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2篇
  免费   1631篇
  国内免费   663篇
电工技术   467篇
综合类   1002篇
化学工业   4484篇
金属工艺   3563篇
机械仪表   506篇
建筑科学   320篇
矿业工程   1538篇
能源动力   233篇
轻工业   474篇
水利工程   32篇
石油天然气   270篇
武器工业   144篇
无线电   10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11篇
冶金工业   3058篇
原子能技术   92篇
自动化技术   1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508篇
  2020年   562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531篇
  2016年   488篇
  2015年   599篇
  2014年   801篇
  2013年   915篇
  2012年   1129篇
  2011年   1237篇
  2010年   927篇
  2009年   966篇
  2008年   787篇
  2007年   1156篇
  2006年   1141篇
  2005年   969篇
  2004年   899篇
  2003年   750篇
  2002年   674篇
  2001年   564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晶器铜板作为连铸设备的关键备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热裂纹、磨损、腐蚀等问题,因此结晶器铜板需通过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性能。本文结合其主要失效形式总结论述了连铸结晶器铜板近几年的电镀技术生产实践,主要包括电镀前处理技术、电镀非均一性镍硼合金和电镀镍基陶瓷复合镀技术生产实践。电解刻蚀前处理技术能有效提高铜板表面粗糙度并进一步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镍硼合金生产实践表明通过控制合适的工艺能够制造出硬度梯度较大的镀层,复合镀生产实践表明能够在铜板表面制造出镍基复合镀层,但陶瓷颗粒的加入对电镀设备连续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畅  刘忠文 《化工进展》2022,41(3):1115-1120
CO2加氢制二甲醚(DME)是有潜力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光、电催化相比,CO2的非均相催化转化具有转化效率高等优点,但目前CO2加氢一步制备DME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较低、稳定性较差。本文在简要介绍CO2加氢一步制DME的铜基双功能催化剂、复合氧化物和氮化镓催化剂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活性中心结构和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对于铜基双功能催化剂,CO2加氢经甲醇中间体合成DME,其中还原态铜(Cu0、Cu+及Cu δ+,0<δ<2)是其催化活性中心,且还原态铜的分散度及稳定性、固体酸的性质和酸性位分布以及两类活性中心的耦合效应是决定DME收率和催化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与此相反,DME是氮化镓催化CO2加氢的初级产物。这与铜基双功能催化剂有着本质区别,属新催化剂体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对CO2加氢制DME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二甲醚经济”更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朱孟帅  王子龙  孙向昕  周翔 《化工进展》2022,41(6):3203-3211
基于石蜡和高孔密度的泡沫铜制备了复合相变蓄热材料,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可视化蓄热实验装置,分析了高孔密度下泡沫铜填充率对石蜡相变过程的强化传热机理,得到了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综合传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当泡沫铜填充率为0、0.43%、1.29%和2.15%时,复合相变材料的综合传热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分别为1.26W/(m·K)、1.18W/(m·K)、1.44W/(m·K)和1.88W/(m·K),因此随着泡沫铜填充率的增加,复合相变材料的融化时间先增长后缩短。此外,随着泡沫铜填充率从0.43%增至2.15%,复合相变材料融化时传热机制中导热占比从17.26%上升到86.01%,自然对流占比从82.74%下降到13.99%。  相似文献   
4.
采用脉冲电流方法制备电镀镍层,并利用扫描电镜、光学轮廓仪、硬度计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电镀参数中的溶液温度和pH对电镀镍层的表面形貌、粗糙度、显微硬度和SiC/Ni刻蚀选择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镀液温度在45~60℃时,镀镍层表面形貌变化不大,但是随着镀液温度的升高和镀液pH的增大,粗糙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显微硬度和SiC/Ni刻蚀选择比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电镀液温度为55℃,pH在4.0~4.4时,可获得具有良好的质量、显微硬度且SiC/Ni刻蚀选择比的镍镀层。  相似文献   
5.
