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环流式活性污泥/生物膜组合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小城镇生活污水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性,在融合侧流除磷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环流式活性污泥/生物膜组合工艺(简称CASBS).采用该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在进水COD为111~606 mg/L,NH3-N为14.9~63.9 mg/L、TN为17.4~75.2 mg/L、TP为1.23~15.81 mg/L的情况下,出水COD、NH3-N、TN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5、1.07、10.1和0.39mg/L.研究发现,CASBS特有的生物膜和交错布设的曝气系统,在环流反应器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膜好氧区和非膜缺氧区,CASBS系统特殊的运行方式使之具备了排放剩余污泥除磷、排放厌氧富磷污水侧流除磷以及反硝化除磷等多种除磷方式,缓解了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对进水水质的依赖,从工艺技术优化的角度使CASBS系统具有了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2.
Orbal氧化沟生物脱氮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有效容积为330L的中试Orbal氧化沟模型处理城市污水,研究了Orbal氧化沟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现象。结果表明,Orbal氧化沟具有良好的降解有机物和硝化性能;在不投加外碳源和不设硝化液内回流的条件下,通过控制DO浓度分布,可以实现氧化沟内的同时硝化反硝化,对总氮去除率平均为61%,出水总氮平均为14mg/L。经分析认为,DO浓度分布是氧化沟内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决定因素,进水中的COD/TN是影响总氮去除率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外沟低DO运行,可以稳定实现Orbal氧化沟的低能耗高效脱氮;多沟道串联的反应器布置方式有效防止了低DO运行带来的亚硝酸盐积累和污泥膨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SBBR处理城市污水的挂膜启动与初步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物膜的挂膜启动过程在生物膜法处理污水中的重要性,通过实验研究了SBBR工艺处理氨氮偏高的城市污水的挂膜启动过程,并进行了初步调试,以达到提高SBBR对COD,NH4^+—N的去除率和去除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稳定破坏机理的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软下硬成层土地基中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进行了单排桩和群桩条件下路堤稳定破坏机理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桩体抗弯刚度和强度,不同桩体加固位置,不同桩间距和桩端嵌入硬土层深度条件下桩体的受力与变形性状,破坏模式以及路堤的失稳破坏机理.离心机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单排桩还是群桩条件下,桩身最大弯矩作用点均产生于软硬土层交界面附近;在群桩条件下,桩体越靠近路堤中心桩身弯矩越小;当桩身抗弯刚度与强度较高,桩距较大且桩下端嵌入较硬土层足够深度时,可产生桩间土体沿桩的绕流甚至因产生绕流而导致路堤失稳破坏;当桩身抗弯刚度与强度较低时,在单排桩条件下,桩体会首先在软硬土层交界面处发生弯曲破坏,并可在路堤失稳前在桩身上部发生第二次弯曲破坏,而在群桩条件下,坡脚附近部分桩体首先在软硬土层交界面附近发生弯曲破坏,并可能伴随桩体受拉破坏而使桩断为上下两段,最后由于部分桩体发生整体倾覆破坏或者再次发生弯曲破坏而导致路堤发生失稳破坏;针对路堤具体的破坏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大桩身抗弯强度,减小桩间距或增加桩端嵌入硬土层深度均可提高路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微量元素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果影响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际城镇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与连续流的对比试验,考察了几种微量元素及其投加方式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3+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除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有效的投加浓度范围为10~20 mg/L,Co2+和Ni2+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果无明显改善;Fe3+、Co2+和Ni2+相互之间无明显促进和拮抗的作用;Fe3+采用连续投加的方式,系统污染物去除率及活性污泥比好氧呼吸速率等方面提高明显,系统脱氮除磷功能明显加强,Co2+和Ni2+的系统投加方式的改变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