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9篇
建筑科学   2篇
无线电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本文利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北京、江苏、辽宁、湖北、安徽等13个省市398个古代建筑琉璃构件胎体的化学组成进行测试,将测试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胎式组成分析,得到我国不同地区琉璃构件胎体化学组成特征及分类结果,并对胎体原料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南方琉璃构件胎体元素组成大多高硅低铝,使用高硅质粘土或瓷石原料;北方胎体大多高铝低硅,使用高铝质粘土原料,这种胎体特点与我国南北方古代陶瓷胎体的元素组成特征相一致。此外,本文还对我国南北方琉璃构件胎体原料、工艺与性能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热膨胀仪判定建窑黑瓷烧成温度的研究为例,综合运用多种测试方法对建窑黑瓷标本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如何从建窑黑瓷胎体重烧热膨胀曲线中筛选有效转折点的问题及其转折点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1)建窑黑瓷胎体重烧热膨胀曲线上有三个转折点,分别为收缩转折点、膨胀转折点和急剧收缩点。其中第一个收缩转折点是判定其古代烧成温度的关键点。(2)建窑黑瓷胎体重烧热膨胀曲线上膨胀转折点和急剧收缩点的形成皆与其胎体中大量Fe_2O_3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有关。该研究不仅为热膨胀仪测定建窑黑瓷烧成温度的应用研究提供判定依据,也将为科学认识古陶瓷胎体重烧热膨胀曲线上多个转折点的形成机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用SnO2作为掺杂剂对LiNb0.6Ti0.5–xSnxO3陶瓷进行改性,研究了SnO2添加量对LiNb0.6Ti0.5O3锂铌钛体系陶瓷的烧结性能,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nO2添加量的增加,陶瓷体密度和介电常数基本保持不变;而Q·f值随SnO2的加入有所提高,而后随SnO2含量继续增加而快速下降;在1100℃的烧结温度下,当x为0.01时,获得微波介电性能优良的微波陶瓷,其εr为67.8,τf为+4×10–6/℃,Q·f为6780GHz。  相似文献   
4.
A位双元取代对钛铁矿型ZnTiO3陶瓷热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银忠  喻佑华 《江苏陶瓷》2007,40(5):7-9,13
通过XRD、DTA、SEM等测试技术,系统研究了Zn(1-x)(Mg1/2Co1/2)xTiO3(x=0.1~0.4)陶瓷六方钛铁矿结构的热稳定性和显微结构,应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了Zn(1-x)(Mg1/2Co1/2)xTiO3(x=0.1~0.4)陶瓷。研究表明:由于ZnTiO3、MgTiO3和CoTiO3有类似的六方钛铁矿结构,Mg2 和Co2 都能取代ZnTiO3相中部分Zn2 离子,且能形成热稳定性较强的(Zn,Mg,Co)TiO3固溶体;当取代量x=0.1时,使六方钛铁矿相的热稳定温度提高了约70℃,拓宽了六方钛铁矿相的热稳定温度范围,能够制备出优良微波介电性能且烧结温度范围较宽微波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5.
清代官式建筑琉璃瓦件复制品耐候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兰  苗建民  丁银忠 《砖瓦》2014,(5):7-10
用于清代官式琉璃建筑修缮中的琉璃瓦件复制品,其耐候性能是质量检验的一项重要指标。以现有琉璃瓦件相关国家标准《烧结瓦》1和建材行业标准《建筑琉璃制品》2为基础,根据古代琉璃建筑文物修缮保护工程的特殊要求,对清代官式琉璃瓦件复制品的耐候性能的质量检验评价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四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新烧制的琉璃瓦件制品的抗冻性能进行温度条件检验试验;对具有不同烧结程度和不同胎釉热膨胀系数匹配关系的琉璃样块,进行了冻融循环和急冷急热耐候性检验试验。结果表明,为满足清代官式琉璃建筑文物修缮保护特殊要求,有必要提出比以民用建筑为主要质量检验对象的现有上述标准更为严格的耐候性质量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6.
引入SnO2对Li2O-Nb2O5-TiO2体系陶瓷进行掺杂改性研究,考察了SnO2的添加量对LiNb0.6Ti0.5-xSn2O3陶瓷的烧结性能、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对所考察的体系而言.随着SnO2添加量的增加.烧结样品体积密度和介电常数基本保持不变;而品质因数Qf值随SnO2的加入有所提高,而后随SnO2含量继续增加而快速下降;在1100℃的烧结温度下.当X=0.01时.获得微波介电性能优良的微波陶瓷,其ε=678.x1=+4ppm/℃.Qf=6780GHz。  相似文献   
7.
将传统的机械起泡工艺与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相结合,制备出了不同孔径、孔隙率高达62.8%的多孔陶瓷。研究了有机单体、引发剂和催化剂及交联剂等对胶凝时间的影响,并得到了其最佳加入量,以得到合适的胶凝速率,使气泡在破裂之前因有机单体的胶凝而固定在坯体内。气泡是在陶瓷浆料内加入表面活性剂后,通过机械搅拌产生的,其大小和形状用扫描电镜照片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传统陶瓷工艺,研究了制备[(Na0.5Bi0.5)0.82(K0.5Bi0.5)0.18]1-xLaxTiO3(x=0.00,0.01,0.03,0.05,0.10)无铅压电陶瓷的工艺条件对陶瓷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压电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等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温度的提高有利于主晶相的形成,且此系统烧成温度范围较窄,故需控制在合适的烧成温度下才能得到高致密度的陶瓷。同时,研究了极化工艺条件对材料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极化电场强度、控制适当的极化温度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压电性能。  相似文献   
9.
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发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波介质陶瓷是移动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材料。综述了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发展现状、特性和影响因素,详细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微波介质陶瓷体系,讨论了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低温烧结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利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膨胀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北京清代官式琉璃构件胎体的元素含量、物相组成、烧成温度、显微结构及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观察,并结合北京门头沟地区煤矸石原料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清代不同时期官式琉璃构件胎体元素组成略有不同,古代工匠依据不同煤矸石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异,有目的选择不同地层、不同地点的煤矸石或用不同比例的煤矸石原料来配制胎体;在清代早期到清代晚期的琉璃构件中,虽然胎体的烧成温度基本相同,但其耐火度逐渐降低;相对于清代早期的琉璃构件胎体而言,清代晚期的琉璃构件胎体烧结程度高、性能好、结构致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