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0篇
  免费   1014篇
  国内免费   643篇
电工技术   1186篇
综合类   1301篇
化学工业   2211篇
金属工艺   872篇
机械仪表   1126篇
建筑科学   1647篇
矿业工程   868篇
能源动力   297篇
轻工业   1714篇
水利工程   732篇
石油天然气   719篇
武器工业   166篇
无线电   19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69篇
冶金工业   903篇
原子能技术   350篇
自动化技术   15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6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469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860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675篇
  2011年   706篇
  2010年   683篇
  2009年   684篇
  2008年   738篇
  2007年   820篇
  2006年   753篇
  2005年   717篇
  2004年   666篇
  2003年   653篇
  2002年   533篇
  2001年   543篇
  2000年   655篇
  1999年   558篇
  1998年   485篇
  1997年   508篇
  1996年   482篇
  1995年   480篇
  1994年   404篇
  1993年   377篇
  1992年   336篇
  1991年   350篇
  1990年   352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97篇
  1983年   75篇
  1982年   71篇
  1981年   85篇
  1980年   77篇
  1979年   42篇
  1976年   11篇
  1966年   17篇
  1965年   18篇
  196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伦    姚力  肖畅  张弛  孙毅  过夏明  刘巍  邓扶摇 《陕西电力》2021,(2):47-53
发电机故障停运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不确定事件。目前在含风电鲁棒机组组合中考虑机组故障停运的方法,不同程度地忽略了机组故障停运的概率特征,难以较好描述机组故障停运风险。在含风电鲁棒机组组合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电量不足期望以量化机组故障停运风险,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建立了考虑风电不确定性和机组故障停运风险的两阶段鲁棒机组组合模型,并提出计算电量不足期望的简化模型以提升计算效率。基于改进的IEEE-RTS 26机系统验证所提模型和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考虑风电不确定性和机组故障停运风险的影响,该简化模型能显著减小问题求解规模、缩短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过于依赖先验知识和专家经验,以及单一信号对某些故障识别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工况下基于信息融合的地铁牵引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搭建滚动轴承试验与多信息采集系统;其次对地铁牵引电机轴承进行缺陷预制并采集轴承试验过程中的声发射和振动信号;然后用小波包分解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并提取特征,再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归一化后的特征信息进行融合;最后建立二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地铁牵引电机轴承故障进行智能诊断.试验结果表明:变工况下基于信息融合的地铁牵引电机轴承故障智能诊断方法,可在载荷和转速变化的情况下准确识别轴承的故障类型,当神经网络训练集与测试集涵盖工况相同时,准确度可达100%.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反光型、荧光型、夜光型和电致发光型高可视性服装的应用、分类以及检测评价,分析了各类高可视性服装的发光原理和优缺点,比较了国内外高可视性服装相关标准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其中电致发光型服装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可视性服装,需要尽快建立相应的检测标准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热轧工艺对65Mn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和透射电镜(TEM)对热轧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热轧工艺,可获得珠光体和贝氏体两种初始组织。随着终轧温度和终冷温度的降低,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和珠光体体片层间距逐渐减小,强度、硬度逐渐升高。相比珠光体组织,热轧贝氏体组织具有更高的强度,抗拉和屈服强度分别为943 MPa 和648 MPa。  相似文献   
5.
