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
3.
文化景观——填补自然和文化之间的空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世界遗产国际动向的分析为中国参与世界遗产、制定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提供新视野.通过对世界遗产公约的认识回顾,阐述其理论和实践中遗存的西方文化背景,以及自然和文化分离的历史和文化局限性.指出文化景观不仅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类别,而且也作为整体的遗产保护方法论,为弥合世界遗产自然和文化之间的裂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阐明了中国作为文化景观大国的现时机遇、潜在贡献及国家遗产预备名单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化景观与亚洲价值:寻求从国际经验到亚洲框架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历史景观及其遗产价值,即现在所指的文化景观,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和规划的核心。国际社会对文化景观的认知,尤其在1992年的世界遗产中,发展出3类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景观。虽然"景观"这个词来自古老日耳曼—盎格鲁语系,由于其起源的不同而在亚洲遭遇困难,但文化景观在国际上依然发展迅速。和日耳曼—盎格鲁文化不同的是,亚洲的文化景观随时间演进,反映了完美的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它们不仅是有形的文化作品,也是联想性无形价值观的文化作用的结果。在这点上,与西方的文化景观不同,亚洲文化景观是"形成身份标识的动态过程"中的一个部分[1]。这些文化景观浸染着价值体系、传统知识体系以及其他抽象体系的有组织的哲学和文化观①。期望能及时地引起对亚洲地区价值的关注,这种价值与创造景观持续性过程密切相关。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迫切性是如何将文化景观作为有持续生命力的历史,把古迹历史作为人类整体文化发展和成就的杰出代表来进行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及其国际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化景观是当前国际风景园林界和遗产界的热点。以文化景观的实践领域——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为切入点,来梳理文化景观的理论和实践脉络,剖析文化景观议题的意义,分析国际发展动向,从而为建立中国国家景观保护体系提供参考框架,使中国的景观保护为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文化多样性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浅论创建学习型监理企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进行了论述,从监理企业性质、监理行业现状、监理市场竞争及规范化开展监理工作四个方面对创建学习型监理企业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监理企业的六个措施。 相似文献
7.
《欧洲风景公约》:关于"文化景观"的一场思想革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洲风景公约》对欧洲的景观有了一个较之从前更为全面的理解。这个公约所包含的思想已开始反映在欧洲各国政府、环境机构以及欧洲大多数对景观感兴趣的相关团体的工作中。景观没有必要划分为"自然的"或"文化的"2类,因为欧洲所有的景观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受到人类的影响。因而",文化景观"的术语显得过于累赘,所有欧洲景观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文化性。然而,对景观进行分类仍然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个人、组织和文化往往依据自身对自然长期的、不同程度的干预和联想发展出自身的价值。《欧洲风景公约》不期望一种景观价值凌驾于另一种之上,事实上《,欧洲风景公约》认识到,与那些通常被标识为具有全球重要性的景观一样,地方的和退化的景观对于社区或文化、社区居民或外来的造访者具有同样的重要性。这个公约在全欧洲的政府中将"普通"景观与"特殊"景观同等对待,这是具有革命性的创举。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价值在中国遗产地普及,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特殊的保护价值以及发展潜力得到了具体描述和深度诠释。在指导遗产价值认知的过程中,文化景观作为认知方式和研究方法,明确了遗产地的保护目标和管理对象。而文化景观具备的这种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在新文化地理学崛起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透过后现代的视角探析文化景观的本质与内涵—文化景观是"观看方式"和"文化实践",进而了解文化景观进行遗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和准则,并总结价值解读方式:作为观看方式时,从主观阅读的角度,根据汉·鲁尔金提出的4个层面的准则(干预层、知识层、感知层、诠释层)解读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实践时,更多地从景观自身、内部出发考虑价值是如何形成的,将文化景观看作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一个动态变化的智力过程,一种关联自然与文化、历史与现今、物质与非物质的方法,从根源上认知和把握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民营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合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民营施工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的重要性,针对我国民营施71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从树立合同意识、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好分包合同管理等方面加强合同管理的措施和建议,从而促进民营施工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