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2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电工技术   65篇
综合类   440篇
化学工业   742篇
金属工艺   1080篇
机械仪表   1652篇
建筑科学   155篇
矿业工程   947篇
能源动力   60篇
轻工业   324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31篇
武器工业   53篇
无线电   7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1篇
冶金工业   51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8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磨矿动力学是描述被磨物料的磨碎速率与磨矿时间之间关系规律的一种数学模型,对分析物料在磨矿过程中的粒级及能量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磨矿动力学在磨矿过程中的作用,论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两种典型的磨矿动力学模型:m阶磨矿动力学模型和磨矿总体平衡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各参数的含义;以磨矿总体平衡动力学模型为重点,分析了破碎速率函数和破碎分布函数的求解方式,包括零阶产出率法、奥-勒理论简算法、卡普尔G-H算法以及经验公式法等;从物料性质、磨矿介质及配比、磨矿方式及参数、化学添加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磨矿动力学模型的因素;指出了磨矿动力学模型在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研究表明磨矿动力学在矿物加工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为进一步改善磨矿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电镀砂轮磨削加工中容屑空间不足的问题,采用点胶微粘接的方法制备了磨料有序排布的电镀砂轮,分析了磨料粘接效果和镀层力学性能。通过SEM分析了磨料/镀层/导电胶的结合界面,并进行了干磨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径约为磨料粒径40%的胶点可粘接住磨料,单个胶点上粘接多颗磨料的占比小于6%;双脉冲电镀工艺制备的镀层显微硬度大于500HV,表层残余应力小于100MPa,磨料/镀层/导电胶之间的界面贴合紧密,无明显缺陷;砂轮在磨削时没有出现磨料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3.
以微米级氧化钒(V2O5)、氧化铬(Cr2O3)和纳米碳黑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及微波辅助加热法制备了纳米碳化钒/碳化铬复合粉末。利用XRD、XPS、TG-DSC、SEM、TEM和BET对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碳化钒/碳化铬复合粉末的最佳合成条件为:碳的质量分数为35%,反应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1h。在该条件下的反应产物主要由V3Cr2C5、Cr2VC2和Cr3C2组成,颗粒为球形或类球形,分散性较好,无明显团聚现象,平均颗粒尺寸约为50nm,复合粉末的比表面积为115.53m2/g。添加纳米碳化钒/碳化铬复合粉末可以提高陶瓷结合剂cBN磨具的力学性能和磨削效率,降低磨具的损耗,并且对磨具具有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4.
弯管弯曲成形后,在弯折处易产生微裂纹、褶皱等表面质量缺陷问题。本文通过采用六自由度机械手拖动电磁场发生装置沿加工轨迹往复运动,电磁场发生装置驱动球形辅助磁极绕管件内壁转动,实现了对弯管内表面的光整加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弯管轮廓采集及曲线拟合,重新构建了弯管中心线并转换为新的研磨加工轨迹。采用超景深3D电子显微镜和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对研磨试验前后弯管内表面的形貌和粗糙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重新构建研磨加工轨迹,试验装置有效解决了研磨弯折处的干涉与研磨不均匀等问题。研磨55 min后,表面粗糙度由原始的0.713μm降低到0.194μm,铜合金弯管内表面原始质量缺陷基本去除,表面纹理较为致密均匀。该方法有效避免了未规划研磨轨迹时出现的犁耕等纹理缺陷,提高了弯管的服役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水泥辊压机终粉磨系统及运行情况,与辊压机联合粉磨系统生产的水泥以及所配制的混凝土进行了对比,水泥辊压机终粉磨系统电耗大幅降低,两种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6.
Raw coal was ground in a Hardgrove mill, and mineral liberation from coal was investigated by float-sink test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 (EPMA). Based on EPMA, associated conditions of mineral were determined. Analyses of energy-size reduction show that energy efficiency decreases with time. For +0.074 mm progenies, yields of particles in ?1.5 g.cm?3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ize and time, and products in +1.8 g.cm?3 show the opposite trend. EPMA of 0.25–0.125 mm, 1.5–1.8 g.cm?3 products ground for 10 min indicates that only part of minerals are liberated. For ?0.074 mm products, the yield of particles in ?1.5 g.cm?3 decreases by 23.36% in last several minutes, but ash content of +1.8 g.cm?3 also decreases by 13.18%. Since breakage of raw coal in last 9 min does not reduce particle size obviously, and liberation degree cannot be improved dramatically, closed grinding of 10 min in Hardgrove mill is proper to balance the size reduction and mineral liberation.  相似文献   
7.
针对精密磨床转台静压轴承性能仿真数据与其回转精度实测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为提高转台静压轴承的设计水平,提出了静压轴承的强健化设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轴承结构参数在轴承全生命周期内的变化,分析了半径间隙、油腔尺寸、节流比及润滑油黏度在设计、加工、装配和服役4个阶段的变化规律,重点研究了半径间隙在各阶段对轴承性能造成的影响,给出了转台静压轴承的强健化设计流程。通过一个径向轴承的设计实例对该强健化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并将设计结果与传统设计进行了对比。对比的指标是轴承在4个阶段的刚度、承载力和温升,这3个指标对轴承回转精度有直接影响。研究表明:进行强健化设计后,在生命周期内静压轴承的刚度和承载力的变化量为10%~27%,温度的变化量为0.5%~1.6%,较传统设计更能保证转台回转精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luminium surfaces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surface state after a grinding process. For years, iron-containing abrasive materials were suspected to lead to increased corrosion susceptibility after processing of aluminium surfaces. To prove a possib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ron content of an abrasive and the corrosion behaviour of aluminium components,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and experimentally practical corrosion tests are necessary. For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specimens of a technical Al-Si alloy from the same batch were used. The test specimens were mechanically ground with various resin-bonded model abrasives containing different iron contents. The performed corrosion tests did not reveal a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iron-containing abrasives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ur of the Al–Si alloy. However, the most sensitive measuring method (electrochemical noise) showed differences in the surface activit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abrasive.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掌握金刚石涂层对其铣削性能的影响,针对直径为50 μm级的硬质合金微铣刀,进行了金刚石涂层与未涂层硬质合金微铣刀具微槽铣削试验。通过使用线电极电火花磨削技术制备出直径为50 μm级的D形微铣刀,采用金刚石涂层和未涂层刀具在纯铜工件上开展微槽铣削工艺试验;使用白光干涉仪、超景深显微镜等仪器来观测微槽表面形貌、粗糙度等随铣削距离变化的规律,分析金刚石涂层对硬质合金微铣刀铣削加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金刚石涂层刀具加工的微槽具有较少的毛刺,表面粗糙度值约为未涂层刀具铣削的粗糙度值的1/2,并且能够在一定距离内保持稳定的槽宽、粗糙度值和侧面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