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59篇
综合类   58篇
化学工业   63篇
金属工艺   61篇
机械仪表   101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41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5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1篇
冶金工业   44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自动化技术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湿式摩擦副滑摩过程温度场与应力场相互耦合作用,温度场分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压力、旋转速度、润滑流量作为湿式摩擦副工作参数对其温度场的影响尤为显著。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摩擦界面温度场时空分布特性进行研究,同时研究界面温度场在摩擦副工作压力、相对转速和润滑流量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对偶钢片和摩擦片近外径侧更易出现高温和应力集中区,且对偶钢片相对于摩擦片更易出现温度和应力分布不均匀情况;温度场中高温集中区与应力场中应力集中区相对应,最大温度随着压力增加、相对转速增大、润滑流量减少而显著上升,该结果得到试验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业用多层印刷电路板(PCB)加工过程中钻削温度难以准确测量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薄膜热电偶的PCB各板层原位钻削温度测量方法。根据PCB的截面结构采用材料叠层建模方法对PCB钻削过程进行建模仿真,掌握了钻削过程中PCB钻削温度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并确定了传感器最佳镀膜位置为钻头进给方向的垂直底部。采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层数的PCB上制备薄膜热电偶传感器,并对其静、动态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温度传感器在30~200 ℃范围内,塞贝克系数为37.4 μV/℃,非线性误差不超过0.65%,动态响应时间为0.095ms。对不同层数的PCB进行了多组钻削温度测量实验,结果显示,钻削过程中4层、12层、20层的最高钻削温度分别为49.30 ℃、53.90 ℃、63.90 ℃,且每组重复实验的温度相对稳定,温度测量误差不超过0.8 ℃。该测量方法为PCB高速钻削工艺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明了小方坯结晶器铜管温度测量试验的方法与过程,通过在铜管内弧、外弧和侧面不同位置埋设的32支热电偶,对浇铸150 mm×150 mm过程中铜管温度进行在线检测,记录了不同工况下铜管温度随浇注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各种工艺参数对结晶器铜管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过程中结晶器铜管温度场是不稳定的,各点温度都在做非周期性、无规律的起伏变动;拉速越快,铜管四面的温度不均匀倾向越大;梅花型铜管各处温度要高于普通铜管,证明其换热效率更高,更适合高拉速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Reactor Vault (RV) is an important structure that supports the main vessel and safety vessel of a reactor. It is a heavy cylindrical structure built around the safety vessel. The RV is divided into an inner and outer wall. The inner wall is of 600?mm thickness and is made of borated concrete, while the outer wall is made up of structural concrete. The outer wall is the main load-bearing member, whereas the inner wall supports only the safety vessel. To prepare a cylindrical model of RV using high strength concrete with special additive and to perform heat transfer analysis on the block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ir cavities present in the RV model on contact conductanc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its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a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载金活性炭解吸电解工业性试验和理论计算分析,认为温控仪的设定值若选定在正好等于载金炭解吸作业所要求的温度,那么热电偶无论安装在解吸柱上的任何位置都不合适。若把热电偶安装在解吸柱的最下方或电加热器中的任何位置,都将使加热器启动频繁,这在生产中也不可取。热电偶位置及其设定值的合理确定与解吸作业的许多条件有关,只有通过工业试验或理论计算才能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6.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温度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砖混结构房屋顶层墙体温度分布长达1年的现场实测,发现传统的屋面构造做法是引起顶层墙体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温度测量结果还可作为下阶段砖混结构温度应力计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定300℃以下Ⅱ级工业用廉金属热电偶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依据GJB3756—99《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及评定》、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JJG351—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等标准和规范,设计了校准方案,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建立了测量模型;分别采用A类和B类方法对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在确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之后,得到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8.
李文军  王潇楠  郑永军 《兵工学报》2018,39(9):1820-1828
为了研究热电偶动态特性,用分数阶模型进行建模和模型辨识。测量瞬态温度时,温度响应存在延迟,该测量过程属于物理上的延迟过程或者叫做遗传过程。热电偶与被测介质接触时,测量接点和偶丝都产生热量传递。测量接点的温度分布取决于介质与测量接点的换热以及测量接点与偶丝之间的导热。根据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引入时间分数阶微积分建立了热电偶半无限固体导热模型。模型描述了露端式热电偶测量接点与被测介质之间的换热过程,包括测量接点与偶丝的热量传递。通过分数阶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一种阶次呈比例的分数阶传递函数结构,这种结构的传递函数描述了测量接点热惯性的延迟和热电偶偶丝热扩散的单相延迟。建立了热电偶测量固体表面温度的实验系统,采集热电偶在温度激励下的输入和输出。根据输入和输出数据,用改进Luus-Jaakola算法对分数阶传递函数的参数和阶次进行了估计。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变阶次分数阶传递函数的拟合结果优于固定阶次分数阶传递函数。  相似文献   
9.
结合某年产20万t乙二醇项目,分析220t/h高温高压低倍率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温度测点的布置。通过对比各种温度检测仪表的优、缺点,并分析温度测点处介质的特点,给出了安化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温度仪表的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10.
C/SiC复合材料表面高温瞬态温度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C/SiC复合材料制造的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瞬时表面温度监测困难的问题,研究了一种C/SiC复合材料瞬时表面温度测量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法结合电镀工艺在C/SiC复合材料表面沉积了Ni-Cr-ZrO_2复合过渡层,采用磁控溅射法在Ni-Cr-ZrO_2复合过渡层上依次制备了SiO_2绝缘膜、NiCr/NiSi薄膜热电偶和SiO_2保护膜。对不同厚度SiO_2绝缘膜的绝缘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μm厚的SiO_2薄膜绝缘电阻值可达1.64×10~9Ω。对传感器静态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0~600℃,塞贝克系数为42.1μV/℃,非线性误差1.52%。用理论计算与实验结合的方式对传感器的动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的动态响应时间在微秒级,可实现瞬态温度测试。对传感器进行测温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能满足室温~600℃范围内瞬态温度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