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电工技术   55篇
综合类   89篇
化学工业   47篇
金属工艺   68篇
机械仪表   42篇
建筑科学   50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18篇
轻工业   35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59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1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99篇
冶金工业   16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2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 which consist of multi-typed vertices representing objects and multi-typed edges representing relations between objects, are ubiquitous in the real world.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problem of entity matching for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 based on distributed network embedding and multi-layer perceptron with a highway network, and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named DEM short for Deep Entity Matching.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al entity matching methods, DEM utilizes the multi-layer perceptron with a highway network to explore the hidden relation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matching. Importantly, we incorporate DEM with the network embedding methodology, enabling highly efficient computing in a vectorized manner. DEM’s generic modeling of both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the entity attributes enables it to model various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 flexibly. To illustrate its functionality, we apply the DEM algorithm to two real-world entity matching applications: user linkage under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cenario that predicts the same or matched users in different social platforms and record linkage that predicts the same or matched records in different citation networks. Extensive experiments on real-world datasets demonstrate DEM’s effectiveness and rationality.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传统的客户流失预测数据预处理中,使用one-hot编码处理离散属性导致数据维度增加及数据过于稀疏的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多层感知机的改进后的客户流失预测模型。其主要思想是分别使用堆叠自编码器和实体嵌入两种方法对多层感知机进行改进,通过将离散属性的高维编码数据向低维空间映射,有效地减少了one-hot编码产生的稀疏数据,增加了离散属性值之间的关联度。在对两份公开的数据集进行交叉验证后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既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的准确度,又维持了传统多层感知机模型在并行化计算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4.
针对江南运河流域的环境变化状况,对其年最高日平均水位序列进行非一致性诊断,并通过多层感知器(MLP)人工神经网络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于该流域水位的影响,构造P-Ⅲ型混合分布模型,推求非一致性条件下江南运河流域的年最高设计洪水位。结果表明,水位序列突变年份为1988年,以该年份将时间序列划分为基准期(1967~1987年)和人类活动影响期(1988~2016年);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均使水位上升,且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相同频率下的P-Ⅲ型混合分布设计洪水位高于基准期的P-Ⅲ型分布设计洪水位,低于影响期的P-Ⅲ型分布设计洪水位。  相似文献   
5.
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多套小层叠置发育,为实现产能及经济效益最大化,通常采用一套井网分层压裂多层合采的开发方式,受非均质性影响,开发过程中层间干扰严重,各小层产能贡献比例、能量衰减速度差异大,限制了产能有效发挥。在应用试井分析结果评价生产井储层动态参数、压力水平的过程中,常规试井解释模型只能反映各生产子层数据的平均值,无法准确评价各层段数据,实际指导意义存在局限性。综合运用单层、多层试井解释模型对试井数据开展精细解释,以生产测井的分层产量作为拟合计算的新增约束条件,并以此建立多层渗流试井模型,拟合结果符合率高,在降低单层试井解释模型多解性的同时,实现多层参数定量评价,对于多层合采井在开发过程中技术政策调整以及增产措施制定等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XX型半钢丝乘用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机胎体供料架共用模板传送皮带的安装方式和纠偏装置的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料的跑偏问题;通过活塞式千层辊的应用,对复合料分不同压力滚压,实现了不同厚度料的无缝搭接;增加精确限位装置和抽真空装置,提高了成型后轮胎的质量,并应用气动设计和安保缸等结构保证了模板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模型降阶法计算墙体Z传递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在计算多层墙体Z传递函数系数的方法中,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传统方法存在漏根问题,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状态空间法则需要计算矩阵指数而存在计算量和存储量问题。利用级数展开和基于Routh稳定性的模型降价法得到墙体S传递函数的稳定降价模型,并给出了由S传递函数向Z传递函数的直接转化方法,实例验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飞机多层结构铆钉周围埋藏裂纹检测是无损检测领域的一个难点和热点,脉冲涡流能够对这种裂纹进行有效的检测。针对这种缺陷检测,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双激励线圈且用隧道磁电阻(TMR)为接收的新型探头。双激励源反向联接,激励电流不至于过大,但磁场却能达到局部聚焦的作用。通过大量试验对该传感器参数进行优化选择,以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励线圈绕制180匝、两激励线圈间距为20~30 mm、单个线圈水平夹角为60°~90°、且TMR位于裂纹正上方时探头的检测灵敏度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飞机多层结构铆钉周围裂纹脉冲涡流检测探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云服务平台多层网络协同控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制造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大规模多类型企业群,针对产业链协同云计算服务平台的访问控制问题,提出多类型协同的多层级体系控制机制。基于SaaS/PaaS的云服务模式,从云服务平台产业链的业务协作与访问控制协同出发,给出多层次、分体系的平台访问控制方案。利用各体系层次的关联关系,构建了多维关系布尔矩阵。利用语义关系将布尔关系矩阵转化为多层级体系复杂网络控制模型,并对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实现,给出了模型的实际应用方案及效果。该网络模型改进了传统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静态控制模式,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扩展性,为解决大规模企业群在角色层次授权多样化、权限体系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云服务平台访问控制问题,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夏比冲击、显微硬度和拉伸试验对6种焊材在相同补焊工艺下的全壁厚刨透补焊焊缝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筛选出焊缝性能较优的对应补焊焊材。并以此焊材作为X80M级φ1219 mm ×18.4 mm螺旋埋弧焊管焊缝缺陷手工修补用专用焊材,进行了不同补焊工艺参数的全壁厚刨透补焊试验,并对补焊焊缝进行低温冲击试验,通过比较确定出X80M级φ1219 mm×18.4 mm螺旋埋弧焊管全壁厚刨透补焊工艺方案。结果表明,上海焊接器材厂生产的SH J557焊条用于X80M级φ1219 mm×18.4 mm螺旋埋弧焊管焊缝缺陷全壁厚刨透手工修补更为合适,各项性能指标更高;确定的补焊工艺参数合理可行,确保了补焊焊缝的质量和钢管的批量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