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跟踪调查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在龙型水系水质改善中的功能和效果.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占地面积为41500 m~2,处理水量为2 600 m~3/d的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水)和20 000 m~3/d的主湖循环水.一年多的运行表明,该系统与其他生态工程的协同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公园内的龙型水系水质,特别是在奥运期间,在保证了奥运主湖水质良好的同时,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了优美的休息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和文化等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堵塞对复合垂直流湿地水力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IVCW)堵塞后其水力特征会发生变化,通过示踪剂对小试和中试系统堵塞前后的水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堵塞后IVCW出水流量减小,小试系统实际停留时间由堵塞前21.3h延长至32.5h,中试系统实际停留时间从19.4h延长至26.8h。IVCW堵塞后容易造成下行池表面积水,既恶化了卫生条件又降低了系统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氮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武汉东湖污染水的中试结果表明 ,出水中NH+ 4-N、NO- 2 -N和凯氏氮 (KN)浓度均显著降低 ,而NO- 3-N含量有所上升 ;系统最佳运行水力负荷为 80 0mm/d ,超过此负荷后系统净化效果随负荷增加而下降 ;在东湖现有的污染负荷下 ,处理系统仍呈现出继续承载污染量的潜力 ;就基质中KN的分布而言 ,水平方向为下行流池含量高于上行流池 ,垂直方向为上层 >中层 >下层 ,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则为叶片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采用新型组合填料对黑臭河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预处理效果。此外,在动态培养、自然挂膜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8 h。预处理结果表明,该装置启动迅速,填料容易挂膜,对水体的适应性好,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当HRT=8 h时,对黑臭河水中COD、NH3-N、浊度的去除率分别高达53%、80%、80%,表明装填该新型组合填料的生物反应器对黑臭河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溶解氧是制约人工湿地净化空间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调控与优化湿地内的氧状态分布,对提高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十分重要.为此,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特有的通气管进行氧调控,选择曝气位置、曝气速率,曝气机运行/停止时间、开始曝气时刻进行正交试验,开展了IVCW氧调控的操作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力依次为:曝气机运行/停止时间>曝气位置>曝气速率>开始曝气时刻;较佳的操作条件为:曝气位置为下行池底部,曝气速率0.25m3·h-1,曝气机运行/停止时间为8h/16 h,开始曝气时刻为进水时刻.另外,TN负荷削减量与供氧量呈显著相关,当供氧量为2 m3·d-1时,IVCW对OCD、TN、TP负荷削减量可分别达到16、1.6、0.20g·m-2·d-1.  相似文献   
6.
不同湿地组合工艺净化污水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比较研究了推流床湿地、下行流湿地、上行流湿地、好氧塘和兼性塘的不同组合工艺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下行流湿地 上行流湿地 推流床湿地对TSS、COD、BOD5的去除效果最好;下行流湿地 氧化塘对NH4^ —N的去除效果最好,但氧化塘中的藻类容易导致出水中的TSS增加;上行流湿地有利于对NO3^-—N的去除;推流床湿地对各项指标的去除效果均比其他组合工艺差,但将其后置可以增加出水的DO含量。  相似文献   
7.
碳源补充促进人工湿地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脱氮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常用的反硝化外加碳源。人工湿地的脱氮机制主要包括基质吸附、植物吸收和微生物硝化反硝化等。但进入人工湿地的污水往往碳氮比较低,限制了脱氮效率,往往需要添加外源碳来提高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结合微藻可同化吸收利用氮磷,并在死亡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有机物的规律。认为可构建藻类-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利用藻类作为人工湿地反硝化过程的外加碳源,以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稳定运行三年的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试系统中进行了水体中痕量有机物的净化研究。进水为东湖茶港附近的湖水。水流方式为下行流 -上行流 ,进水方式采用间歇式 ,间隔为 8h ,水力负荷为 80 0mm3/(mm2 ·d)。采用C18反相SPE柱富集萃取中试系统的进出水及自来水 ,然后对其进行GC/MS分析 ,结果表明 ,东湖水主要为石油烃污染 ,酞酸酯类污染严重 ,自来水中亦存在痕量有机物的污染。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试系统的出水比进水中痕量有机物的种类及数量均有所减少 ,说明这种系统有助于水体中痕量有机物的去除 ,由于其较少的二次污染 ,有进一步的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膜生物反应器稳定运行的操作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应用和发展的瓶颈。为此,选择污泥浓度、膜通量(Jv)、曝气量(Q气)、抽吸/停抽时间(tR/tS)、反应器升流区与降流区面积之比(Ar/Ad)进行正交试验,开展了MBR操作条件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性胞外多聚物是导致膜污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物质,其中蛋白质/多糖值与膜压差上升速率存在线性关系;较佳的操作参数为:MLSS=7g/L,Jv=10L/(m^2·h),Q气=6m^3/h,tR/tS=4min/1min,Ar/Ad=1.7。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水敏性乡村"的提出为出发点,从水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的角度切入,提出乡村空间形态的增效机制。基于前期研究成果与文献爬梳,厘清与四大类型、八大维度的水生态系统服务息息相关的18个关键性空间形态增效因子,并提出以污水截流为前提、以水体自净为核心,带动其他六大维度水生态系统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选取嵊泗田岙村进行实证研究,梳理乡村空间形态增效的技术途径,阐明"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三阶梯、逐步提升的空间形态增效机制,从而为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提供了参数、技术路线与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