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3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半胱氨酸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改进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在水中超声分散获得氧化石墨烯水溶胶,并加入L-半胱氨酸于95℃进行回流反应后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差热扫描仪等探讨氧化石墨烯还原前后的结构与性能变化。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能有效还原氧化石墨烯,且还原后的氧化石墨烯在乙醇中有较好的分散性,其所制薄膜的导电率为500S/m。由此法制备的石墨烯有望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电容器和传感器等器件中。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7.5 L发酵罐中,分别以流加葡萄糖和L-半胱氨酸与流加葡萄糖协同作用2种方式研究了酵母对分批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第7 h开始恒速[1.5 g/(L.h])流加葡萄糖直至发酵结束,发酵24 h后GSH产量达最大,为151.6 mg/L,比流加前提高37%。在恒速流加葡萄糖基础上,当发酵至12 h,向发酵罐中一次性添加3 mmol半胱氨酸,最终GSH产量达最大,为213.3 mg/L,比分批发酵提高了93%。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L-半胱氨酸辅助提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鱼肉中无机汞、甲基汞和乙基汞3种汞形态。方法 样品采用L-半胱氨酸提取,考察不同浓度L-半胱氨酸的提取效率,研究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优化流动相条件。结果 在2%甲醇+0.04 mol/L乙酸铵+1 g/L L-半胱氨酸流动相条件下,用1% L-半胱氨酸超声辅助提取10 min,测定了鱼肉中汞的3种形态,均能在9 min内完成分离,3种汞形态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无机汞、甲基汞、乙基汞的检出限分别为3.0、2.0和3.0 μg/kg,加标回收率在92.2%~97.9%,精密度<2%,质控样测定值在定值区间内。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单、方便快捷,适用于鱼肉中3种汞形态的测定,给相关检测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倩  刘金彦  王佳  种瑶 《表面技术》2022,51(10):250-259, 208
目的 探究2-巯基苯并咪唑(MBI)、L-半胱氨酸(L-cysteine)以及两者的混合体系在1 mol/L 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方法 通过静态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以及极化曲线研究MBI与L-cysteine的最佳复配条件,并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探究MBI、L-cysteine单独以及复配后在碳钢表面的作用机理。结果 当在HCl溶液中加入5×10?3 mol/L的MBI时,缓蚀效率达到88.01%,而相同浓度下,L-cysteine的缓蚀效率仅达60.19%,缓蚀作用有限。当MBI和L-cysteine复配时,二者的混合体系在HCl介质中具有很好的缓蚀效果,特别是当浓度为1×10?3 mol/L、复配比为9∶1时,缓蚀效果达到最佳,协同效应也最明显。电化学法所得结果和失重法保持一致,且进一步表明MBI和L-cysteine的混合体系同时抑制腐蚀反应的阴、阳极过程,其中抑制阴极的效果最显著。AFM形貌图以及XPS谱图分别表明浸泡在含有MBI-L-cysteine(浓度为1×10?3 mol/L,复配比为9∶1)溶液中的Q235钢表面更加平整,MBI-L-cysteine在Q235钢上通过吸附形成的保护膜可以显著增强Q235钢的耐酸性。结论 MBI与L-cysteine(浓度为1×10?3 mol/L,复配比为9∶1)在1 mol/L HCl溶液中对Q235钢有显著的协同缓蚀性能,但协同效应会随着L-cysteine的增多而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
: Caseins prepared by microfiltration of bovine skim milk were fractionated using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Laser densitometry of electrophoresis gels was shown to be sufficiently quantitative to perform accurate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s detailing the fate of each casein fraction. L‐cysteine was successfully used as a reducing agent instead of traditional toxic agents, such as dithiothreitol or β‐mercaptoethanol, enabling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food‐grade buffer system for casein fractionation. More salt was required for elution of the casein fractions having a greater charge: αs‐casein > β‐casein > κ‐casein. Increasing flow rate decreased the extent of separation. Use of smaller beads was suggested as a method to maintain separation at increased flow rate.  相似文献   
6.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L-cysteine on the Cu2+-induced oxidation of quercetin, within a pH range varying from 6.7 to 8.3 and temperatures varying from 53 to 87?°C. Initial examinations showed that quercetin degradation obeyed apparent first-order kinetics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temperature-dependent. Modelling of the effect of L-cysteine by implement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suggested that L-cysteine did not inhibit quercetin oxidation, but it acted as an oxidation stimulant.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mass spectrometry analyse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typical quercetin degradation and oxidation products, including protocatechuic acid, 2-(hydroxybenzoyl)-2-hydroxybenzofuran-3(2H)-one and a quinone methide.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two tentative quercetin/L-cysteine adducts evidenced the implication of L-cysteinyl radicals in the relevant reaction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L-cysteinyl radicals may promote quercetin oxidation, giving rise to substances with unknown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This fact merits further attention to illuminate possible beneficial or adverse nutritional consequences of such reactions in foods.  相似文献   
7.
酶法拆分氮-15标记S-苄基-半胱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苄基-半胱氨酸是化学法制备氮-15(^15N)标记胱氨酸及其衍生物的重要前体,以S-苄基-D,L-半胱氨酸为拆分底物,对氨基酰化酶酶促拆分工艺如反应温度、初始pH值、酶和底物的用量、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在较佳的工艺条件下,苄基-L-半胱氨酸拆分的单程收率达到45%,未出现同位素丰S-度稀释现象。  相似文献   
8.
选用TX-100/环己烷/正己醇/水反相微乳体系,以Ag NO_3为Ag源、Na_2S·9H2O为S源、L-半胱氨酸为结构导向剂,室温下制备了高晶化度、直径为10—50 nm的Ag_2S纳米晶,并考察了影响其粒径大小的因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Ag_2S纳米晶在290 nm处呈现强吸收,与体相Ag2S(1 240 nm)相比,其吸收边发生了明显的蓝移。通过调控微乳体系中ω0(水与表面活性剂物质的量比)、Ag+与L-半胱氨酸的物质的量比、反应物浓度等可以实现对产物尺寸和形貌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不同还原剂对测定食品中砷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经不同还原剂处理过的食品中的砷。结果:半胱氨酸-硫脲-碘化钾混合还原剂对砷的还原效果比单一的还原剂效果好;硫酸浓度在0.6%~1.6%范围内,酸度对检测结果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0.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搪瓷容器中微量溶出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用L-半胱氨酸预还原锑,对搪瓷容器中微量溶出锑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锑的检出限为0.235μg/L,回收率为89.0%~104.2%,相对标准偏差为0.8%.该法准确、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