/cm3 and 91.5% under an electric field of 330 kV/cm, respectively. Meanwhile, doping with Gd caused the BT-based ceramics to possess excellent temperature (30–150 °C) and outstanding frequency stabilities (10–1000 Hz). Moreover, the pulsed charge-discharge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a high power density of 59 MW/cm3 and a fast discharge speed of 110 ns with outstanding temperature stability could be synchronously obtained in the Gd-doped composition. All these features are attractive for pulsed power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8.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2,48(20):30393-30406
Plasma methods are efficient processing for metal recovery from metal scrap, bearing minerals, electronic waste, etc. In this work, pure titanium nitride nanoparticles (TiN NPs) were synthesized from titanium scraps by the thermal plasma arc discharge (TPAD) method. TPAD synthesized TiN NPs have a highly crystalline nature with cubic and spherical morphologies with average particle sizes of 30–100 nm. Further, prepared TiN NPs involving surface modification (SM) or etching processe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non-thermal DC glow discharge plasma technique with air atmosphere at different processing times. SM@TiN NPs have a comparatively low crystalline, which was confirmed from the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 SM@TiN NPs have very interesting core shell morphologies, which are due to the surface interactions of ionized air molecules. TiN and SM@TiN NPs have room-temperature ferro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high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Ms) up to 2.6 and 3.0 emu/g and very high coercivity (Hc) of 235.5 Oe, respectively. TiN and SM@TiN NPs have superior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with an outstanding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192.8 and 435.1 F/g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2 A/g with pseudocapacitive behavior. These results reveal that TiN and SM@TiN NPs have highly promising electrodes for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义水锁伤害机理及水锁解除方法研究,研制用于提高致密气采收率的干化剂并对其基础性能、注入方式、干化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室内实验研制出适用于不同类型致密储集层的干化剂体系,研究了干化剂的化学效应、热效应、抗盐作用、抗盐配方以及干化反应延迟作用机理与方法,测试了超临界CO2对干化剂体系的溶解与增溶特性,提出了干化剂超临界CO2溶解注入方法,分析了超临界CO2与基质微孔中地层水作用机理,对比研究了干化前后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渗流特征,在建立核磁共振和激光刻蚀模型联合表征方法基础上,定性和定量评价了干化剂对不同产状束缚水的干化效果,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评价了干化效应对气体微观渗流能力影响,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干化效应等对气井产能及生产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干化可大幅降低致密储集层含水饱和度,提高井筒附近或压裂缝附近气体渗流能力,可在储集层干化基础上发展新的致密气增采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克拉玛依油田五区南上乌尔禾组油藏为低孔低渗稠油油藏,储集层物性差,注水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能量保持程度低,后油井全面关停。近年来重新压裂复产,初期效果显著,但产量递减率高。为解决油井低产低效的问题,开展CO2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技术研究,并进行提产试验。在增油机理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多组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CO2表面活性剂复合注入方式及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增产油量随不同吞吐周期注入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开采强度等参数变化的响应关系,确定了复合吞吐的最佳注入参数。矿场实施后,单井自喷达240 d,增产原油630 t,补充地层能量、改善流动性的效果显著,可供同类油藏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