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66篇
  免费   2648篇
  国内免费   1028篇
电工技术   4760篇
综合类   4258篇
化学工业   2391篇
金属工艺   2129篇
机械仪表   10307篇
建筑科学   4381篇
矿业工程   2490篇
能源动力   1726篇
轻工业   930篇
水利工程   1785篇
石油天然气   1567篇
武器工业   652篇
无线电   16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075篇
冶金工业   1401篇
原子能技术   282篇
自动化技术   187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42篇
  2022年   1350篇
  2021年   1278篇
  2020年   1337篇
  2019年   1352篇
  2018年   759篇
  2017年   1298篇
  2016年   1325篇
  2015年   1561篇
  2014年   2692篇
  2013年   2293篇
  2012年   2696篇
  2011年   2491篇
  2010年   2320篇
  2009年   2490篇
  2008年   2631篇
  2007年   2448篇
  2006年   2051篇
  2005年   1955篇
  2004年   1927篇
  2003年   1816篇
  2002年   1534篇
  2001年   1455篇
  2000年   1375篇
  1999年   1149篇
  1998年   1110篇
  1997年   988篇
  1996年   981篇
  1995年   854篇
  1994年   769篇
  1993年   655篇
  1992年   626篇
  1991年   572篇
  1990年   536篇
  1989年   483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Skyhook 阻尼进行柔性隔振平台的主动隔振控制时,可以简单地通过调节控制增益实现对低频段隔振器模态共振响应的抑制,且不影响高频段的隔振性能。在实际使用中,Skyhook 控制有两种常见的实现方式,即积分加速度反馈和积分力反馈。为分析两种实现方式用于柔性隔振平台时所产生的减振效果的差异,基于柔性Stewart 型隔振平台,结合多个ADAMS和MATLAB联合仿真案例开展详细且直观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传统的柔性隔振平台,积分力反馈法会由于实际柔性铰链的残余刚度而不能完全抑制隔振器刚体模态的共振;并且对于有效载荷的低阶模态,同样以抑制低频刚体模态为目的而设计的积分加速度反馈主动控制比积分力反馈法有更好的阻尼效果。最后,给出了对于两种控制方式选取和相应平台设计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模拟发动机电控单元驱动电磁阀运行,通过改变PWM信号频率、占空比和车辆运行工况,获得燃油蒸发回收系统不同的输出特性。分析了管容阀系统内气流脉动、结构振动和车内噪声随电磁阀控制信号变化的规律。建立了电磁阀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电磁阀阀门受力情况,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电磁阀体振动主要由阀门关闭引起,车内敲击声来自电磁阀阀门关闭后气流脉动敲击炭罐,炭罐振动传递到车身,车身钣金振动辐射噪声。振动噪声随电磁阀PWM频率升高而增大,系统内气压波动幅值随频率升高而减小,相同占空比下,气压时均值随频率升高而增大。在电磁阀线圈两端反向并联整流二极管同时在电磁阀体进气管处设置孔板可以降低电磁阀阀门开闭运动引起的气流脉动及电磁阀和炭罐振动,消除车内敲击声。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某国六柴油车用尿素箱支架的断裂故障,利用Abaqus对该尿素箱支架进行应力分析和断口形貌电镜分析,确定支架断裂的原因为“L”形支架的长条孔、装车支架底部与“L”形支架连接处应力集中。根据受力状态进行优化,消除“L”形支架的长条孔,并加长装车支架。利用该车型实际运行路谱对优化前后的尿素箱支架进行振动试验考核,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架未断裂且未见明显裂纹,改进方案有效。该尿素箱支架断裂故障的解决可为后处理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石英玻璃相对于金属、晶体、陶瓷等大多数固体材料具有更小的机械振动能量损耗,是许多精密测量器件的首选材料。本文测试对比了四种类型(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石英玻璃的振动能量损耗特性,从材料化学组分和结构缺陷方面分析了石英玻璃本征损耗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Ⅰ类和Ⅱ类石英玻璃的本征损耗显著大于Ⅲ类和Ⅳ类石英玻璃,主要是由金属杂质含量高和气泡等级低造成的;羟基含量不是影响石英玻璃本征损耗的主要因素;表面损耗是石英玻璃器件振动能量损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可以通过湿法刻蚀消除。  相似文献   
5.
