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91篇
  免费   1601篇
  国内免费   576篇
电工技术   4994篇
综合类   1894篇
化学工业   2824篇
金属工艺   2121篇
机械仪表   1289篇
建筑科学   2984篇
矿业工程   561篇
能源动力   4465篇
轻工业   361篇
水利工程   367篇
石油天然气   1192篇
武器工业   144篇
无线电   76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86篇
冶金工业   1426篇
原子能技术   473篇
自动化技术   5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87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422篇
  2016年   444篇
  2015年   563篇
  2014年   1465篇
  2013年   1101篇
  2012年   1839篇
  2011年   2039篇
  2010年   1519篇
  2009年   1596篇
  2008年   1340篇
  2007年   1940篇
  2006年   1792篇
  2005年   1631篇
  2004年   1338篇
  2003年   1293篇
  2002年   1094篇
  2001年   1044篇
  2000年   886篇
  1999年   700篇
  1998年   487篇
  1997年   463篇
  1996年   321篇
  1995年   251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高水头大幅变化对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涡带的演化及对压力脉动的影响,以国内运行水头变幅最大的紫坪铺水电站水轮机为例,通过三维建模及定常和非定常条件的CFD分析,研究混流式水轮机在相同开度下最大水头、设计水头和最小水头三种工况的流动特点。结果表明,最小水头工况下尾水管内部流态较乱,尾水管中存在螺旋型空腔涡带,主要分布在直锥段。最大水头工况下尾水管的柱状涡带直径较大,且分布在直锥段和弯肘段,对机组振动和空化影响较大。研究结果阐明了非定常流动的特性,揭示了尾水管内压力脉动与涡带发展形态变化的规律,可为水轮机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机组高温合金管氧化膜剥落问题是困扰机组安全与经济运行的难题,严重制约了机组蒸汽参数和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超临界机组采用给水加氧处理方式(OT)后,奥氏体不锈钢管内壁氧化膜大面积剥落事故屡见不鲜,尤以TP347H合金管为甚。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超临界机组合金管氧化膜研究的进展及相关成果,首先介绍了超临界蒸汽环境中合金管氧化机理和原子迁移机制,综述了铁素体和奥氏体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形貌特征,分析了蒸汽溶氧对氧化膜生长速率、形貌和缺陷的影响。氧化膜完整性是决定合金抗腐蚀性能的重要因素,但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氧化膜应力破坏了氧化膜完整性。进一步总结了国内外氧化膜应力和剥落研究的数值分析及实验研究情况,为我国超临界机组氧化膜剥落故障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可凝气体(non-condensable gases, NCG)对火电与光热发电机组上广泛使用的大扁管空冷凝汽器性能的影响,以工程机组凝汽器上普遍应用的通流面积220 mm×20 mm的大扁管为研究对象,针对汽轮机典型工况下的实际蒸汽流量,基于Lee相变方程、VOF方法以及组分扩散模型,对蒸汽与NCG混合气体管内两相流凝结换热进行数学建模与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大扁管的狭窄通流几何结构与高蒸汽流量,NCG对管内蒸汽凝结的抑制效果要远低于预期;当入口空气质量分数按2%增加时,凝结管凝结换热系数仅下降2%左右,这与NCG导致低流量圆管凝结性能急剧下降的结论不同;空气正常泄漏不会导致空冷凝汽器性能下降而影响发电机组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新集一矿湿煤泥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和处置困难等问题,从环保、安全、节能、节水、过程控制、成品特点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拟在工业场地西北角规划建设煤泥干化系统,利用电厂自有低温蒸汽干燥湿煤泥,干煤泥产品掺配到电厂现有燃料系统。该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处置湿煤泥问题,降低发电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双柱举升机由于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振动问题,分析其振动的成因并进行设计优化。通过基本受力、 弯曲振动、扭转振动分析振动成因;分别从立柱布局、导轮布局2 方面优化设计双柱举升机结构。验证结果表明: 该设计可将振动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甚至消除振动,进而消除振动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运行,分析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模块所在余热锅炉压降持续增加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结果表明:黏性较强、易沉积的硫酸氢氨(NH4HSO4)的生成是余热锅炉压降增大的主要原因;使用脱硫脱硝助剂降低SCR脱硝模块入口烟气中氮氧化物(NOx)和硫氧化物(SOx)浓度,可大幅减少SCR模块喷氨量,有效抑制NH4HSO4的生成。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使用SDJF-A1型脱硫脱硝助剂后,反应-再生系统中NOx转化率高达69.08%~81.27%,烟气中NOx、SO2的浓度均大幅降低,余热锅炉的吹灰系统优化运行和提升省煤器温度分解NH4HSO4等方法在控制余热锅炉压降升高方面均有一定成效。进一步可采取优化SCR喷氨系统、提高SCR模块反应温度和改进吹灰系统的措施来保障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7.
