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632篇
综合类   173篇
化学工业   124篇
金属工艺   33篇
机械仪表   72篇
建筑科学   39篇
矿业工程   27篇
能源动力   546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20篇
石油天然气   2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4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本文使用Fluent软件,以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Re在3200~6400范围内,螺纹升角和螺纹头数对管内强化传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螺纹结构的布置对流动边界层起到了扰动作用,破坏了流动边界层,从而实现了管内强化传热。与光管比较,螺纹升角越大,螺纹头数越多对强化传热作用越好,但在强化传热的同时,会增大流动阻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孔或微结构表面润湿性改性的核态沸腾强化传热,已得到广泛研究。利用CFD-VOF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单晶硅微柱表面单气泡的生长及脱离过程,进行表面浸润性分段调控,实现气泡沸腾换热的全程强化。分别调控初始接触角为48°、60°、90°和110°后,同一时刻 (t = 0.152 ms) 变接触角为20°,对比研究分段调控浸润性对气泡动力学过程与表面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性可提高气泡生长速率,增强微柱表面对气泡的黏附力,促进气泡在微结构缝隙内的横向铺展;t = 0.150 ms时接触角为110° 表面上气泡与底面接触面积增加1.3倍,微层蒸发功率增加1.2倍。需要指出的是,毛细效应随颗粒粒径变化趋势受到多孔介质复杂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在当前粒径范围内,认为其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在更大范围内的对应关系,还需要在未来进一步深入揭示。  相似文献   
4.
氢能作为“能源互联网”的纽带,不仅来源广泛、低碳环保、灵活高效、应用场景多,还便于储备和运输。氢气储运是氢能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而高压储氢容器的安全性是长期困扰氢气储运的问题。以加氢站固定式高压储氢容器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结构的加氢站系统,总结了其中储氢容器的特点。对近3年储氢系统中高压储氢容器发生的事故进行汇总,从设计、配件、设备、人才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安全性相关的建议,对未来高压储氢容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农业大棚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棚供能系统的优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以上海某农业大棚的冷、热、电负荷和CO_2需求为研究基础,根据以热定电的原则,设计了一套以天然气为核心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并将排烟送入大棚,提供大棚所需的CO_2。该系统的主要设备有燃气轮机、吸收式溴冷机、蓄能水箱和换热器。本项目制定了系统在不同季节的运行方案,并将联产系统和传统的分产系统全年能耗量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在提供相同的冷、热和电负荷的前提下联产系统比分产系统更加节能;联产系统可以做到CO_2的减排,产生的CO_2理论上足够满足大棚的CO_2需求。联产系统在大棚上的应用可以做到冷、热、电和CO_2四联产。  相似文献   
6.
7.
超薄热管(UTHP)是解决电子器件在狭小空间内散热问题的理想工具,构造纳米结构是提升超薄热管传热性能的重要方法。本文研制了1.30mm厚的新型超薄热管,用化学的方法对吸液芯和冷凝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以实现热管中超亲水与超疏水的匹配,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充液比工况下纳米结构以及倾角对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结构改变了吸液芯和冷凝表面的浸润性,超亲水吸液芯具有更强的吸水能力,超疏水冷凝表面的滴状冷凝机理促进了冷凝液体回流的效率;在小充液比时,吸液芯中的纳米结构促进了沸腾换热和冷凝液体回流速度,提高了热管的临界热流密度(CHF);在大充液比时,吸液芯中的纳米结构增大了蒸汽逸出和液体流动阻力,对热性能具有负面作用;超亲水吸液芯和超疏水冷凝表面匹配的样品冷凝热阻偏大,但在任何充液比工况下,均具有最佳的CHF;倾角对热性能影响较大,当蒸发段位于冷凝段正下方时热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风电机组的维修方法,将风电机组简化为串联系统,分别以单周期串联系统的维修费用率最小、可用度最大、综合维修费用率和可用度指标为目标建立了计划型预防维修模型和机会型预防维修模型,引入权重系数,讨论了风电机组传动系统的最满意预防维修决策,并对2种预防维修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追求维修费用率小时,综合模型更接近维修费用率最小模型;当追求系统可用度大时,综合模型更接近可用度最大模型;与计划型预防维修方法相比,机会型预防维修决策可以进一步降低单周期内系统的维修费用率,提高系统可用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管式炉实验系统对富氧气氛燃烧下煤掺烧生物质时污染物的排放特性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燃烧温度和氧气浓度的提高,SO_2和NO的排放曲线峰值及转化率增加;随着掺烧生物质比例的增加,SO_2和NO的排放曲线峰值及转化率减小;掺烧的煤种和生物质种类对SO_2和NO排放影响较大,烟煤掺烧玉米秆比贫煤掺烧时的SO_2排放曲线峰值大,NO的排放曲线峰值小;烟煤掺烧玉米秆比掺烧锯末时的SO_2排放曲线峰值大,NO的排放曲线峰值小。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联合循环效率,参考现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12.5 MPa/568℃亚临界蒸汽参数,提出27 MPa/585℃超临界蒸汽参数,根据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计算模型,以397 MW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为例,计算了超临界蒸汽参数与两种亚临界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和联合循环效率,并分析对比了3种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对联合循环效率的贡献。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燃气轮机,超临界和亚临界中低压蒸汽参数不同时,超临界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比亚临界提高了4.3%,蒸汽底循环输出功率占联合循环机组输出功率的百分比由30.21%增加到32.62%,联合循环净效率增加了2.21%,联合循环机组的输出功率增加了20.38 MW;中低压蒸汽参数相同时,超临界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比亚临界提高了2.87%,蒸汽底循环输出功率占联合循环机组输出功率的百分比由31.16%增加到32.62%,联合循环净效率增加了1.44%,联合循环机组的输出功率增加12.5 M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