高桩框架结构通常用于跨水库建筑物设计,具有桩基悬空高、侧向刚度小等特点,在外界环境变化下易产生变形和振动,影响工程正常运行。针对高桩框架结构的微变形和微振动问题,提出在桩基外部加土体保护的方法进行控制,并以某高桩框架结构为例,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高桩框架、高桩框架+土体保护两种设计方案下整体结构的自振特性、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微变形、高铁经过时的微振动及波浪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响应。数值分析表明,高桩框架+土体保护方案可以降低桩基体系的高阶自振频率,避免与场地的共振风险,有效控制温度变化导致的微变形和高铁经过导致的微振动在允许范围内,大幅降低桩基体系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水平向变形。因此,在桩基外部设置土体保护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高桩框架结构的微变形和微振动,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振动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建立起门式起重机车轮—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ABAQUS/Implicit隐式动力学分析算法,探讨起重机轮—轨摩擦系统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系统低频模态表现为起重机主梁/轨道的弯曲变形,中频模态表现为起重机主梁/轨道的弯曲加扭转变形,而高频模态表现为主梁—轨道—车轮三者的耦合运动。在车轮与轨道摩擦过程中,车轮侧向产生持续的摩擦自激振动,轮—轨之间可能产生"啃轨"现象。相比之下,车轮的切向振动和法向振动强度相对较弱,主要产生在车轮运动的初始阶段,且切向振动强度明显大于法向振动,这可能导致所提升物体的切向偏摆更加剧烈。频域分析结果表明,车轮与轨道均能产生频率约为566 Hz的振动,起重机轮—轨之间的摩擦振动具有多频复合特征,是一种部件耦合与独立振动并存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进一步地,本研究对车轮载荷不对称状态下的系统动力学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轮载重较大一侧的侧向振动增强,而车轮载重较小一侧的切向振动和法向振动在初始阶段波动更为剧烈。由于载重不同,两侧轨道接触应力变化差异明显,载重更小的一侧可能出现短暂的轮轨分离与重新接触现象,这导致起重机轮轨系统的最大应力位置随着时间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具有对频率调谐敏感和对宽频带地震下的消能减震性能不佳等缺陷。强震作用下,建筑结构会进入非线性阶段。为了保护建筑结构在强震下的安全性并提高被动TMD(PTMD)对非线性结构的减震作用,本文研究了一种能够同时变频率变阻尼的半主动TMD(STMD)及复合控制算法。该STMD既可通过基于小波变换(WT)的调频算法实时改变单摆的长度以调节自振频率,又可基于主结构和TMD的振动信号进行阻尼系数的开关调换。对一10层非线性建筑结构进行算例分析,研究了该STMD对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弹塑性响应的控制作用,并与一优化的PTMD进行了减震效果对比。数值模拟中,对地震激励进行了幅值的缩小及放大以考察其对STMD减震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TMD对该非线性结构的弹塑性震动响应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能够减小结构的塑性发展及残余位移,并提高PTMD的耗能能力。STMD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顶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性能优于PTMD。  相似文献   
8.
舰艇的隐身性能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和战术指标。吸振隔振等被动控制技术在舰艇减振降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依然无法满足舰艇对声隐身性的需求,因此,开展舰艇的振动与噪声主动控制研究意义重大。频谱塑形主动控制可以通过改变辐射噪声特征的方式对舰艇进行变特性声隐身。介绍了频谱塑形主动控制的内涵,根据自适应频谱塑形主动控制理论的发展,依次从自适应逆控制、自适应主动控制以及自适应频谱塑形主动控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最后以舰艇领域的应用来验证自适应频谱塑形主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某公司乙烯裂解炉第一急冷换热器(PQE)在大修时进行了着色探伤检测,检测发现:急冷换热器入口带叉锥体与下连接件多处焊缝熔合线存在裂纹,其中部分为贯穿性裂纹。为解决补焊后焊缝熔合线及母材依然出现裂纹的问题,采用一种红外预热装置对焊接件进行预热且在焊接过程中对构件注入振动外场的焊接工艺。预加热振动焊接方法的应用,减少了焊件焊接残余应力,提高了焊接部位的力学性能、焊缝的抗疲劳性和断裂韧性,焊件裂纹修复效果良好,保证了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断口和能谱分析,对某催化裂化装置S30409翼阀导流锥断裂事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翼阀长期高温运行,基体组织和焊缝中形成了大量σ相;σ相的析出导致材料塑性和韧性下降;装置切换风机运行时,工况波动导致旋风分离系统产生振动,冲击翼阀,使得承受较大应力集中的导流锥焊缝处累积损伤,形成微裂纹;振动循环加速裂纹扩展,最终导致翼阀导流锥断裂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