刘英 《中州煤炭》2022,(12):159-163
燃煤电厂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影响城市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为有效完成碳中和目标,提出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浓度在线监测技术。在明确燃煤电厂中燃煤锅炉基本情况以及煤质的基础上,确定电厂内二氧化碳排放特征;依据获取的特征确定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碳监测位置,选定相关监测仪器完成燃煤电厂内二氧化碳采样、分析、监测等任务,实现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浓度的在线监测。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开展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浓度监测时,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二氧化碳排放浓度监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熊鑫  苏庆宗  农增耀  王亚雄 《化工进展》2022,41(9):4635-4643
为了提高相变蓄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蓄热速率,本文建立了管壳式相变蓄热单元可视化实验平台,提出了一种外部加热法的强化传热方式,讨论了相变蓄热单元在外部加热法时的熔化特性和传热机理。通过Fluent软件模拟对比了外部加热法和内部加热法在熔化过程中的液相分数、熔化速率和均匀性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加热法的使用能大幅提升蓄热单元的蓄热效率。与内部加热法相比,外部加热法在熔化过程中的传热和相变更加均匀。相比于内部加热法,由于外部加热法传热面积较大,熔化时间缩短了69.1%;在消除传热面积的影响后,外加热方法依靠广泛而强烈的自然对流使熔化时间减少了23.2%。  相似文献   
9.
鲁军辉  李俊明 《化工学报》2022,73(9):3870-3879
不凝性气体制约换热设备安全和系统效率,为研究不凝性气体-蒸气于水平管外自然对流凝结换热机理和特性,实验测量了不凝性气体He、N2、CO2质量分数分别为1.16%~18.18%、7.56%~60.86%、11.39%~70.95%,壁面过冷度为5~25 K,总压力为5~101 kPa的H2O-He、H2O-N2、H2O-CO2自然对流条件下水平管外凝结换热特性,对比分析了H2O-He、H2O-N2、H2O-CO2的不凝性气体质量含量、壁面过冷度以及压力因素的影响。压力和壁面过冷度一定,相同质量分数时,实验凝结传热系数与Nusselt理论解的比值(Q/QNu)由大到小依次为:H2O-CO2、H2O-N2、H2O-He;相同摩尔分数时,Q/QNu由大到小依次为:H2O-He、H2O-N2、H2O-CO2。相同总压力和不凝性气体质量分数时,H2O-He的Q/QNu随着壁面过冷度的增加下降最为缓慢。相同不凝性气体质量分数和壁面过冷度时,H2O-He的Q/QNu值最小,其受压力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溴化锂中央空调系统中制冷蒸发器的耐腐蚀性,采用钛管代替铜管,并提出椭圆管代替圆管方式提高钛管外制冷剂蒸发效率,数值模拟研究椭圆系数E对椭圆钛管外制冷剂流动过程、液膜厚度分布及传热系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椭圆系数E=1.0~1.7范围内,随着E增大,管外液膜平均厚度减薄、液膜速度增大、干壁面积减少、传热边界层也更薄,传热效果显著提升;相比于圆管,E=1.7的椭圆管外液膜平均厚度减少26.21%,平均液膜速度增大20.81%,干壁面积减少86.00%,管外平均传热系数提高8.67%;E=1.8~2.0范围内,随着E增大,管外液膜平均厚度增大、液膜干壁面积增大,均不利于强化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