目前工业上合成 α-硝基萘仍然采用传统的混酸硝化法,然而该方法存在区域选择性不高、官能团耐受性差、产生过量酸性废液以及后处理费用高等诸多局限性,导致环境污染以及生产成本的提高,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鉴于 α-硝基萘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浸渍-焙烧-还原等步骤设计合成一系列负载型铜催化剂,实现了萘向 α-硝基萘的高效、经济、绿色的催化转化。其中,以ZSM-5等为载体合成的催化剂Cu/ZSM-5催化效果最好,以较高的分离产率(高达95%)和优异的区域选择性[(α-∶β-)>(98∶2)]得到了目标产物α-硝基萘,而且在重复使用4次后依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铜矿开采导致的铜尾矿堆存问题对社会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隐患,提高铜尾矿中有利元素的回收对消耗铜尾矿,解决资源困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云南某选冶厂尾矿库堆存近5×106 t品位为0.43 %左右的混合型铜尾矿,根据硫化铜和氧化铜矿物之间可浮性的差异,对磨矿细度、药剂优化及全流程开路和闭路循环试验进行研究,最终,确定采用“粗选硫化铜矿,扫选氧化铜矿,分别精选提高铜品位”的混合型铜尾矿异步浮选工艺流程,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硫化铜精矿铜品位18.32 %,铜回收率26.84 %,对硫化铜矿物综合回收率为82.44 %;氧化铜精矿铜品位18.15 %,铜回收率31.66 %,对氧化铜矿物综合回收率为48.62 %;铜精矿综合回收率为58.50 %的良好指标,探索出一套技术可行,生产效益高的混合型铜尾矿处理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云南某铜矿地处高海拔地区,投产后经多方比对,采用以国外进口原料为主要成分的起泡剂PL-1,投产前两年原矿性质简单,含泥量少,取得的生产指标较好;随着开采的深入,矿石含泥量增多,继续使用原有起泡剂,生产指标下降幅度较大。为了提高生产指标并实现起泡剂国产化替代,进行了新型特效起泡剂BK208的工业应用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业试验对比,采用原起泡剂PL-1工业试验累计指标:铜精矿含Cu 23.93%、回收率84.67%;采用起泡剂BK208的累计指标:铜精矿含Cu 22.67%、回收率86.50%。采用起泡剂BK208可比采用原用起泡剂PL-1的铜回收率提高了1.83个百分点。预估每年可增经济收益超6 800万元。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针对戈壁料粒径较大,且级配不连续,出现两头大中间小,通过添加一定冶炼渣优化其级配组成。通过开展充填物料基本性质测试、最优配合比试验等,确定了戈壁料与冶炼渣的最佳配合参数及核心工艺参数,即戈壁料∶冶炼渣=7∶3、充填浓度为78%至80%、灰砂比在1∶6至1∶10;同时由于戈壁料中含有大量的大颗粒骨料、冶炼渣比重较大,难以实现制备高质量均质膏体料浆的技术难题。本研究提出基于进料源头实现精准计量,多环节控制混合搅拌精度的技术;并以此标准,根据戈壁料、冶炼渣的特性,研发了多元粗骨料均质混拌技术系统、混合骨料精准给料与计量技术与装置、混合骨料料浆搅拌技术与装置。实现粗骨料从进料源头上开始精准计量,严格控制多元骨料连续稳定给料,提高多元粗骨料搅拌效果,从而确保多元粗骨料膏体稳态制备,保障充填质量。  相似文献   
9.
阿舍勒铜矿采深逐渐接近1 000 m,深部矿岩破碎且采场应力增大,导致采场稳定性问题日益严重。为了确保阿舍勒铜矿深部采场稳定,保证回采作业安全,需要基于工程地质资料优化采场结构参数。本文通过现场调研,获取了地下典型矿岩的单轴抗压强度,测量了-100 m中段的地应力,并对地下矿岩进行了岩体质量分级,进而采用Mathews图解法,针对采场沿走向布置和垂直走向布置对顶板和边帮开展稳定性分析,基于工程地质资料合理选取了岩石应力系数、节理方位系数和重力调整系数等,得到Mathews稳定性系数和容许水力半径的相关关系,最终分析确定了保持采场稳定的最佳结构参数:当采场宽度小于24 m时,采场顶板总能保持稳定;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置且侧帮矿岩为黄铁矿时,采场长度须小于22.50 m,若侧帮为凝灰岩时,采场长度须小于12.50 m。相关结论可为阿舍勒铜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提供依据,并能为国内同类矿山采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铜阳极泥为原料,研究了在空气气氛下硫酸化焙烧蒸硒过程的影响规律和动力学,通过硫酸化焙烧蒸硒实验,研究了影响蒸硒过程的主要因素和控制过程,得到了焙烧蒸硒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可为优化铜阳极泥硫酸化焙烧蒸硒工艺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铜阳极泥硫酸化焙烧蒸硒效果受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的影响较大,但受空气流速和酸矿比的影响较小。在焙烧温度723K、焙烧时间20min、空气流速为200L/h、酸矿比为0.75的较优条件下,蒸硒渣中硒含量由8.50%降至0.24%,硒挥发率为96.54%。蒸硒过程受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表观活化能为42.509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