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篇 |
综合类 | 3篇 |
化学工业 | 31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24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39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4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轴对称水射流实验台上,采用单帧长曝光图像法,测量了出口Reynolds数在1849~2509范围内的卷吸边界层内流场结构。发现在流向距离L=2D~3.5D,径向距离H=D~1.25D的区域内,流场中吞噬作用和侵蚀作用两种卷吸模式交替出现。分析得到,当Re>1915时,吞噬作用所占的比例随着Re的增大而增大,当Re>2311之后,Reynolds数对该结构发生概率的影响降低;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该相干结构发生的频率在10~19Hz之间;吞噬作用发生的同时在流场中观测到一些特殊涡结构。同时采用运动单帧长曝光图像法对射流流场进行拉格朗日法观测,发现射流流场中的涡结构一般存在于湍流与非湍流界面附近。 相似文献
3.
等熵系数和雷诺数对四孔楔型探针气动测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4孔楔型气动探针在一个特殊的试验风洞里测量了不同工质和不同工况下的参数。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等熵系数和雷诺数对气动测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定量分析它们对在风洞中标定探针确定各个参数的影响,从而提出在标定探针和气动测量过程中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光谱分析的煤粉火焰复合判据和燃烧诊断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该文研究了煤粉火焰辐射光谱信号,发现在煤粉锅炉中不仅不同火焰及炉墙的黑度不同,在煤粉不同燃烧阶段还存在一些特征谱线。根据是否存在这些特征谱线,以及测得的火焰黑度和火焰的光谱辐射强度可以可靠地构造火焰是否存在的判据。在350MW煤粉锅炉上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这种复合判据的正确性。这可以给锅炉提供一种新的可靠的火检方法。作者还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根据火焰的黑度和一定波段范围的辐射强度对煤粉火焰的燃烧状况进行诊断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对燃烧的不同状况进行诊断,将有助于优化燃烧。 相似文献
5.
6.
光全散射颗粒测量法中需求解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在不知被测颗粒尺寸范围的情况下,如何确定积分方程的上下限,即测量范围,迄今仍是个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非独立模式算法。该方法可根据双参数颗粒分布函数的分布参数K自动确定积分的上下限。数据模拟和实验都证实了此算法。 相似文献
7.
8.
在液膜厚度测量时,通过选取液态水吸收截面不同的两个波长可消除除液态水吸收以外的其他信号衰减所造成的影响,如轻微的光束转向现象。但该方法仍较难消除在液膜蒸发过程后期由于液膜收缩所造成剧烈的光束转向现象的影响。基于双波长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测量透明石英玻璃板上液膜蒸发过程中膜厚的变化,并同时用图像法追踪液膜形状的变化,对剧烈的光束转向现象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光电探测器前放置积分球,对已有的TDLAS液膜测量系统进行优化,以消除剧烈光束转向现象对膜厚测量的影响,并利用该系统分别测量了气流道内液膜形成过程和蒸发过程中液膜的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研究宽频超声波通过河流泥沙悬浊液的声衰减谱中包含泥沙的颗粒粒度信息,采用超声耦合相模型和散射模型的叠加描述河流泥沙悬浊液中超声衰减行为,宽频超声换能器测量得到2~7.5MHz间泥沙悬浊液声衰减谱,结合独立模式的最优正则化反演算法,获得了相同体积浓度、不同粒径分布下和相同粒径分布、不同体积浓度下泥沙的颗粒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宽频超声衰减法能较好地区分3种不同粒径分布的泥沙,并且在体积浓为3.8%~8.5%范围间,测量得到的平均粒径受浓度变化影响较小。将超声法测量结果与显微镜图像法测量结果相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粒径分布趋势较为一致,平均粒径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