水煮加工是生产南极磷虾粉的一个常见工序,但其加工条件往往会对南极磷虾粉的理化指标产生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水煮加工对南极磷虾粉脂质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组磷虾粉脂质的过氧化值、酸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揭示水煮加工对南极磷虾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水煮处理组相比,40、60、80、100 ℃处理的样品其过氧化值、酸值、TBARS均显著上升(P<0.05),60 ℃水煮对过氧化值、酸值、TBARS影响最小,不同水煮温度处理的南极磷虾粉脂肪酸组成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水煮15、30、45、60 min时均提高磷虾粉脂质过氧化值(P<0.05),但不影响磷虾粉脂质TBARS(P>0.05),水煮时间超过30 min显著提高脂质酸值(P<0.05),水煮时间30 min,饱和脂肪酸含量略有上升,水煮60 min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47.186%降低至43.342%。综合各指标考虑,南极磷虾在加工时,水煮温度应尽量控制在60 ℃、水煮时间不超过30 min,此时所得到的南极磷虾粉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模拟铀污染地下水为对象,采用腐败希瓦氏菌对其进行了固定铀实验,利用单粒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P ICP MS)、3种胞外聚合物(EPS)提取方法和碳酸氢钠 硝酸分级提取法表征了腐败希瓦氏菌和EPS中铀的含量和赋存形态,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 IR)技术分析了EPS与铀反应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阳离子交换树脂(CER)法适用于表征EPS中的铀含量及形态,EPS中的铀可占腐败希瓦氏菌固定铀总量的(140±10)%。SP ICP MS分析表明,CER法获得的EPS中颗粒铀是其主要形态,EPS在固定铀的过程中,既涉及到生物吸附,也涉及到生物矿化。FT IR分析进一步说明生物吸附时,铀可与EPS中的羧基官能团结合。以上结果表明,EPS在腐败希瓦氏菌固定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紫苏子油是一种天然的营养保健品,可作为食品补充剂使用。紫苏子油不溶于水,将其掺入水性介质中相当困难,致使生物利用度较低。本研究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值(HLB)为指导,制备复合表面活性剂,并结合伪三元相图,利用转相乳化法制备纳米微乳。通过优化工艺参数以形成稳定的紫苏子油纳米微乳,并评估其稳定性。紫苏子油纳米微乳的最优配方为:在Tween80/Span20复配的HLB值为13时,复配表面活性剂和总油相(IPM∶紫苏子油=3∶2)的质量比为8∶2;Tween80/Span20复配的HLB值为14时,复配表面活性剂和总油相(IPM∶紫苏子油=1∶1)的质量比为8∶2;EL-40/PEG-400复配的HLB值为13.5时,复配表面活性剂和总油相(IPM∶紫苏子油=2∶1)的质量比为7.5∶1。通过分析制得的紫苏子油微乳的粒径、电位和类型,稳定的紫苏油纳米微乳液粒径主要分布在53.10~69.16 nm,电位分布在-32~-34.6 mV,进一步佐证了紫苏子油微乳的稳定性较好,且制备的所有微乳均为水包油型(O/W型)。将制备的紫苏子油纳米微乳于37℃烘箱放置15 d,与紫苏子油相比,紫苏子油纳米微乳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地膜覆盖栽培法对栽培自然环境难以效控制而导致羊肚菌产量与品质下降的问题,提出基于WIFI与ARM的羊肚菌培育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方案.重点阐述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原理,分析控制模型,给出系统软硬件设计.经过远程自动控制加热器、制冷设备、通风设备、LED补光灯、加湿设备、喷淋装置等的现场实际运行,可实现实时监测温棚参数变化的要求,达到闭环调节温棚内环境参数预期目标,此次研发为羊肚菌培育智能检测设计可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升一体化连续管作业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促进连续管装备配套技术发展,推进连续管装备和配套装置的集成化设计与应用,研制了新型一体化连续管作业机辅车,实现了配套泵注装置与连续管装备的集成。该辅车由II类底盘车、泵注装置、液压与控制系统、随车吊、防喷系统、发电机、长短支腿和附件等组成,配合一体化连续管作业机主车进行通井、洗井,一体化快速修井以及清蜡、解堵、冲砂、水力机械切割等作业。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辅车与一体化连续管作业机主车配套使用,创下了单机组年作业300口井以上的国内小修作业记录,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不仅减少了现场泵注设备的配备,而且节约了整体作业成本,节省了井场空间,达到了降本提速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改进模型对高寒地区融雪径流模拟不足的缺陷,将融雪模块耦合到传统 abcd 模型。利用 1980—2018 年 逐月实测的径流数据和通过 AnuSpline 方法插值的格网气象要素,驱动改进后的abcd 模型,分析三江源生态保护 措施实施前后(1980—1999 年和 2000—2018 年)黄河源区径流的动态变化,并量化关键气象因素与人类活动对 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即相对贡献。结果表明:耦合融雪模块的 abcd-snow 模型完善了高寒地区水文过程的模拟, 提高对径流的模拟性能,在黄河源区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整个研究时段黄河源区的实测径流呈不显著减少趋势 (?0.80?mm/a,p>0.05),但 2000 年前径流则呈现显著下降趋势(?4.12?mm/a,p<0.05),2000 年后径流则呈显著增加 趋势(3.16?mm/a,p<0.05);?归因分析表明气候变化是源区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2000 年前,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 的相对贡献率为 62.8%,人类活动对径流的贡献为 37.2%;2000 年后,气候变化对径流增加的贡献率达到 120.0?%, 人类活动对径流的贡献为?20.0%。其中:降水的变化是决定径流变化主导因素;其他气候因素的相对贡献较小; 以人类活动为主的生态恢复可显著降低河川径流。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变化对黄河源区水资源 变化的系统驱动机理,并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