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0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气动搬运机械手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基于气动元件及步进电机的三自由度搬运机械手,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棒料、板料物体的搬运中.论述了该机械手的机械结构及其控制系统硬件、软件设计等.  相似文献   
2.
模态分析是工程振动领域的基本分析方法。以振动教学实验台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模态分析,然后对振教台进行简谐激励验证实验,即给予实验台不同频率的简谐信号以激发其各阶模态振动。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法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确定振动教学实验台的模态参数。通过实验模态分析的结果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简谐激励实验验证实验模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指出这种综合分析方法可以更为可靠的识别机械结构的模态参数。  相似文献   
3.
针对小型带有平面的注塑件拾取,设计了基于气吸盘的注塑件拾取机械手,广泛应用于带有小平面的盘类、板料物体的搬运.该机械手由步进电动机实现机械手绕垂直立柱的旋转,由TN型气缸实现水平伸缩,由MAL型气缸实现垂直伸缩,由负压发生器生成吸盘所需的负压,机械手可搬运小于10kgf的带有小平面的物体.论述该机械手的机械结构及其控制系统硬件、软件设计等.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振动实验教学系统的情况,研制开发了一套振动教学实验系统。该系统基础结构刚性高,不会与振动梁发生耦合振动,有较宽的频率范围,可实现非接触激振距离微调及振动的主动控制。其组成原理反映了一般工程测试系统的要求,具有力学模型设计合理,集激振、拾振、信号处理为一体的特点,可广泛应用在机械振动学、理论力学、机械测试学等课程的教学实验以及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等综合性实验中。  相似文献   
5.
复杂耦合隔振系统的实用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工程实际中的复杂柔性耦合系统 ,本文对建立在柔性基础 弹性浮筏上的隔振系统应用子系统导纳法进行分析 ,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功率流传递计算公式。在研究中 ,将浮筏和基础的基频与被隔振机组固有频率之比作为特性参数 ,对系统在不同频率比下的传递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 ;针对计算结果 ,分析了浮筏的弹性和基础的柔性对耦合系统的传递功率流的影响 ,给出了可以将基础或浮筏当作刚体来处理的弹性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6.
弹性浮筏系统的实用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实际中的复杂柔性耦合系统,对建立在柔性基础-弹性浮筏上的隔振系统应用子系统导纳法进行分析,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功率流传递计算公式。在研究中,将浮符和基础的固有频率与被隔振机组固有频率之比作为特性参数,对系统在不同频率比下的传递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针对计算结果,分析了浮筏的弹性和基础的柔性对耦合系统的传递功率流的影响,给出了可以将基础或浮筏当作刚体来处理的弹性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7.
三向碳碳材料的非线性双模量力学模型和强度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在平面十字形试件上实现拉拉、拉压、压压和拉剪的两向应力状态试验,设计并制造了双向加力装置和大剪切变形的测量仪,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三向碳碳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准则.用纤维所受应力的正负号来决定两个方向里正应力异号时的模量(E≠E)应该用哪一个.假定应变势存在,以保证弹性系数矩阵的对称性.非线性来自剪切变形.强度准则用二次型函数拟合实验数据,理论预报与实验吻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设计者提供筛选材料的依据,在制造多向碳/碳复合材料前,需预先了解其主要力学性能.本文结合微结构力学和有限元分析,预报其弹性常数.并讨论界面质量,剪切非线性以及编织方式的影响,理论预报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说明理论模型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导纳法与模态法结合的复杂系统功率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功率流的研究方法对柔性多维耦合系统从子系统的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将子结构导纳法与模态综合法结合,提出了预测一般耦合系统功率流的公式.子系统数据可以通过有限元模型或实验模型提供.与单纯的模态综合方法不同,由于得到矩阵的大小和使用的模态数无关,可解决大模型中的计算精度与模型阶数的矛盾.该模型可方便地研究各子系统参数对于耦合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与损耗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ITS智能交通中的DSRC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是随着IT智能交通的发展和EFC[1]电子(自动)收费应用的要求而提出发展起来的,本文主要介绍DSRC技术和其在EFC 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